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績效管理
知識庫 > 績效管理 > 績效指標 > 正文 1404 羅寓瑟 2012-11-26 17:20:42

企業的和平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的過程。在企業生產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確的統計、分析、預測勞動生產力指標,對于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產、...

企業的和平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的過程。在企業生產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確的統計、分析、預測勞動生產力指標,對于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產、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勞動力數量指標的統計。
  A.按工作崗位分勞動力指標的統計。
  1.工人:基本生產工人的(直接從事產品制造的工人)、輔助生產工人(從事各種輔助性工作)
  2.學徒:指在熟練工指導下,在生產勞動中學習生產技術,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員;
  3.營銷人員:指直接從事產品銷售的有關人員;
  4.管理人員:指在企業組織機構及生產車間從事行政、生產、經濟管理工作的人員;
  5.工程技術人員:指擔負工程技術工作并具有工程技術能力并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
  6.服務人員:指服務員工生產或間接服務于生產的人員;
  7.其他人員:以上六類以外的人員。

  B.員工數量指標的統計。
  1.期末人數。是指報告期最后一天企業實有人數,屬時點指標。如月、季、年末人數。
  2.平均人數。是指報告期內平均每天擁有的勞動力人數,屬序時平均數指標。計算公式為:
  月平均人數= 報告期內每天實有人數之和÷報告期月日數
  或:
  月平均人數=(月初人數+月末人數)÷2
  季平均人數=(季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3
  年平均人數=(年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12
  或:=(年內各季平均人數之和)÷4

  備注:當企業人數變動個人的情況下,可采取以上的方法計算:反之,應采取加權平均數計算。

  C.員工人數變動指標的統計
  1. 企業員工人數平衡關系:期初人數+本期增加人數=本期減少人數+期末人數
  2. 員工變動指標:員工變動指標(%)=(報告期員工人數÷基期員工人數)×100%

  D.員工素質指標的統計
  1. 員工文化素質統計:
  ∑(實際培訓時間×參加培訓人數)
  平均文化程度指標= ----------------
  參加培訓累計人數(人次)之和

  E.勞動時間利用指標的統計
  勞動時間是指員工從事生產勞動持續的時間,是衡量勞動消耗量的尺度,在統計中通常以"工日"、"工時"等單位表示。為了準確計算勞  動時間,用圖剖析勞動時間的構成:

  企業勞動時間剖析圖:

  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業員工在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實際出勤的程度。計算公式為:
  出勤率(%)= 出勤工日(工時)÷制度工日(工時)×100%

  2.出勤工日(工時)利用率。反映企業員工出勤時間內從事與生產有關活動時間的比重。計算公式:

  出勤工日(工時)利用率(%)=制度內實際工日(工時)÷數出勤工日(工時)數×100%
  3.制度工日(工時)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時間實際用于生產的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制度工日(工時)利用率(%)=制度內實際工日(工時)數÷制度工日(工時)數×100%

  4.加班加點比重指標和強度指標
 。1)加班加點比重指標(%)= 加班加點工時數÷實際工作工時數×100%
 。2)加班加點強度指標(%)= 加班加點工時數÷制度內實際工作工時數×100%
二)勞動生產率指標的統計
  勞動生產率是企業勞動者在一定時期內的生產效率,是勞動消耗量與生產成果之間對比關系的經濟指標,是衡量和評價企業經濟效果的  重要指標。勞動生產率有二種基本表現形式:
  勞動生產率(正指標)= 產品產量/勞動消耗量;
  勞動生產率(逆指標)= 勞動消耗量/產品產量;

  勞動生產率是勞動消耗量和產品產量的對比。產量可用實物量(或標準實物產量)、勞動產量(定額工時產量)、價值量(總產量、增  加值勤)等表示:勞動量可用人數時間表示! 
  其計算公式為:

  1. 工人實物勞動生產率= 報告期產品生產量÷報告期工業生產工人(包括學徒)平均人數
 。玻 實物勞動生產率=報告期產品生產量÷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靈敏

 。常 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報告期工業總產值(萬元)÷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人)
  或:報告期工業增加值÷報告期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三)勞動報酬指標的統計
  勞動報酬是勞動力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企業全部做從業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稱為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包  括:職工工資總額和本企業其他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兩部分。其中主要是職工工資總額。

  A. 工資總額。工資總額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企業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主要應由六個部分組成。
  1.計時工資。指按計時資標準和工作時間支付給個人的勞動報酬。
  2.計件工資。指對己做的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勞動報酬。可分:標準計件工資和計件超額工資。
  3.獎金。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
  4. 津貼和補貼。指為了補償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勞動報酬。
  5. 加班加點工資。指按規定支付的加班工資和加點工資。

  B. 平均工資統計。平均工資是指全部職工在一定時期同每人平均的工資收入。其計算公式為:
  平均工資(元/人)= 工資總額(元)÷職工平均人數(人)

  備注:平均工資的統計,可以按企業不同的職工范圍(全部職工、管理人員、營銷人員、部門主管人員、工程技術待分類統計)計算,  也可以按不同的時間范圍(月、季、年)計算。采取何種方法進行統計,應視企業內部核算和管理要求而確定。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