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申小玉 本刊記者
韓青 西門子管理學院院長
“培訓工作不能本末倒置,培訓從業者必須從思考學習本身轉向思考如何支持業務發展,即首先要做企業發展的支持者,而不是先考慮如何得到企業的支持。”
從西門子公司的全球視野來看,西門子管理學院肩負著對整個亞太區的人才培養任務。它不負重望,在中國生根發芽,并茁壯成長為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
而其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對自身的準確定位:通過學習提升個人、團隊及組織的績效。“學院以服務企業內部所有員工和管理者為主,尤其注重如何更好地支持企業業務的發展。”西門子管理學院院長韓青說。
做“支持者”
“如何讓老板支持培訓工作?如果培訓從業者還苦惱于這一問題,那就真OUT了。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問題??”輕描淡寫的幾句話,道出了韓青對企業大學建設的深刻認識:培訓工作不能本末倒置,培訓從業者必須從思考學習本身轉向思考如何支持業務發展,即首先要做企業發展的支持者,而不是先考慮如何得到企業的支持。
道理簡單易懂,但能做到的企業卻是少數。西門子管理學院始終將人力資源工作與業務戰略緊密結合,及時為業務戰略匹配人才發展策略,最大限度地支持業務戰略的實現。
如今,令韓青引以為豪的是,西門子管理學院已經能夠對企業經營業績做出直接的貢獻。學院培訓專家或學習顧問可直接深入業務領域,幫助業務部門制定并實施業務戰略,運用組織關注的產值、員工和客戶滿意度、績效改善、成本節約等指標為組織增值。
“企業大學不僅要承擔培養人的任務,更要能直接幫助業務的提升。這就需要培訓從業者默默無聞、努力付出,做好支持工作。同時,培訓工作不能閉門造車,從者業應該深入業務前線探尋企業真正的需求。”只要做出成果,培訓工作必然就能得到老板的支持。
此外,西門子管理學院非常注重構建自己的工作語言和客戶語言。韓青的目標是搭建標準明確、任務清晰的培訓體系,即讓所有員工都知曉公司想要提升和培養的人才是怎樣的,又如何進行培養。勝任力模型和領導力框架應運而生,并成為西門子公司人才發展的統一語言。
在勝任力模型和領導力框架的指導下,西門子管理學院首先會詳細劃分并定義崗位職級;然后,為每一職級匹配系列行為表現和能力要求,讓員工以此為“鏡”;之后,為員工制定詳細的培養方案。
韓青認為,培訓工具一定要便捷高效,西門子管理學院統一語言和標準的形成和應用,有效減少了人才招聘、選拔、培訓、績效評估等工作中溝通和實施方面的障礙。
專業完善的課程體系
培訓體系和標準建立后,其它所有的工作都必須為之服務。緊扣企業戰略發展的脈搏,理順學習與組織戰略之間的聯系,西門子管理學院根據崗位和工作職能設計了專業深入的
培訓課程體系,并專注于知識管理工作。
韓青介紹說,西門子管理學院課程設計與開發工作的主要依據是客戶需求,通過對客戶需求的評估來確定績效與學習的差距,并且根據勝任素質模型確定此崗位和員工需要的勝任特征菜單,從而找到適合的學習與績效解決方案。
具體來講,除了語言、溝通、領導力等通用技能培訓,西門子管理學院在各職能領域均設置了
培訓課程體系并匹配相應的專家。而且,所有的授課教師都是“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除了要具備實踐經驗,還需具備中層以上的管理經驗。
而且,為了更好地協助個人和組織發展對技能提升的要求,促使團隊合作更加有效,西門子管理學院引入教練技術,使管理者和員工能夠通過分析、討論和反饋,共同解決特定的績效問題。
完善的
課程體系和教練技術的使用,為員工提供了完整的學習與培訓菜單,實現了員工的按需自主學習。在其它企業大學同行眼里,西門子管理學院已走在了企業大學培訓體系建設與
課程自主設計與研發的前沿陣地,甚至令人望塵莫及。但在韓青眼里,這只是學院取得的階段性成績,隨著知識的快速更迭,知識管理日益成為學院非常重要的管理環節。
“知識只有分享才能傳承。如何創造、利用、分享知識,并讓企業里越來越多的人掌握,是西門子管理學院培訓工作的重要任務。”同時,結合西門子管理學院的工作實踐,韓青對企業大學的知識創新與積累也感觸頗深:與傳統商學院相比,企業大學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其不斷創新知識和分享案例的能力,企業大學甚至能在自身企業實踐的基礎上不斷促發新的管理理論的產生。
全球視野融合地域特色
在聚焦于學習與業務發展的同時,西門子管理學院的規模也在逐漸擴大。目前,學院已成長為擁有36名成員的團隊。而且,西門子管理學院的學習培訓覆蓋區域已經跨越中國,延伸到亞太區更多的國家,其專家團隊能夠直接參與西門子公司全球課程的設計與研發當中。
隨著跨國培訓工作的開展,西門子管理學院充分注重不同國家和地域文化資源的理解和應用,使培訓方案與當地文化相匹配。“我們的培訓課程多是雙語教學,充分考慮到課程全球標準化和本地特色的最佳融合。而且,學院會制定高效的教學計劃,保證組織運作更有效、數據更透明,積極形成合力。”
以銷售人員培訓為例,銷售經理人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及銷售專業知識在全球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國家又各具特色。諸如如何進行討價還價,在中國行得通的砍價法在德國就萬萬不可。
又如,在不同國家對基層團隊領導或部門經理開展培訓,亞太區的培訓做到總經理一級就可以;在全球,則需做到更高級的總經理或戰略層經理一級。這不僅與地域相關,更與組織設置相關。因此,培訓的基本框架與標準確定之后,針對地域特色適時開展研討會將培訓內容本地化,才能最有效地使培訓工作推動本地業務的發展。
企業能否獲得成功,取決于如何最有效的利用組織內的人力資產和潛在伙伴,并最終形成合力,促進
績效提升。西門子管理學院一直在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我們很慶幸能夠獲得西門子公司對培訓工作的信任。當然,這種信任也源于學院對公司業務和
績效提升所作出的貢獻。”韓青自信地說。
每一所企業大學都深根于企業內部,在批判地借鑒、學習與創新的基礎上,西門子管理學院也找到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要不斷適應全球化的趨勢,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學習與發展當中;始終將學習與業務結果相連接,力求學習方式的快速有效,提升組織的競爭優勢;要繼續與企業整體的人力資源戰略融合,更好地服務于業務發展。
韓青的愿望是:幾年后,西門子管理學院能成為企業學習及解決方案的專家。自然,他將面臨諸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