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的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談到企業組織的執行力問題。企業組織的執行力,不僅是企業組織的成員素質高低的問題,而主要是企業組織架構的設計構建問題。所謂執行力,也就是企業組織下屬員工,把企業組織高層...
要對企業組織架構進行設計,有四項具體工作必須完成,它們是:
其一,核算事務工作總量和分量。
這也就是對企業組織為達成所確立的目標所要完成的事務工作做一個全面的清理和核算,從總量和分量上進行計量,并列出明細賬。一個企業組織要保證有執行力,必須做到“事事有人做,事事都做好”。事事有人做,首先必須明確有哪些事要做。只有明確了要做的事,才能根據這些事本身的工作量及其難度的大小,組織安排人員來做。核算企業為達成目標所要完成的事務工作,并建立企業組織事務工作的明細賬,也就成了企業組織架構設計必須完成的第一項工作。
其二,選擇確定組織模式。
這也就是根據企業的規模、企業組織內部主要事務工作的性質等客觀實際,分析、界定企業員工相互之間的事務工作關系。員工相互之間的事務工作關系,主要有三種:
1、指揮與被指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
2、相互依存和相互補充的關系;
3、相互支持和彼此配合關系。
對于同樣的一件事,企業員工相互之間事務工作關系的性質不同,其完成的效率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別。要保證企業組織的效率,也就必須選擇確定一個與企業的實際要求最為貼切、適應,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組織運行效率的關系。
其三,設置單位、部門和崗位。
這也就是根據不同事務工作之間的性質,及其不同事務工作量的大小,確定具體承擔的單位、部門和崗位。事事有人做,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但要保證企業組織運行的效率,使企業組織的決策所確立的目標體系,最有效地貫徹落實,還必須保證讓每件事都在恰當的時候、按照恰當的標準要求做好。這就要求對所核算確定的企業組織的事務工作,進行恰當的劃分,并根據其相互關系的性質,把它們分別交給不同的機構和個人來承擔――設置相應的單位、部門和崗位,把交付給他或他們的工作確定為他們的職責。
其四,界定單位、部門和崗位的工作標準。
這也就是在對企業組織內部的單位、部門和崗位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明確界定其各自的工作標準,使相應的單位、部門和崗位角色,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標準要求和履職條件,以保證在企業整體目標要求的時間、質量、數量標準的范圍之內,完成這相應的工作。把要做的事明確給具體的人,使之明確了自己的職責,這還不能保證事事都做好,還有一個好的標準和做好工作的條件保障問題。只有明確了什么是好,并且也有做好的能力素質條件,才有可能最終真正做好。但工作都是人做的,所以,界定單位和部門的工作標準,實際上也就是界定單位和部門主管的工作標準。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