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200人左右的公司做HR,目前負責招聘和培訓兩塊,培訓工作是今年才開始接手的。出于本身管理和技術方面的不足因素考慮,公司上半年把一些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派到外面的一些專業
培訓機構學習。
現在問題來了,這些參加完外訓的人回來工作后,不論是管理水平還是技術水平都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與他們參加培訓前的狀態區別不大。這些人的培訓成本非常高,卻并沒有達到公司預期的效果。作為培訓專員,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才好。
那么,如何才能讓送出去培訓的員工產生價值?
1
對外派培訓對象進行甄選
選派有意愿且學習能力強,培養潛力大的員工去參加專業
培訓機構的學習。
公司花費了巨額的培訓成本,自然不能讓這些培訓成本打了水漂。有些員工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意愿,帶著這樣的動力參加培訓,效果不可能好。還有一些員工雖有接受培訓的意愿,但由于年齡偏大,思維模式僵化,接受新生事物慢,這樣的員工也不太適合送到外面去培訓。
2
讓員工帶著壓力去培訓
有壓力才有動力。培訓不是去度假,更不是去享受。所以在參加培訓之前,公司要與員工簽訂培訓協議。在外培訓,員工需要參加外訓機構組織的考試并成績合格。如果考試成績不合格,培訓費用由員工個人承擔或按比例自己承擔一部分。若考試成績合格,則由公司承擔培訓費用。這樣員工才會感覺到壓力,從而在培訓時認真參與,積極思考。
但我們也明白某些外訓,培訓機構不一定會安排考試或培訓內容并不適合筆試,怎么辦呢?
在送訓前,我們可以要跟培訓機構談,敲定培訓的細節。如果實在不能安排,公司可以要求員工在培訓回司后復制培訓,也就是要求受訓人參照外訓的所學,自己開發一門
課程在公司內部講授。還可以要求員工回司后開培訓分享會,寫心得體會,寫行動計劃等等。
至于公司具體采取何種方式,根據受訓的內容及公司實際情況而定,可以兼而有之。
3
培訓前與員工確定培訓目標
回司后進行成果檢驗
培訓目標確定后,員工在培訓時就能有的放矢,抓住重點,同時也有壓力。比如參與培訓前,我們幫員工列出公司或部門亟待解決的幾大問題,讓員工帶著問題去參加外部培訓。
培訓歸來,我們再回顧,那些待解決的問題是否有答案了,應該運用哪些方法解決。培訓價值立馬體現。
4
過程跟進和控制
作為負責培訓的HR,不要因為學員是參加外部培訓,就對外派的學員不聞不問。在員工參加外訓的期間,作為公司跟進培訓的代表,HR要經常聯系學員,詢問其培訓情況。
我們可以從生活起居聊起,然后再談到師資的水平、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課程生動性、有無困難等,最后我們以祝福及提示在外注意安全結束談話。
HR也可以打電話給外訓機構了解學員的學習情況及表現等。這種全過程的關注,不僅體現公司對外訓員工無微不至的關心,也起到了督促員工好好學習的目的。
以上這些如果我們都做了,我認為培訓價值至少可以保證60%。另外,我們必須明白,培訓價值是很難衡量的,在業內都沒有找到精確評估培訓效果的辦法。有些培訓價值的體現,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或只能在以后工作過程當中顯現。
其余40%培訓價值則依賴于合作的培訓機構是否專業及師資水平的高低。因此在選擇合作機構前,人資對培訓機構要進行科學評估,多找幾家培訓機構對比后再作出決定。
從長遠來講,要發揮培訓員工的更大價值,公司還是要建立自己的培訓體系。不論是從培訓成本節約還是培訓過程的把控都可以更到位,再者公司組織的培訓會更有針對性,更貼合公司實際。
當然,培訓體系的建立需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些外派出去參訓的員工很可能成為公司的第一批內訓師。
來源:三茅網(ID: sanmaohr)作者:指南針指北,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