每個領導者都知道,他們不應該進行微觀管理,即便如此,有些人仍然在沿襲這種管理模式。雖然內心明白微觀管理的弊端,也會采取措施去避免,但是仍然有很多領導者還沒完全領悟到放棄微觀管理的益處。說到不進行微...
說到不進行微觀管理,它最主要的好處,就是領導者可以在所謂的宏觀管理上花更多的時間。盡管“宏觀管理”這個詞有很多種定義流傳著,但是當我和高管交流的時候,我會用這個詞來形容“處理大問題而非瑣碎小事”。要是領導者能多花時間與精力進行宏觀管理,他們就能在宏觀層面(企業面臨的重大策略問題)保持清醒、果斷、自律,就像管理者在微觀層面(執行決策的方法)所表現的一樣。
那么,有哪些重大策略問題,是領導者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考慮,或者還沒足夠清晰、足夠規范地解答的呢?這些問題關于以下重點:
?? 企業存在的原因與目的;
?? 企業能為客戶(或者不為客戶)提供什么產品或服務,而這些產品或服務如何、為何能為客戶提供價值;
?? 產品或服務給企業和股東帶來的好處,也就是人們用來評估企業的關鍵性指標;
?? 企業人員對客戶、其他利益相關者、其他員工所表現出的行為。
不可能有領導者認為這些問題不重要,只是有許多領導者沒有花足夠的時間來回答這些問題,而且還有更多領導者回答得不夠清楚,以至于他們的員工無法繼續回答這些問題。
沒有時間,只是一個借口
至于領導者為什么不能夠清楚地回答這些宏觀問題,一些主要原因常常就會浮現:時間不足、太多所謂的“優先考量”、令人頭疼的緊急事項偽裝成“重要事項”。
但是我懷疑,有一個更根本的理由在起作用。過去的三十年,關于領導力和授權的文章都建議領導者,不要對這些宏觀問題給出過于規范的答案,否則授權員工的效果會被削弱。我們一直被教導,參與型領導力而非指導型領導力,才是我們應該邁向的目標;企業應該保持靈活,同時記得“唯一不變的是改變”;授權對于員工滿意度和長期價值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同意第三個重點:授權很重要。但是,我的研究表明,為了使授權有意義,領導者需要對授權設下界限,同時規定員工可以行使權力的范圍。為了能夠真正授權給員工,領導者至少需要對某些事宜進行規范。這些事宜恰恰都是宏觀問題:企業存在的原因、企業的產品與服務、企業人員的行為。
如果領導者不能對這些關鍵的宏觀問題給出清晰、準確的答案,即使是最優秀、最積極的員工,也會在他們所謂的授權自由里搖擺不定,因為他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達到了領導者的要求,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最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時間和資源。正是因為他們想要這么做,才會因為缺乏指導規范而倍感壓力;表面上看上去是授權,實則是個巨大的限制。另一方面,那些較不積極的員工會認為,領導者沒有對授權進行規范,就意味著可以為所欲為(也許他們已經在這么做了),而這當然完全有悖于領導者的本意。
為宏觀問題騰出時間不是奢侈,而是必要。領導者必須親自考慮宏觀問題,不能委托給別人,也不能外包出去,更不能一年只做一次——等到公司年度戰略規劃會議的時候才進行。領導者必須每周一次思考宏觀問題。
如何才能擁有大局思維?
當你定期騰出了時間來思考宏觀問題時,你要如何為這些問題想出最可行的答案,同時不斷進行改善呢?以下是我總結的一些建議:
從消極的角度進行選擇。每當你決定想要某件事物(一個特定的市場定位、一項對于新產品的投資、一種新的能力)的時候,你要考慮你會因此而做不到什么。這會強迫你考慮每個選擇的利弊,從而使你認真考量每個選擇所帶來的后果。
永遠假設資金不足。當企業資金不足的時候,企業就必須做出艱難抉擇,對各個項目進行取舍。往往會在這種情況下,最能彰顯領導者的戰略規劃能力。如果把冰箱鎖上,就很容易節食,那么當鑰匙拿回來了,情況將會怎樣?當資金再次流動起來的時候,領導者又會開始“選擇一切”了。這種事常常會發生,而正是這種自相矛盾的局面,才會使領導者埋下未來不良局面的種子。擁有太多的優先考量,意味著你什么優先考量都沒有,而這會讓企業在落實工作時遭遇考驗。另外,這種做法也會縮小你自己的領導范圍,從而削弱你的宏觀管理能力。因此,你要假裝自己資金不足,這種做法能完完全全地克制你“選擇一切”的欲望。
和圈子之外的人討論。這些人可能是企業內或企業外的任何人,但是不管他們是誰,之所以要選擇他們,是因為他們很可能會反對你、質問你或者告訴你一些未知的事情。為了確保此類人才資源充足,你可能需要再次審視一下自己的關系網絡:它可能已經非常陳舊,無法讓你接觸到這樣的人。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要積極地招攬不同領域、能力與背景的人才,讓他們幫你檢驗宏觀答案的好壞。你可以向他們詢問的問題包括:“這個為什么不會有效?”“我需要有什么樣的想法,才不會有這樣的結果?”當別人質問你,而你又獲得新信息的時候,你的答案可能會改變;即使答案沒有變化,這樣的過程也會讓你現有的答案更具說服力。
宏觀和微觀同時兼顧。我最佩服的一位CEO 能夠做到這一點:他能在30秒內從1萬英尺的高度轉到地面——將自己的宏觀想法(商業目的、品牌定位、客戶報價)應用在企業的微觀運營上。但他的最可貴之處,在于轉回高處。從宏觀走向微觀,實在太具誘惑力,因此很有可能一旦你轉到微觀層面,就一直停留在那里了。要明白,轉向微觀層面的主要目的,是要檢驗你的宏觀想法是否有效。
一旦領導者對宏觀問題有了足夠清晰的認知,給出的答案又具有足夠的規范性,中層管理者就會獲益良多:他們直接開始實施工作就行了。事實上,這給領導者自身帶來的好處要更多:他們可以不必再為企業的日常管理而煩惱了,能夠把時間和精力用在真正體現領導力的工作上。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去思考戰略而非戰術,聚焦于未來而非當下。想一想,這不正是他們當初想要成為領導者的抱負所在嗎?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