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律界人士近期調研發現,微信工作群不分工作日、節假日狂轟濫炸,已成為不少企業的常態。 不過,對于這種在工作群里的交流,也有人表示,并不討厭。在一家互聯網企業就職的小袁表示,平時參與的工作群不少...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關系研究中心主任陶文忠認為,工作時間之外來關注單位的信息,也是有必要的。對于勞動和報酬的認識,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到崗上班和掙工資這樣的狹義概念。
陶文忠表示:“勞動關系有特殊性,不是簡單的勞動和報酬的交易關系,勞動關系的大量內容存在于契約之外。工作時間之外,我們是否還要關心工作關心企業呢?從忠誠職業的角度來看,個人認為還是應該的。”
報酬也不只是工資,領導對員工的培養、支持、鍛煉也應該包含在這當中。勞動關系是有豐富內涵的,尤其是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我們更能看出來勞動關系的合作特征,勞資一體化也有了更多條件。
有一些研究者認為,下班該不該繼續發工作群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和勞動相關法規需要與時俱進進行修改。20多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巨大變化,勞動關系日益復雜化,勞動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愈發凸顯。近些年來,有關修改勞動法的呼聲和討論不斷高漲。專家們提出,科學地修改和完善勞動法成為當務之急。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關系研究中心主任陶文忠認為,從短期來看,修改的可能性不大,但從長期來看,勞動雇傭關系相關的法規,必然會逐步改進,最終符合互聯網時代的需求。
陶文忠說:“工作時間之外通過微信等工具超時工作,是否需要通過法規進行規范,短期來看可能不太現實,但還是有空間。”
互聯網科技使我們的工作空間這個概念被拓展了,我們需要從新來定義工作。傳統的工作的定義是固定時間內,員工在指定的工作場所里,按照工作單位的安排來處理相應的業務,互聯網拓展了傳統意義上的工作場所的概念,也為績效管理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勞動也必然會體現出更多非典型、非標準、非正規的特征。與之相對應的勞動管理系統也會逐步進入立法的視野。
那么在現階段,是否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對員工在工作群里付出的努力進行量化呢?實際上,在業界已經有了相關的技術。和創(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豪中告訴我們,通過現有的軟件,就可以把工作群里看起來很隨意的討論,變成一整套嚴整的公司運作流程。“技術上,通過電子手段進行工作安排是可行的,比如說在工作群里交代工作的事情,可以量化,但不夠精準。”
之所以說可以量化,是因為這些事情可以通過專門用于工作的社交性APP進行管理,根據需要,把工作的內容進行分類管理,比如,可以把工作分成項目、日程安排、客戶拜訪、會議通知、公司公告、審批項目等。把內容固化下來,以任務的形式發出,同事們在第一時間就能知道,而且明白應該找誰去推進,應該干什么。這就把聊天的非系統性語言轉化成系統化的任務化數據,并對結果進行數字化的分析。
劉豪中說,通過技術手段,員工將能夠更方便地進行公司布置的任務,而工作的方式也會呈現出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趨勢:“對員工來講最直接的價值就是工作更加靈活,真正做到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工作。不用擔心工作群里內容太多,漏掉關鍵信息。未來5到15年,我們將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的時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辦公。不再受位置的限制,大大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