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存在的問題目前許多事業單位存在內設機構工作人員數量不一、崗位管理形式多樣、職能部門工作人員較少、生產部門結構復雜、工作人員較多且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等級標準不明確等問題。同時由...
目前許多事業單位存在內設機構工作人員數量不一、崗位管理形式多樣、職能部門工作人員較少、生產部門結構復雜、工作人員較多且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等級標準不明確等問題。同時由于從事專業各具特點、豐富多樣因而令專業技術人員工作性質、內容、取得成果與條件存在較大差異,較難形成對其創造業績的統一評價。同一類崗位中還存在高級別崗位短缺現象,崗位配比表現出相對突出的矛盾,令各部門間無法形成均衡的崗位等級設置。同時一些事業單位還存在一定比例離崗人員,基于錯綜復雜的原因呈現出離崗時間較長、跨度較大,具有較大管理難度等特點。再者由于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崗位分析與評估體系,令因事設崗管理無法全面推行,許多事業單位雙肩挑崗位管理有失嚴格性,沒有實施權限審批管理,工勤技能崗位比例合理設置與科學分配控制仍然具有較大難度。
二、科學實施崗位設置管理
1.合理推行崗位聘用體制,促進傳統身份管理向人性化崗位管理的科學轉變。傳統的因人設崗管理體制缺乏競爭性與激勵性,員工只要依據學歷、身份與資歷進行職稱排隊便可獲取晉升、提級的待遇,這令崗位設置管理工作毫無意義,有失公正、公平與公開性。為適應全面發展需求,給單位及員工創造雙向選擇的機會,我們應摒棄傳統的終身制觀念,遵循嘉興市水利局崗位設置管理要求,以因事設崗、按需設崗及競聘上崗為原則,構建完善的評估體系,依據工作任務及單位宏觀發展需求,設計職能崗位,展開細化分析評估并制定相應任職條件,做到事崗相宜、配置合理、以崗定薪。在聘用階段應科學設置實施方案并通過職工審議令其明確應聘條件、崗位職責及相關競聘程序。整個競聘過程應確保公開、透明,為每一位競聘人員創造公正、公平的環境進而全面實現崗位與能力的科學統一。例如,嘉興市杭嘉湖南排工程鹽官樞紐管理所為響應人事部門有關加快推進崗位設置管理工作要求,在遵循上級主管部門嘉興市水利局要求及相關實施辦法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并全面召開工作會議,令工作人員明確目標、具體實施辦法及相關政策要求,通過科學開展摸底統計及復核確認,明確了具體聘用情況,即在現行單位編制人數35人、實際在編人數23人的前提下,擬設立管理七級職員崗位1人、八級職員崗位1人;專業技術七級崗位 3人、八級崗位2人、九級崗位11人、十級崗位1人、十一級崗位4人,工勤二級崗位1人,工勤三級崗位1人(其中七級、八級崗位為領導崗位雙肩挑人員),共計23人。
2.明確專業技術崗位設置標準,促進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合理轉變。為明確專業技術崗位級別設定標準,首先應核準高級崗位管理設置權限,例如可將四級以上崗位由省里控制,五至七級崗位由地方控制。同時應細化明確各類高級崗位基本設置及任職條件,可適當提升高級別崗位要求。對于不同規模、層級事業單位具體的高級崗位應設置到哪一級別應做出具體規定,以嚴防不具備條件的事業單位設置高級別專業技術崗位等不合理情況的發生。再者,應科學實施全員合同管理,對各級崗位工作條件、職責、待遇、紀律、變更合同、聘任期限、終止及解除條件等內容細化敲定,依據不同崗位制定目標任務書,明確雙方義務、權利、待遇、職責等問題,并通過合同內容確定聘任關系,約束職工及單位各項行為,進而全面實現對雙方權益的合法保護及對員工的目標化管理,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他們依據自身能力、條件自主選擇合適崗位,推進人才的合理流動,最終令勞動關系良好處于優化及動態控制狀態。
3.嚴格控制雙肩挑崗位,靈活調控工勤崗位結構比例。在崗位設置管理實踐中我們應遵循平穩過渡原則,建立逐步規范的管理崗位,結合行業特征對雙肩挑崗位進行嚴格控制,履行逐級權限上報審批制度,并分別依據崗位職能類別進行科學管理。對不同部門、系列的工勤技能崗位應區別管理,依據事業單位類別及實際狀況制定相適應的結構比例管理目標,以人為本,區別對待,進而確保崗位設置管理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杜絕一刀切現象。
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必須立足長遠,強化聘后管理,打造有利于優勢人才發展、成長的規范管制度及管理環境,從而在崗位聘任管理基礎上構建以創新發展、鼓勵貢獻為準則的事業單位分配激勵管理模式。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