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日本的銀行實行超低利率,甚至一度出現負利率,但想要老百姓主動把錢從錢包里拿出來買買買,依然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穿父母穿過的衣服,甚至外出租衣服,平時乘坐最便宜的巴士,吃最粗淡便宜的食物……原本應該大手大腳花錢的年輕人卻處處節省,把省下來的錢存進銀行。即使日本的銀行實行超低利率,甚至一度出現負利率,但想要老百姓主動把錢從錢包里拿出來買買買,依然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為什么不管央行制定什么貨幣政策,千方百計引誘大家花錢,但日本老百姓就是不愿消費呢?據這篇報道解釋,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日本的普通工薪階層已經有25年沒漲過工資了。如果從23歲工作算起,基本上大部分五十歲以內年齡層的職場人士這輩子都沒體會過漲工資是個什么感覺。
整整一代人沒有漲過工資,新聞的這種描述或許略有夸張成分,但并沒有脫離基本的事實。日本自從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后,有兩樣最重要的東西一直沒有漲價:工資和房價。而整個日本經濟常年的疲軟,也讓日本人逐漸形成了盡量不花錢的習慣。
這篇報道寫道:“成長于物價開始下跌后的日本,通縮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加薪、股價上漲或是銀行給存款支付一定利息,這些對他們而言都屬于假想。現實世界里……他們的本能是穩妥行事,節衣縮食。”
老百姓的工資25年不漲,其實也就表示社會全面的通貨緊縮和經濟蕭條。根據日本央行的記錄,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物價全面持續下跌,同時,CPI經常是連續半年呈現負增長,其中1999年到2003年CPI出現了連續49個月下降的記錄,PPI也曾有連續63個月下降的記錄。這種數據對于中國人來說,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面對經濟增長乏力,財政困頓的局面,日本政府采取了應急式的經濟擴張政策。一方面增加公共支出,一方面刺激老百姓消費,銀行推行了多輪的日元量化寬松政策。此外,有關部門還減少對于企業和個人的征稅,十五年間,日本的稅收減少了近10萬億日元?傊帽M各種方法鼓勵人們去消費。
但即使是花招用盡,日本人民仍不愿意花錢。
經濟蕭條帶來的通貨緊縮造成了企業利潤減低,從而使得工資長期以來沒有增加,這是日本工薪族不敢花錢,不愿花錢的最直接原因。而之后即使人們收入有所增加,但不消費的心態已經養成,此后也不敢輕易花錢。這個時候,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通縮,而是不敢消費、沒有安全感的“通縮心態”。
有學者總結了日本人“通縮心態”形成的三個背景 ,分別是:緊縮的貨幣,低迷的消費,老齡化的社會。這三個因素相互關聯,共同造成了人們的“通縮心態”。
經濟泡沫的破滅造成了日元資產價格的大幅貶值,站上高位的房價應聲跌落,再也回不去了。日本所有城市土地價格指數在1991年達到147.8點的歷史頂峰后連續下跌23年,跌至51.9點,基本相當于1973年的水平。日本的股市也長期沒有從泡沫破滅中恢復過來,持續低迷。
泡沫破滅直接造成了工薪階層家庭資產普遍縮水,因此不敢消費。再者,居民資產縮水的同時,企業的利潤也在直線下降,所以無法漲工資甚至會減薪,造成人們更加不敢消費。
普遍的“通縮心態”使得日本成為了沒法完全依賴本國消費,必須極大的依賴于外來消費的依賴性經濟體。然而,我們現在要搞明白一件事:這種幾十年不漲工資的社會,這種普遍的“通縮心態”,難道只發生在日本嗎?在今天以及未來的中國,廣大工薪階層是否也會步日本的后塵呢?
很多人會覺得這種擔心是杞人憂天。畢竟,現在中國經濟的主流是通脹而不是通縮,資產價格和工薪收入趨勢是上漲而不是下跌?瓷先ィ坪踹@和日本毫無共同點。但實際上,目前我們的情況很類似于日本在泡沫崩潰前的那一段“繁榮時期”。并且,比日本更加糟糕的問題是,即使在高通脹的“繁榮期”,中國工薪階層其實已經普遍有了日本人的“通縮心態”。
如果你是大城市里的打工者。試問當中有幾個不是節衣縮食,每天總是想方設法節約幾頓飯錢,盡量不進行大額消費,即使消費也是淘寶撿便宜貨?柳傳志說的那種進餐館不看價格就點菜的境界有幾人能達到呢?我想,工薪族里便很少有這種人。
但凡工作過幾年,稍微有點理財計劃的中國工薪族,無一不是具有嚴重“通縮心態”癥狀的族群。尤其是房奴們,高房價帶來的高負債極大降低了個人和家庭的消費能力。節衣縮食,苦逼供房,本質上就是一種“通縮心態”。
我們的負債在通脹,我們的消費能力在通縮。這就是為何通脹之下中國人卻普遍具有“通縮心態”。看似矛盾,實則統一。
有人或許拿出數據反駁說,你看中國的消費總量一直在增高啊,這不是恰恰說明人們在更加積極地買買買嗎。例如,2017年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說,上一年全國居民消費總水平比上漲2.0%,如果去查詢往年數據,幾乎全部都是上漲的趨勢。
但是,表面數據反映不出現實的多種側面。中國的消費總量增加,實際上是因為價格的增加,原來5塊錢的盒飯,現在賣10塊錢,你吃盒飯為國家消費統計的貢獻就這樣憑空增加了一倍。但那依然是一份盒飯啊,同樣的包裝,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地溝油。消費統計數據表面上是增加了,但你的消費質量根本沒提高。
而這些年盒飯越賣買貴,很可能是因為餐館的房租變貴了,只能倒逼著盒飯漲價。這個漲價的道理幾乎適用于大部分零售品。也就是說,中國消費的增長不過是成本推高的結果,并不一定意味著商品交易的繁榮,我們消費的次數和消費質量不僅沒變高反而可能在下降。
今天中國工薪族的這種不敢花錢的狀況,幾乎與日本工薪族如出一轍,甚至更嚴重。我們具有上世紀80年代日本人的經濟高增長環境,卻又提前感受到90年代以來日本人的“通縮心態”,這個雙重信號,看上去并不妙。
是的,尚處于通脹期和資產升值期的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了“通縮心態”,那么假設一旦泡沫破滅,人們的房產和股票等資產價格大幅跌落,企業自然也將難以支付高薪酬,那時,人們的“通縮心態”勢必會遠遠比現在更嚴重。對于普通工薪階層而言,這意味著25年不漲工資的現實很可能就會到來。
正因如此,人們才要設法把這一輪泡沫的周期延長再延長,畢竟,誰也不想自己的后代成為一輩子都沒有體會到加薪滋味的人。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