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數字越來越成為人民的心頭之痛,經常爆出的使人民和國家受到傷害的事件常常無法逃避GDP數字的影子,包括許多的貪腐在內,還有導致許多災難的破壞環境的短視行為,甚至包括例如舟曲的泥石流災難。GDP數字已經成為了罔顧人民利益之劍,已經成為扭曲官員行為的驅動力,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以GDP數字為核心的績效評估正在毀滅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以GDP數字為核心的績效評估可能正淪為世界上最大的績效評估敗筆。
以GDP數字為核心其出發點是好的,發展經濟是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而結果卻將官員的行為變成了為數字而數字,為了數字可以犧牲一切,甚至成為了在統計上絞盡腦汁的純粹數字游戲,完全忘卻了發展GDP的根本,忘卻了“為人民服務”的最高價值。
這種以GDP數字為核心的績效評估只發生在政府層面嗎?不,在我們的
企業管理中隨處可見,我們完全可以在許多企業實施的
績效評估中找到它的影子。錯誤的
績效評估正在毀滅我們的國家,同樣,錯誤的績效評估也正在毀滅眾多的企業。事實上,在企業績效評估領域存在著許多盲目風行的錯誤,我們以GDP數字來作為例子是希望可以更加的振聾發聵。
績效評估的根本是為了開發員工從而最終實現組織的績效增長,它不僅關注結果,同樣關注過程,因為沒有良好的過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就像官員們只為了短期的GDP卻毀了一個地方的長期發展、毀了和諧的文明環境一樣。在企業績效評估領域有著以下幾個典型的盲目風行的錯誤:
1.將目標和績效的“可衡量”要求錯誤理解為簡單的“量化”,于是就變成了純粹的以數字為尊,然而有很多工作是無法用數字量化的,這時我們就需要采用基于行為的評估方式,并對行為進行觀察和錨定。
2.將“結果導向”錯誤理解為只要求“結果”,事實上結果導向同時強調了結果以及通向結果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另外,在對過程進行評估時,經常也是需要關注行為的。
3.盲目抄襲之風,當設定績效評估指標時,往往迷信于名企所選取的指標,甚至照搬,而不了解對方設置這個指標的內在邏輯。只是出現這個問題的情況會比前面兩個問題少很多。
舉一個生活中的簡單例子來進行說明,例如我們餓了,因此我們要解決填飽肚子的問題,吃飽沒有是評估的結果指標,但吃飽的方法有很多種,所以我們要評估過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不僅要吃飽而且要努力吃得健康。
出現這些盲目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知識水平以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人性“懶”的弱點:量化的數字很好評量而且容易理解,但要進行基于行為的績效評估開發不僅僅存在技術問題,相對于設定數字指標需要花費更加大量的時間,同時還要進行相應的培訓投入。
然而,就如我們所看到的GDP的例子,如果我們只衡量結果,而不衡量過程;我們只是基于結果數字,而不基于行為,那么一條腿走路的績效評估最終將會阻礙我們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