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并軌后,誰的事業單位編制將被砍?
知識庫 > 社會保險 > 正文 929 互聯網 2016-01-19 09:02:48

隨著養老金制度告別雙軌制,我國大部分城市的事業單位已開始繳納社保,但企業的轉制、編外人員的安置等問題依然難解。



隨著養老金制度告別雙軌制,我國大部分城市的事業單位已開始繳納社保,但企業的轉制、編外人員的安置等問題依然難解。
\
1月15日,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在“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動態及熱點問題高峰論壇”上強調,今年將重點要研究編制創新改革,特別是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后對相關改革的影響。
人社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羅雙平1月14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編制問題,相關部門將會在今年進行全面審核,編外人員如何管理將被提上日程。
2015年,北京市發布的事業單位改革意見中則明確表示,市屬高校、公立醫院將探索不納入編制管理,隨自然減員逐步收回編制。也就是說,北京市的醫院、高校將逐步取消編制管理。
編外編內兩重天
對于事業單位來說,編制是崗位設置、核定收支和財政給予補助的依據。也就是說,有人員編制財政才確認及撥款。
2011年,新一輪的事業單位改革啟動,當年3月國務院頒布《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隨后,全國各地紛紛通過撤、并、轉等方式對事業單位進行清理。
如今,根據時間節點來看,改革的上半場已經臨近尾聲,但效果并不明顯。據了解,事業單位改革前,全國有126萬個事業單位,3100多萬在職人員;改革之后,全國現有事業單位111萬個,事業編制3153萬人;其中,大約有800萬是醫院工作人員,高校職員的占比也較大。也就是說,事業單位數量是減少了,但人員數量卻并沒有縮減。
改革步履維艱,但確是一環扣著一環。眾所周知,事業單位是以編制為基礎繳納養老保險,隨著養老保險改革的提速,編制引發的矛盾大有升級的勢頭。
“此次養老保險改革,我們上繳的人員報表都是編內人員的,編外人員由于不在財政撥款范圍之內,都沒有上報;結果就是,同坐在一個辦公室,在編人員的工資漲了,編外人員不光沒有漲工資,養老保險也只享受到了基本養老保險這塊。”1月14日,一位地方事業單位人力資源負責人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但大部分編制外人員均未享受到職業年金。
“對于此類情況,我建議實行備案制管理。假定一個醫院,有1200個編內人員,800個編外人員,那就需備案2000個職工,只要備案了,財務預算都可以做。”羅雙平稱。
對此,人社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工資室主任何鳳秋表示,下一步要推進編制管理創新,可能會有一個很重大突破,也就是將按實際用人來考慮崗位管理辦法。
財政支出難題
無論是備案制還是按照崗位用人,確實都突破了原有編制管理的限制,但是,多出來的錢由誰來掏?
眾所周知,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之后,單位同樣需要為員工繳納20%的基本養老保險和8%的職業年金,但由于分類不同,其中的差異很大。據了解,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需單位繳納的28%部分均是記賬處理,而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則需要真金白銀地劃出這筆錢,即便有財政承擔部分比例,單位依然需要支出大頭兒。
根據相關辦法規定,對于財政全額供款的單位,單位繳費部分由財政支出,根據單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記賬方式,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工作人員退休前,本人職業年金賬戶的累計儲存額由同級財政撥付資金記實。而對于非全額供款的單位,單位繳費由單位實際承擔,采取實賬積累。
也恰恰是由于這個原因,很多事業單位都竭盡全力希望進入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一類的范疇。
2011年3月出臺的《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表示,事業單位按照社會功能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到2015年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要建立起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如今,2015年的時間大限已過,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依然留了個小尾巴,其中主要就是公益一類與公益二類的劃分問題。
記者從各地已發布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方案》中看到,大部分均設有此類的過渡期。比如濟南的相關方案規定:對于劃分為生產經營類、但轉企改制尚未到位的事業單位,暫時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其轉企改制到位后,再按有關規定納入企業養老保險范圍。同時,對于目前尚未確定分類類型的事業單位,已參加當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仍繼續參加;尚未參加的,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其分類類型確定并改革到位后,再納入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