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怎樣走出自己的體系?把業務的客戶當做最終客戶? HR首先要清楚一個問題:我是誰?我現在在什么位置? HR想要擺脫基層,苦行僧式的勞作,就需要從戰略、思維、格局層面做一些拔高和提升。
1、專業化
人員招聘、離職、人員信息、統計數據化,“心中有沙盤,手上有名單”;
2、業務驅動
人員儲備、薪酬與激勵機制、不同業務動態匹配、組織設計、組織激活、文化與價值觀,“機制化,場景化”;
3、戰略性
預見性、牽引性、開放、可迭代,“站在未來看今天”。
HR的首要命題:認識每個能力階段的關鍵特征。
否則,可能“腳踏實地”做不好,“仰望星空”也做不好。
▶ 專業化:從人事部到人力資源部的轉變;
▶ 業務驅動:從個人奮斗到群體奮斗的轉變;
▶ 戰略性:長周期的預見性和貢獻度。這個階段的HR是可以做到年薪千萬的!
那么,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階段的HR有哪些特征呢?
1
也許你們公司的規模在1個億徘徊,你要思考怎樣突破一個億的瓶頸,到十個億; 也許你們公司在10億已經徘徊了很多年,增長率一直在百分之二三十,你需要思考怎么做到增長率翻一番; 也許你們公司50-100億,需要思考怎么做出1000億的突破。
比如三星的生命科學非常強,尤其生活版塊。 它在十年前就開始在生命醫藥產業里深入研究和布局,當時就有一個以生命為核心的長周期戰略規劃,這種眼界和洞察力決定了企業的未來。 Facebook 創立之后,創始人說他不知道怎么賺錢,其實他是有中長期的視野。 亞馬遜創始人談到:我們企業的基本邏輯是研究在商業變化中什么是不變的。所以他把周期放得很長。
2
① 你覺得華為和愛立信的員工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誰高誰低? ② 員工的響應速度和職業精神,誰高誰低?
麥當勞和肯德基,你們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推出中國的粥和油條嗎?這個變化的背后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產品決策權下放了,意味著整個采購放權了。 那么,誰解決權力的下放和組織結構的問題?就是HR。
3
哪些是直屬業務、哪些是新興業務? 哪些是0到1的業務、哪些1到N的業務? 在0到1的業務里面是產品驅動還是市場驅動? 在1到N的業務里面是客戶群驅動,還是單客戶的多維度驅動,還是不同的區域國家從中國走向全球化?
4
▶ 比如說現在100億,三年后要變成400億,這對于HR意味著增長速度; ▶ 假如現在是利潤率10%,三年后變成15%,這意味著人均效益還要提高; ▶ 中國客戶比例多少、海外多少,這意味著全球化戰略; ▶ Top20的客戶和長尾客戶有哪些,未來客戶的變化,這是客戶的維度; ▶ 哪些是現在的成熟業務,哪些是孵化業務,這是產品線的邏輯。
5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