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適時提出繳費政策建議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就社會廣泛關注的延遲退休、退休職工繳納醫保費、養老金被挪用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財政部長樓繼偉日前提出,讓退休職工來繳納一定數額醫保費的改革設想。那么目前,這樣的改革方案是否已經確定,預計何時能夠實施?
人社部:退休人員也要繳納醫保?適時提出繳費政策建議
李忠表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研究實行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的政策。大家注意到,這里提出的是要研究實行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的政策。下一步我們會按照五中全會的精神,認真地開展研究,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綜合分析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適時提出政策建議。
延遲退休年齡已確定?“網上年齡表不屬實”
延遲退休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那么目前的研究進展究竟如何?
李忠說,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勞動者受教育年限、人口預期壽命以及社會保障制度進展情況等多種因素。目前,我們正在對這些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會適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至于網上流傳的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李忠強調,不屬實。
800億養老金被挪用?“這是一個誤讀”
有媒體報道,2015年養老金出現了800億的挪用,出現資金去向不明的情況。
李忠明確地說,這是一個誤讀。根據人社部公布的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年報數據,2014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支出21755億元,其中基本養老金支出20950億元,醫療補助金支出11億元,喪葬撫恤補助費519億元,轉移支出230億元,其他支出45億元。
以上這五個數字,除了養老金支出,其他四個科目的支出加起來就是部分媒體所報道的用于基本養老金發放以外的800多億元。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目前養老金支出的賬目是清晰的,每一筆基金支出去向都是明確的,是符合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規定的,并非被挪作他用、資金去向不明。
老年人長期護理負擔怎么解決? “探索保險制度頂層設計”
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億,占總人口比例15.5%,其中有近4000萬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3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將進一步增加。
李忠指出,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長期護理成本主要由家庭來負擔,對于解決老年人長期護理的負擔問題,社會上呼聲越來越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這是中央在“十三五”期間為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的重大戰略性制度安排,也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民生舉措。
李忠表示,人社部將充分總結已經開展試點探索地區的經驗,進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頂層設計,開展實踐探索。
李忠介紹說,目前我國一些有條件的地區,如青島、長春和上海等地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探索,并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探索,有效地分擔了參保人員在長期護理保險方面的一些負擔。
養老金何時入市? “進展快的年內啟動投資”
至于養老保險基金何時入市,李忠說,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投資辦法的配套政策措施,這些配套政策出臺后,各省區市就可以陸續啟動委托投資程序,將地方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鹄硎聲M行投資,進展快的年內就可以啟動。
但這個投資并不等同于“入市”,委托投資開始的時間與“入市”的時間也不能畫等號,投資辦法也規定了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可以有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基金、養老金產品、重大工程、重大項目、企業改制上市等20多種產品和渠道,投資股市只是其中一類選擇。
養老保險基金入市和股市漲跌有關?“養老金不承擔調節股市的責任”
1月份以來中國股市有一輪大跌,有傳言稱是在為養老金入市創造條件、創造時機。對此,李忠明確表示,養老保險基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確;鸬陌踩冀K是第一位考慮的問題,市場傳言不符合實際。養老保險基金作為資本市場眾多參與者之一,并不承擔調節股市的功能和責任,也起不到這樣的作用。同樣,資本市場也沒有對養老保險基金提供特殊渠道、作出特殊安排。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股市主要委托市場機構操作,由其按照市場統一規則進行交易,政府并不直接運營。而且按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規定,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股市也需要遵循公平交易的原則,不得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如果出現從事內幕交易、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將依法予以處理。
我國迎來第二輪下崗潮?“沒有發生大規模下崗潮”
針對近日有報告分析認為“我國或迎來第二輪失業潮”的觀點,李忠表示,從相關統計監測和調研情況看,目前沒有發生大規模下崗潮。“從全國范圍看,目前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15年全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05%的較低水平。”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的進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行業企業減員增多的現象,但是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調研情況看,減員主要還是發生在個別區域和個別行業,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下崗潮。”李忠說。
對于2016年就業總體形勢,李忠指出,仍有很多促進就業的有利因素,如目前經濟發展基本面還是向好、改革創新持續推進、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在持續發力增效。受益于這些有利因素,他判斷,2016年就業形勢仍見延續總體穩定的態勢。
李忠同時介紹,下一步將深化職稱制度改革,促進職稱外語和國家其他外語考試的成績互認,推動職稱外語由必備條件轉為聘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