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碑的培訓才是真正的好培訓
知識庫 > 培訓管理 > 培訓評估 > 正文 900 互聯網 2014-12-15 09:42:20

培訓效果評估,年復一年的成為培訓同行頭疼的問題。有時候討論多了,感覺就像KPI誤區一樣,本是為了促進業績的考核,變成了為了考核而考核。回到最基本的思考原點,我們要回答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誰來評估培訓...

培訓效果評估,年復一年的成為培訓同行頭疼的問題。有時候討論多了,感覺就像KPI誤區一樣,本是為了促進業績的考核,變成了為了考核而考核。
 
回到最基本的思考原點,我們要回答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誰來評估培訓的效果?
 
先跑點題,回想一下我們買房或買車的經歷,你一定會發現,其實很多因素都對你如何評價事物有影響。你的家人、朋友、同事,銷售員的推薦,報紙、網絡上的評論信息,甚至市場政策變動都可能有影響。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輿論圈”。人都是社會網絡中的一員,不管我們多么的理性,“輿論圈”都會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評價。
 
回到企業的培訓效果評估。學員?學員當然很重要,但僅僅是評價培訓效果好壞的一部分。通常來說,學員、講師、學員的直接上級、公司高層,甚至是沒參加培訓的其他員工,都會對培訓效果的評價“貢獻”一份意見。當然,每個主體關注的點是不一樣的,但這些不同維度的意見共同構成了培訓效果的“口碑”。
 
下面是我初步提煉的“培訓口碑的輿論圈”模型,未必系統、邏輯,權且拋磚引玉。
\
 
結合每個評價主體的需求,我們看看如何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效果改進。
 
1、學員。學員填寫的課堂反饋問卷,從本質上講沒有太大用處。評價講師講的好不好,和學員學的好不好,沒有直接的相關關系。這里的關鍵是管理學員的預期。我比較堅持的一個觀點是,只讓有問題、有痛點的學員來聽課,我們不培訓沒有問題的學員。這意味著我們做課程調研不能做的太空泛,一定要去挖掘他面臨的真正問題。業務主管、學員直接上級,通常可以為我們提供大致的問題描述。我們還需要深挖學員個人的痛點,只有問題跟學員個人直接相關,學員才會有動力來學習,學習的效果才有依據。如果學員來的時候沒有預期,培訓效果從何談起?帶著問題來,帶著答案(思路)走,帶著同學網絡走(持續研討交流),這才是最有說服力的培訓效果。簡單來說,學員影響了培訓針對性的口碑。
 
2、講師。我們一定要想一想,如果講師說一次培訓組織的好,他是基于什么原因說好呢?講師本人發揮的好,學員積極參與,讓講師有成就感,這會帶來好評。這就夠了嗎?建議大家再深挖一下。如講師的榮譽感,是否可以通過別具一格的方式來包裝講師呢?如講師的被尊重感,是否可以邀請講師來對學員做潛質和能力的評價呢?如講師個人的成長感,我們是否設計了科學、嚴謹的磨課過程,讓講師也提升了自己的水平呢?當培訓組織者,能夠從課程結構、內容安排、教法設計等環節上引導講師不斷優化課程時,講師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企業內部的講師,通常都是某領域的骨干、專家,也意味著他們是某種程度的內部意見領袖。培訓專業性的口碑,講師有很大的發言權。
 
3、學員的直接上級。從培訓組織的角度看,直接上級支不支持,直接影響學員對培訓的重視程度。作為培訓組織者,我們要思考直接上級希望從培訓中得到什么,我們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直接上級往往有兩個普遍的需求:(1)本部門的問題是否能找到解決的思路;(2)其他兄弟部門是否有可供借鑒的地方。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培訓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行動學習、案例研討等設計,讓公司內的優秀實踐和優秀案例匯集起來,形成可供借鑒的Know-how。除此之外,學員給團隊的轉訓,也是直接上級的普遍期望之一。通過給學員提供完整的課程資料(講師講義、案例、素材等),協助學員內化并在小團隊轉訓,培訓的效果就實現了二次、甚至是多次傳播。顯然,這是多贏的局面。從某種程度上講,學員的直接上級會用腳投票——即是否同意學員參訓,或是否積極推薦學員參訓,來表達自己對培訓效果的評價,這事關培訓支持度的問題。
 
4、非學員的其他員工。這個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群體。我們常說造”勢“,”勢“指的不僅是直接相關人的勢,也包括圍觀者的勢。如今很多熱點事件的發酵傳播,都是借助了圍觀的力量。一個個不經意的轉載、點贊的動作,無形中就助推的一種輿論的力量。對于培訓來說,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借勢,因勢利導。比如培訓成果的有形化、顯性化,如果還僅僅停留在讓學員寫個學習心得的層面,那就太落伍了。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企業內部論壇等,鼓勵學員將學習成果以某種形式呈現出來(培訓晴雨表、業務百寶箱、FAQ錦囊等),并輔以適當的激勵措施(如積贊、蓋樓等),就比較容易調動起其他員工的關注度和興趣度。圍觀的人越多,坐在教室里的學員就回越有成就感。人性不就是如此嗎?當培訓活動被頻頻圍觀時,培訓就不僅僅是培訓了,而是上升到了組織學習文化了。這是培訓文化性的問題。
 
5、公司高層。之所以把公司高層放到最后,因為高層往往不一定直接參與培訓的環節,他們通常是從不同渠道來了解培訓的效果。除了培訓管理者定期的工作匯報外,高層更希望聽到的是來自一線的聲音。當我們做好了學員的口碑、講師的口碑、學員直接上級的口碑,甚至是非學員的口碑,公司高層自然會對培訓效果有積極的判斷。其實很多高層判斷培訓效果的標準很簡單,就是做了是不是有價值。這種培訓的價值感,往往不是基于量化的數據,而是心中對于投入產出比的天平。
 
這個分析過程,不是誤導大家去做花哨的東西來包裝培訓效果。相反,我們做的這一切,都是要在企業內部營造一個”場“,讓員工激發起學習的意愿,享受學習的成果,并不斷激發新的學習動能。很多時候,用腳投票是最真實的評價。當員工對培訓津津樂道,當培訓成為一個人人爭搶的機會,這個時候,培訓評估本身已經成了一個偽命題。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