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轉“A”后,股權激勵的新趨勢 香港引進內地企業赴港以H股形式上市已經有超過10年
知識庫 > 薪酬管理 > 薪酬體系 > 正文 1052 2012-08-21 10:22:06

香港引進內地企業赴港以H股形式上市已經有超過10年的歷史,截至目前,共有117家登陸H股市場。2006年中期以來,隨著中國股市股改的完成,A股市場逐步走向成熟,且受到愈來愈多資金的青睞,這使很多大型優質的H股上市國企坐不住了,紛紛打起“回娘家”的主意,而大唐發電、廣深



香港引進內地企業赴港以H股形式上市已經有超過10年的歷史,截至目前,共有117家登陸H股市場。2006年中期以來,隨著中國股市股改的完成,A股市場逐步走向成熟,且受到愈來愈多資金的青睞,這使很多大型優質的H股上市國企坐不住了,紛紛打起“回娘家”的主意,而大唐發電、廣深鐵路、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更是已經成功登陸A股。而據有關報道,交通銀行,中移動,中海油,首都機場,中國鋁業,濰柴動力等這些優秀企業也正籌措回歸A股市場⋯

我們發現,在H股上市的企業,特別是上市金融企業,幾乎都有一個成熟的并被國際資本市場認可的股權長期激勵計劃。實施股權激勵制度對改善一家上市企業的經營及樹立市場形象,以及贏得投資者的信心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在這些企業回歸A股市場后,他們在運用這個“經營管理的助推器”時,會基于A股的狀況發生哪些變化嗎?

華信惠悅對2006年
H股市場高管薪酬的調研顯示,幾乎所有擁有長期激勵計劃的國內公司都選用了“股票增值權”的形式,也就是公司用現金的方式向行權人支付的股價超過行權價的部分的收益的一種工具。之所以普遍采用這一方式,主要是由于我國舊的《公司法》對職工持股的限制,以及外匯出入境的管制,這導致基于真實股票的權益支付的激勵工具,例如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等,操作起來十分復雜,因此并沒有被廣泛采用。

回歸A股后,所有上述限制都不再存在,企業可以選擇的長期激勵工具的范圍擴大,如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股票購買計劃,利潤分享股票計劃等等都進入了企業的視野。事實證明,公司想通過長期激勵計劃達到的目的往往并不單一,而每種計劃工具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一種工具不能完全滿足公司的全部要求。比如股票期權比較適用于處于高速成長期的企業,而限制性股票對于已經處于平穩發展期的公司,股票上升空間不大的企業相對合適。因此,H股企業在“回歸”時,如能考慮采用長期激勵計劃組合的方式,在遵循企業整體的薪酬戰略的基礎上,將不同的工具配合使用,揚長避短,打出“組合拳”,才能實現長期激勵的最佳效果,這也是國際上一種常見做法。同時,為了進一步完善長期激勵計劃,企業還應考慮到以下幾點

定期檢驗,讓計劃時時保鮮

研究如何使長期激勵計劃協助企業激勵員工,不受行業周期影響,成功避開波谷,以及突出企業經營戰略重點部署將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我們在國際市場實踐中發現很多企業在每隔大約3年的時間內將會檢視其長期激勵計劃的有效性,并根據檢視當時的戰略側重點的不同以及經營環境的改變,對計劃進行修正或推出新的計劃。

激勵人員范圍的確定要考慮成本因素

股權激勵計劃的范圍向組織內部滲透,有利于組織中的激勵文化培養以及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但對于由此帶來的成本的增加,公司是否能夠承受呢?特別是將績效指標作為行權解鎖條件時,激勵計劃的成本問題會反過來影響行權條件的達成。因此,公司在計劃設計時,應當提前對此影響做出測算。

注重激勵和約束的配合

根據現在已推出的長期激勵計劃,有的計劃比較重視約束機制,但忽略了實際激勵效果,也就是說有些公司的長期激勵計劃,畫的餅比較誘人,但要吃上很難。很多公司把計劃做得很復雜,限制嚴格,作為薪酬的一個部分的長期激勵計劃收益要沖破重重關卡才能實現。當計劃參加者發現有些績效指標的達成難度太大,根本無法由此獲得計劃收益,反而會挫傷他們實現績效目標的決心,致使計劃的激勵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起到反效果。

關注外部反映和媒體效應

一個公司的長期激勵計劃似乎跟公司內部關系更密切一些,但是外部對此激勵計劃的反映將會影響到激勵效果以及企業形象。尤其是對上市公司,媒體對此激勵計劃的評論將會影響到公司股價的表現-這反映了股東對激勵計劃的信心。所以,公司在量身定制股權激勵計劃時,應當重視與員工、市場和投資者溝通,這樣計劃整體效果才會表現得更加完美。

股權激勵去年第一次在國內市場出現,它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上市公司對高績效和股東高收益的追求,而更應當看到這是公司治理理念的進步、一個市場的進步。目前已在H股市場上市的國內企業通常是業內的標桿,其回歸A股必然對市場造成巨大影響。雖然這些“H轉A”公司必然會將H股市場的成功做法帶回,但隨著A股市場的政府監管深度及力度在不斷增強,投資者也經過多年的市場洗禮后而愈發成熟,這將令“H轉A”公司的A股股權激勵計劃備受關注。因此,為了讓新的股權激勵計劃易于獲得監管機構及市場的認可,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用,尋求外部咨詢機構的專業建議和市場經驗也是公司在設計新計劃時值得考慮的一個方面。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