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在定義績效指標僅僅停留在考核德、能、勤、績,或一些籠統的概念上,如工作落實、內部管理、團隊精神、工作創新。由于指標得不到有效量化與細化,或者沒有一致的定義,最后對員工的績效考核往往成為主...
KPI應有以下選擇標準: →指標的重要性 即指對公司價值/利潤的影響程度。通過對公司整體價值創造業務流程的分析,找出對其影響較大的指標。此外應注意在不同的市場形勢、公司目標和發展階段,同一指標的重要性可能不同。 →指標的可操作性 即指標必須有明確的定義和計算方法,易于取得可靠和公正的初始數據。同時指標能有效進行量化與比較。 →指標的敏感性 即指標能正確區分出績優績效與績劣績效。 →指標的職位可控性 即指標內容是該職位人員控制范圍之內的,而不是該職位不能控制的,這樣才能公平、有效地激勵人員完成目標。KPI開發模式中有以下內容: 1、使命和戰略。一個公司必須首先要回答“作為一個公司,我們應該完成什么:我們的使命是什么?”然后,再去回答“作為一個公司,我們如何去達成使命?” 2、戰略目標、CSF和KPI。戰略通常是抽象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將執行戰略的措施具體化。戰略目標的落實與否可以通過戰略CSF、KPI來考核。通常,這些就是公司的平衡記分卡。 3、部門目標、CSF和KPI。業務單位或部門將公司的戰略目標轉化為自己的具體目標,從而幫助公司完成使命和戰略。很顯然,部門之間的目標是相互聯系的。部門目標的完成情況由部門CSF與KPI來考核,這些考核指標由部門經理承擔。 4、運營CSF和KPI。部門目標必須最終成為日常的關鍵業務活動,并通過運營CSF與KPI考核落實到每一位員工身上。 由于KPI是必須能有效量化的指標,正如人類認識知識的規律一般是先定性然后再定量的過程一樣,KPI開發可以通過先確立具體的目標,然后發現出如何監測這些目標完成情況的因素——定性的CSF,最后通過思考如何監測CSF以及如何看出CSF的結果推導出定量的KPI體系。 此外,CSF劃分為結果CSF與努力CSF的意義在于,績效考核不僅要考核結果(產出),也考核流程(過程);不僅考核收益增長,也考核潛力增長,從而保證績效考核的戰略導向。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