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個制造業的企業老總喝茶,聊一聊最近都忙了些什么,總是離不開公司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解決之道。他說,最近公司出現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員工流失率比較高;二是生產訂單完成率又下降了。于是,他重...
我說,恕我直言,這樣的舉措,可能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是問題變得更糟。理由很簡單,一個以制造為主的公司,一線生產員工僅有60多人,占公司總人員的30%,怎么能完成生產任務。組織結構的龐大和過于細分,又導致了部門間的消耗和間接費用的增大。今年的目標大概完不成了。
且不說,老總會怎么辦。這引起了我的一個思考,那就是在企業的快速成長過程中,如何進行組織結構設計?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提出了并不存在“只有一個恰當的組織形式”的論斷。因此,每個企業是不同的,其組織結構也自然有差別,企業組織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這是由要獲取的競爭優勢來確定的。
但是,我們在確定公司組織結構的決策中,至少有兩個原則必須遵循的:
1、戰略決定流程,流程決定組織結構。
2、組織結構必須與企業成長階段相匹配。
企業的成長一般符合兩個周期規律,一個是管理大師伊查克。艾迪思在《企業生命周期》中提到的鐘形周期,企業從孕育——成長——成熟——衰退——死亡。另一個是波浪—螺旋形周期,說的是企業的成長是波浪起伏的,且符合螺旋上升或下降。
不管是哪種周期,每個階段都有著與之相應的組織結構。創業期不需要什么結構,沒有結構就是最好的結構,大家一起干活就是了;隨著企業的成長,規模的擴大,組織結構就開始復雜起來;當組織結構束縛企業發展的時候,精兵簡政就開始了,如此反復。
可以想到,把一個成熟期的組織結構用在創業期會是怎樣的?同樣創業時期的組織結構用在成長期也是不行的。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組織結構與企業成長相匹配?
雖然,組織設計的類別繁多,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并不一致,但是,要遵循上述兩個原則,就要做好下面的工作:
1、一定要找到并明確企業的戰略。
2、要使組織結構與企業的報酬體系、流程、目標以及管理報告系統保持一致。
如此看來,該企業老總目前要做好兩件事情,一是重新審視公司的戰略目標;二是重新審視公司的報酬體系、流程、目標以及管理報告系統。然后,再確定組織結構的形式。
不管怎樣,他的公司的管理層精簡是必須要做的。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