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測評應用十問十答
知識庫 > 培訓管理 > 培訓評估 > 正文 907 互聯網 2015-11-30 08:46:45

1.網絡上能搜到很多免費的人才測評,這種人才測評能否用在企業招聘里?和人才測評供應商提供的人才測評有什么區別?成型的職業興趣測驗、MBTI等等,是將人群進行歸類,看你屬于哪一類人,是老虎型、孔雀型或者其...

1.網絡上能搜到很多免費的人才測評,這種人才測評能否用在企業招聘里?和人才測評供應商提供的人才測評有什么區別?

成型的職業興趣測驗、MBTI等等,是將人群進行歸類,看你屬于哪一類人,是老虎型、孔雀型或者其它分類等等,他可能會告訴我們什么樣類型的人會適合什么類型的工作,但不會告訴我們針對某一崗位他是否能夠勝任。

人才測評供應商提供的人才測評產品是將人與崗位一起進行雙重分析,是基于崗位勝任力構建,幫助企業看受測者和崗位之間的匹配程度如何。

  舉例而言,性格測驗或者MBTI只能幫我們發現某個內向型的人“想不想”做一份外向型的工作,卻沒法告訴我們如果這個內向型的人做這份外向型的工作能不能勝任。所以, HR們如果想找肯干又能干的人才,不找對人才測評不行。

2.有人做完人才測評,結果顯示人崗匹配度很高,但是工作干得很差,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有些HR一遇到這種情況就開始懷疑人才測評的準確性,覺得人才測評忽悠人。這可是真是冤枉人才測評了!人才測評本是極好的,你若對其原理了然于胸,便不會心生誤解了。

  人才測評可以告訴我們該員工具備的這些素質可以幫助他勝任這個崗位,但潛能的發揮由很多因素決定:比如是否在正確的崗位上、與上司是否 match、與同事是否融洽、薪酬待遇是否滿足期許等等。同理也會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有些人才測評顯示員工潛質不好,但他的業績卻還不錯,這個理解起來可以用勤能補拙,潛質并不出色的時候員工通過自身的努力掌握工作技巧從而取得不錯的業績,但此時我們只能說他在目前的崗位上不錯,未來選拔、升遷等等就很難預測。

  所以,這就提醒了HR們,當這種績效與人才測評結果不相符的情景出現時,記得關注諸如工作態度、工作環境、團隊成員等更大范圍的因素。

3.都說人才測評的常模很重要,常模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在中國,一位男士身高1.75m一定屬于非常標準的身高,而在西方國家則是個矮子,對比的人群不一樣所以同一個1.75m也有了不同的意義。所謂常模就是我們要對比的群體,常模讓我們明白測驗結果分數的意義,常模是在人才測評中用于比較和解釋測驗結果時的參照分數標準。一個題目的分數本身意義不大,有意義的是他在某個群體中的表現是什么樣子,而常模就是它對比的這個群體。

  如果被測者是中國人,卻使用了國外的人才測評產品,勢必導致測評結果不準去,不具備參考性。

  另外,人才測評的常模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要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重新構建常模,才能達到測評的準確性。

4.星座和血型似乎也挺準的,他們比人才測評更準嗎?

  任何一種歸類方式都有一定的數據基礎的,如果我們想把全世界的人分為三類,肯定能夠找到相同點把人群按三類填充進去,更不用提讓很多人癡迷的血型、星座。但是雖然同是將人群進行劃分,與成型的經典人才測評不同,像血型、星座是沒有經過科學有效性分析的。而心理測驗是經過嚴格的信度效度分析的。并且,與第一題相通,血型、星座雖然也能對人群進行分類,但仍然缺乏與崗位之間匹配度的分析。

5.人才測評可以測的東西非常多,是不是全都測了就對員工的了解是最全面的呢?

  與其通過大量的評估全面的了解員工,不如明確出企業需要哪些素質,而后考察員工是否具備這些素質。每個企業都有其自己看重的東西,對每個崗位的要求都不太一樣,企業能夠了解到這些素質狀況就夠了。當然,對于企業管理層尤其是高層可能有所不同,他們需要關注這個人本身是個什么樣的人,但這也是不需要什么都測一遍。

  另一方面,全測的成本高、耗時長、投入的精力大,而且大部分員工并不樂意參與如此冗長的人才測評。

6.為什么同一個員工用不同的人才測評,有時候測出來是自信心強,有時候是自信心弱,什么情況?

  人才測評當中所說的“自信心”有著被賦予的特定的含義和解釋,也就是所說的維度定義,它可能與我們常規上理解的這個人是不是自信不是一個概念。在某個測評產品當中自信心的維度定義可能是接納自我、充滿欣喜、對自己做事有把握,而這與我們平時理解的自信心是有所不同的。

  每個企業的人才測評對于維度的定義都不同,所以考察的內容也不同,造成人才測評結果不同也很正常。這就要求HR在使用人才測評時務必深入了解維度定義是什么、到底要測的是什么。

7.一個同事做了兩遍人才測評,得分差別很大,應該相信哪一個?

  建議兩次人才測評的相隔時間段在三個月以上,不建議短期內重復人才測評,因為這會影響受測者的心態,從而導致人才測評結果的缺乏真實有效性。比如,當被通知再次測評時,有人會覺得麻煩,從而草率作答;有人會擔心之前“選了不該選的”而在態度題上刻意隱瞞真實情況;有人會懷疑自己的之前的答案錯了,而故意選擇與之前不同的答案……任何情緒波動,尤其是負面情緒,都會使員工無法在人才測評環節中表現出真正的自己,也給HR的識人用人工作平添困擾。然而當遇到特殊情況HR不得不在短時間內對某員工重復測評時,請HR務必照顧當事人的情緒,盡量避免情緒因素帶來的后果。

8.想把人才測評報告發給員工,這樣可能有什么問題不?員工一般的反應是什么?

  如果拋開具體的人才測評使用情境的話,員工的反應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拿到結果覺得“挺準的”;另一種則認為“不準”,從而產生失落、抵觸等情緒。

  因此,HR在給員工做人才測評報告反饋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結合人才測評的使用情境進行反饋,例如,當人才測評用于評估某員工該接受什么培訓時,HR可以如實反饋結果;而當人才測評用于選拔時,HR在反饋時就需要特別照顧到對方的情緒對于后種情況。另一方面,HR在進行反饋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報告、研究素質維度定義、研究分數,知道如何幫助受測者接受報告。另外反饋報告時也可以加入一些個人感受,例如我感覺你平時在工作中是怎樣的,你覺得呢? 但切忌指責。

9.員工非說自己的人才測評不準,該如何跟他們解釋?

  首先要肯定的是企業認為員工的人才測評報告是否是準的。員工在認為自己測評結果不準的時候多數是在低分區上,那作為專業的HR首先要確認我們認為這個報告是否是準確的、可參考的。如何進行反饋的話,首先還是要吃透報告、吃透維度定義,能夠與被測者就報告進行深入的分析,只要自己專業性提高了如何反饋也就只是技巧的問題了。

10.高管做人才測評應該測點什么呢?都到那個level了,好像人才測評測點什么都不合適?

  高層管理者位居金字塔頂端,能夠升遷至該層級的人員首先在人群中屬于佼佼者,同時在升遷的過程中經過很多崗位歷練,因此這個層級的人員往往在技能方面并不欠缺,影響他們工作效率和進一步提升的障礙其實在冰山下深層次的心理特質,這些特征能夠影響其領導力行為以及決策方式,進而影響其工作成效。

  因此,從人才測評的內容上看,針對高層管理者的評估需求需以深層心理特質為主體,深度挖掘個性、動機、價值觀等深層次心理特質,更深入地評估,針對領導技能的考察可以偏少,而針對一般能力、知識等的考察則可以不用。
\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