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做企業管理不講幾句以人為本就有落伍之嫌。但是,什么是以人為本,卻有不同的理解。大多認為以人為本就是對員工下屬尊重點、客氣點、待遇要好點;就是激發員工動機,讓員工參與管理。也有的提出要以好人為...
其實,人本管理是相對于物本管理和制度管理而提出的,是正在興起和發展的現代管理理論。它最突出的特征是跳出傳統管理的“見物不見人”和“只靠制度和監督”,而傾向于管理要以人為核心,要以人性為基礎。一百多年來的管理學,就是沿著這樣兩條路線來進行的——追求效率的制度化管理和追求人文關懷的人性化管理。
人性是企業管理的魔咒,是管理科學難以突破的瓶頸。對人的本質屬性的基本看法,會決定我們的領導和管理方式。西方管理學先后有“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人”、“復雜人”的假設,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的兩種論斷,也有說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我認為,人性的本質是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總和。自然性就是其動物性本能,社會性就是人的社會存在所帶來的意識?傊鐣卸鄰碗s,人性就會有多復雜,善惡和利害只不過是社會價值觀評判的結果,人會向善,也會向惡。
做為企業管理的以人為本,就是要關注人的因素,依據對企業中人的基本價值傾向的判斷,然后決定自己的管理途徑和手段。
首先要從人性出發,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意愿和能動性。正如松下幸之助曾講過的“當今社會的商業環境十分復雜,困難重重;在這種越來越無法預期的環境下,企業的生存變得更加艱難。如果企業希望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就必須挖掘和利用企業的每一絲智慧,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為此,就要注重人道,尊重人權,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實現人的知識和能力價值的最大化,以此來推動企業發展。
其次,要盡一切努力抑制人性弱點的過度泛濫,包括文化信仰的建樹,包括制度機制的完善。人的本性不希望被管理,但企業又不能沒有嚴格的管理。管理者也是人,也無法跳出人性的樊籬。
人本管理就是要處理和協調自由與效率之間一種利益關系,就是在制度和人性之間選擇一種平衡,從而追求在既定狀態下企業的高績效。任何對人本管理片面的表面的誤讀,非但無益,反而會給企業管理帶來莫大的危害,所以,實在值得我們深思考。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