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激勵:紅燈停,綠燈行!
知識庫 > 工作分析 > 正文 905 2012-04-07 12:38:45

 在馬路上能否行車順利,第一要看的就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短短的六個字是每輛車都要遵守的交通規則。誰違規了誰就要受處罰。如果造成巨大交通事故,那就不是罰款、扣分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了。生活如此,激...

 在馬路上能否行車順利,第一要看的就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短短的六個字是每輛車都要遵守的交通規則。誰違規了誰就要受處罰。如果造成巨大交通事故,那就不是罰款、扣分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了。生活如此,激勵亦是。在激勵的道路上,同樣有著各式各樣的紅綠燈管理著“交通”。企業的激勵方案能否順利通過并且有效實施,關鍵在于你是否真的看清了紅綠燈。

  企業財富vs.個人收益


  激勵機制的實施方是企業,參與方是激勵對象。這兩大陣營的利益成為審核激勵方案的第一關。


  企業的背后無非是企業家、國家,即財產的擁有者。他們希望能夠激發高管的工作熱情,推動企業高速發展;同時,他們也不希望因激勵計劃而造成企業財產大量外泄,阻礙企業正常發展。因此,“錢”、“股”結合就成為比較合適的激勵方案。在企業中,實施高管激勵計劃無非是用現金或者股份。現金,提自企業的利潤,過多會使企業遭受現金流壓力,影響到正常的運作和發展。股份,則是來自財產的所有者,多拿出一份就意味著多賣一份家當。實施時間久了,控制少了,回頭再看的時候才發現,眼前的企業已不再跟自己同“姓”了。既然用錢和用股都不宜過多,那么就實施“1+12”的方法,兩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


  激勵對象中共有兩類人——決策者和執行者。專門負責拿主意的人屬于決策者。對他們而言,年薪已經足夠,而權利的欲望卻沒有盡頭。執行者是決策的實施者。他們的等級略低于決策者,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經濟上的回報。對于前者,用“股”激勵,把權力和金錢一起下放給決策者,使他們一躍成為主人,在享受當家作主的權力之外,自然會盡心盡力履行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義務。對于后者,用“錢”激勵,可以真真正正讓他們享受到勞動的回報。尤其是把他們的所得和企業業績結合在一起,同樣能做到個人和企業的“親密接觸”,把兩個陣營緊緊聯系在一起。


  分析來,討論去,很容易得出一個公式:有效激勵=“股”+“錢”。很多企業在實施激勵過程中,總喜歡強調是哪種模式,是用股份還是用現金。殊不知,組合才是產生最高價值的方式。而用多少股多少錢,就需要企業打個算盤。


  股權現金


  這里提到的股東,和前面所說的“企業”陣營還不大相似。他們是投資者,希望能夠以錢生錢。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他們也是企業財產的擁有者。但是股東最為關注的不是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熱情,而是能否獲得高額回報。換句話說,他們關心的是能否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因此,對于他們來說,眼里只有兩個標準:企業的利潤和股份的分紅。一個企業的激勵方案,肯定是要由股東大會討論通過的。如何讓股東認可并批準激勵計劃,還是要從股東的要求出發去找答案。


  首先,自然是要把企業的業績和激勵對象的收益結合起來。這樣,激勵對象才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提高企業的業績。業績的增長,關系到企業利潤的增長。這一方面使企業擁有充足的現金流,可以保證激勵計劃的實施;另一方面使企業用于分紅的資金也更加充裕。股東的收益因激勵計劃而提高,又怎能拒絕這種“雙贏”的結局呢?其次,是要給激勵對象依靠股價增長帶來的收益。這種方式使得激勵對象工作的目標又多了一重。提高每股凈資產也好,提高股價也罷,都會提高股東的價值。這樣一來,激勵計劃的綠燈就自然打開了。


  在這里,有兩種激勵模式值得推薦。一種是期股模式。企業在計劃實施開始后按一定價格賣給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期股,每年他們都可以和股東一樣,獲得相同比例的分紅。但這筆獎勵不能發給激勵對象,只能用于償還購買期股的費用。當激勵對象支付完所有費用之后,就真正擁有了這些股份,并常年享受分紅收益。如果股價上升,激勵對象還可以考慮靠鮮活的增長帶來的收益。另一種模式是虛擬股份。激勵對象持有一定數量“虛擬”的股份。在計劃期內和股東一起享受分紅收益,計劃結束時享受股價變化帶來的收入。和前者不同,此種模式下激勵對象不持股,自然也沒有發言權和投票權。在通過這個紅綠燈之前,激勵方案仍要考慮“錢”、“股”結合,畢竟用現金多了會減少股東的分紅收入,用股份多了更是從股東身上割肉。所以,一個合適的比例才能讓股東快樂地舉手通過。


  證監會or國資委


  前兩個路燈,基本上是大部分企業都要等待通過的。而這一盞路燈則不然,涉及的公司只有上市公司或者國有企業。但是,這兩類企業在國內卻有著很強的代表性。上市公司的規模相對較大,是我國企業的典型代表,代表了中國企業的發展方向。國有企業則是國內企業的主體,也是現階段改革的重點。


  要想讓激勵方案順利通過,選用哪種模式將不再是考核的重點。相反,關鍵的問題在于激勵方案是否符合“游戲規則”。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方案自然是要符合公司法的。由于《公司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妨礙激勵機制效果的發揮。所以,方案的設計應該考慮到這些因素,避免受到法規限制。一般來說,使用股權激勵受到的約束較多,因此企業可以選擇是用現金的激勵模式。對于國有企業,很多仍處于改制過程中。激勵方案能否順利通過,最重要的一點要看過程中是否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對此,有三種方式可以巧妙地避開嫌疑,通過路口。


  1.資產增量轉股:把企業未來幾年發展的部分資產增量轉為等值股份,作為獎勵給予激勵對象。TCL集團7年前就使用了這種方式,如今誕生了以李東升為代表的數個億萬富翁。


  2.用業績衡量獎勵:企業業績達到一定指標,提取部分利潤獎勵給激勵對象。這樣不涉及到國有股份的轉讓,也就不會被國資委擋在激勵的門外。


  3.有據的轉股價格:激勵對象以不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價格購買企業股份。但是,具體設計為多少一股,需要企業有一個合理可信的說法。在通過這個路口的時候,企業能做的是要有一個詳細科學的激勵方案。激勵方案得到政府的認可和支持,就會很容易通過這個路口。


  在激勵的道路上,企業的方案要依次通過這三大關卡。方案的設計是否科學、完善,將是過關的核心。能否一路走好,就要看我們的司機是否真的懂那些條條框框,還有就是在復雜環境中的駕駛技術是否過關。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