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雅的設計出完美的薪酬體系?
知識庫 > 薪酬管理 > 薪酬體系 > 正文 952 涂綠野 獵聘人才官(ID:liepinrcg) 2016-07-27 12:19:36

如何設置一套高效的薪酬體系,關乎到企業激勵制度的推行與落實,從根源上影響著企業的業績達成及人員激勵效果。因此,設計一套高效且合理的薪酬體系,自然而然成為很多HR經理的核心工作。薪酬設計的要點在于對內...

如何設置一套高效的薪酬體系,關乎到企業激勵制度的推行與落實,從根源上影響著企業的業績達成及人員激勵效果。因此,設計一套高效且合理的薪酬體系,自然而然成為很多HR經理的核心工作。

薪酬設計的要點在于“對內具有公平性,對外具有競爭力” 。 然而,如何衡量不同部門、職類及其具體職位的價值、如何在有限的預算條件下體現出企業的競爭優勢與差異、如何在內部的公平合理性與外部的競爭性與差異性之間尋求一個合理均衡點,這都是設計薪酬體系的難點。

要設計出合理科學的薪酬體系和薪酬制度,一般要經歷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工具,也是確定薪酬體系的基礎。依據企業戰略及經營目標,結合公司現有組織結構,從業務流程分析、組織結構分析、崗位分析三個角度來清晰界定各部門之間的分工、理清崗位的權責關系,清晰梳理工作輸入到工作輸出的流程。

人力資源部在這項工作中應該負責主導,并督促各部門主管配合,最終梳理出業務流程圖、職位說明書等基礎資料。工作分析非常重要,關系到薪酬、績效培訓等各個模塊,甚至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開展。然而,在現實的人力資源管理中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最容易走過場的一項工作。所以,如果你的企業想做好薪資體系,需要先把工作分析這一基礎夯實打牢。

第二步: 職位評價 進行職位評價主要是為了解決薪資設計的內部公平性問題。具體來說,職位評價可以幫我們解決兩個問題:

1.為薪酬調查建立一套統一的、具有可比性的職位評估標準;

2.通過比較企業不同職類、不同職位的價值點數和重要性,確定出職位的等級和序列。

職位評價的方法有許多種。國際目前通用的職位評價方法有四種,即職位排序法、職位分類法、因素比較法、要素計點法。另外,國際上還有兩個著名的職位評價方法,即海氏三要素評估法和美世國際職位評估法。其中,最為復雜也最為科學量化的是要素計點法。對于一般企業而言,出于企業實情及操作的便利性,采用因素比較法即可,沒必要追求過分復雜的職位評價方法。

建立一套完善的職位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地均衡和解決企業中“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的等級差異問題,為建立雙職業通道打下基石。比如,對于一個家電企業而言,結構研發工程師的等級不一定低于研發部門經理,兩者一個側重專業能力的深度、一個側重管理能力的寬度。相對而言,職位等級一般設置在10-15級比較合理,職位等級在實際操作中可采用減級增距的方式(職位等級正逐漸減少,而工資級差變得更大),來減少職級的管理幅度。

第三步: 薪酬調查 薪酬調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外部公平性與激勵性的問題。薪酬調研除了直接參考通用性的薪酬調研報告外,一般有兩種做法:

1.委托外部的咨詢或顧問公司來做系統的行業調研;

2.企業往往會通過購買或者行業協會等方式,拿到一些薪酬調研報告,然后通過HR內部,利用自身資源來做小范圍的行業內調研,以期望得到有效的薪資水平數據。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第一種做法往往成本太大。HR很難獲得內部高層的通過和支持,即便通過,系統調研的數據由于取樣和地域、行業的差異也可能存在較大的水分。第二種方案是一種相對比較節省成本的方式。然而,由于局限于內部HR人員操作流程的規范性、技巧性以及調查范圍的覆蓋性和針對性問題,也容易導致,調查得到的數據沒有太大的實際參考價值。

不管內部還是外部機構,甚至是國家政府部門做出的調研數據,往往都存在數據的失真。對此,我個人建議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HR部門可以安排招聘人員對來司面試的,不同崗位需求的候選人的薪資期望水平,按照不同工作年限區間進行登記歸類和整理。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對數據的分類處理,相比較來說,會得到相對真實的薪酬調研數據。并且,由于是招聘人員統計的求職者的普遍薪資期望,往往在申請崗位調薪時會更具說服力。
第四步:薪酬定位與確定薪酬總額 在內部職位評價和外部調研都已經完成的情況下,下一階段需要做的就是,確定公司的薪酬策略和薪酬總額。

對于薪酬策略而言,分為以下四種:領先策略、跟隨策略、滯后策略、交叉策略。從宏觀上看,我們可以通過薪酬政策線來直觀反映企業的薪酬策略。如圖中a、b、c、d四條直線分別反映不同企業的薪酬策略。
\
企業的薪酬總額是指,企業的所有員工的個人工資、獎金、福利等收入的總和。一般企業會固定從企業營利當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系數,作為企業薪資福利的總額。HR人員在確定薪酬總額的時候,應該參考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薪資總額的調整:

1.過往薪資總額水平。因為薪資具有較強的剛性,所以,正常情況下,在確定薪酬總額時,一般會依據之前的薪資總額,每年進行一定程度的上調;

2.企業當下的承受能力。企業現階段的營利情況及業績達成情況,直接關系著薪資總額的多少。比如說,企業今年業績超出預期達成,對薪資總額也應該進行一定比例的提升;

3.企業現行薪酬策略。企業對于自身薪資水平的定位,也是確定薪資總額的標準之一;

4.社會的基本生活成本。企業在制定薪酬總額的時候要結合所在地的物價、生活成本來進行調整;

5.行業的市場行情。競爭對手及市場普遍的薪酬狀況,也是在確定薪酬總額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第五步:確定薪酬結構 薪酬結構的設置是一門藝術。具體來說,一般的薪酬結構基本構成如下:基本薪資+績效薪資+獎金+福利+津貼。
\在確定薪酬結構時,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薪酬結構模式(即固定與浮動工資之間的比例關系)。薪酬結構模式一般可分為:高穩定型、高彈性型、調和型三種。選擇薪酬模式應因崗而異,不同的職類,其薪資構成的比重應各不相同。比如說,市場專員崗位的績效薪資加獎金的占比要大一些,如果基本薪資設置比重過大,再加之績效考核中的平均主義,很容易讓薪酬對人員的激勵流于形式。對于該類型的崗位一般采用高彈性型的薪酬模式。

其次,薪酬結構設計的核心是內容和流程的設計。關于薪酬結構的流程設計一般分為四步:

1.確定薪等,在薪等的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將價值相同或相近的職位劃分在同一薪等;

2.確定薪資區間,薪資區間的大小,反應了該崗位薪資的變動比率;

3.確定薪級,在確定薪資時,既要設計合理的薪級數量,也要設置好合理的薪資差距;

4.要設置好薪等間的交叉與重疊,設置交叉與重疊的本質,是為了促使職位價值由職位取向轉向業績導向。

第六步: 薪酬體系的實施和修正
提起薪酬體系的實施與修正這個環節,大家往往把關注點放在了調薪上面。對于薪酬方案成型及實施的過程,我有以下四點建議。

首先,薪資體系應該是動態的。要隨著企業的營利情況及發展階段,做必要的調整。HR在做調薪的時候,需要有企業的營收數據作為支撐。同時,也要做好人力層面的投入產出分析。很多HR在做方案的時候,不了解或無法拿到企業的經營數據,對于人力層面的投資回報率也沒有量化的數據分析,往往很難獲得上層的認可。

其次,除了績效管理外,企業的薪酬體系應和招聘管理、培訓等模塊緊密的結合起來。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招聘端口了解崗位薪資市場行情,也可以通過招聘端口了解薪資原因導致員工流失的比率和成本。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調薪方案的說服力度。

第三,做好財務與人力部門的對接工作。關于薪資管理,不同企業對于人力資源和財務部門的定位、分工各不相同。由于財務部門并不清楚具體工資標準和人員變動情況,人力資源部要建好臺賬,設計好測算方法,及時傳遞人員及薪資異動信息。

最后,做好薪酬體系的宣傳與溝通,留給員工開放的申訴渠道。對于薪資的不滿及需求,員工往往不大愿意直接當面反饋。人力資源部可以通過制度培訓、滿意度調查、內部OA郵箱、企業微信訂閱號等,給予員工反饋的渠道。

本質上說,薪資報酬是外部市場與內部價值,企業投入與員工需求之間進行平衡的結果。就如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與自由一樣,世上也沒有絕對公平的薪酬制度,因為絕對公平的薪資制度往往是最大的不公平。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者,理應在內部價值與外部行情、企業所能與個人所需、投資與回報之間尋找一個合理的均衡點,方能設計出一套合理的薪資體系。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