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中國是福利措施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在新中國解放之后,人員享受的福利都很豐富。福利是員工的間接報酬,是一種激勵和撫慰形式。一般包括健康保險、帶薪假期或退休金等形式。從管理層的角度看,...
從管理層的角度看,做好福利體系的設計和實施有的好處有:
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引起人的積極性行為形成規律的心理機制為:需要→動機→行為→目標。人們追求的需要層次越高,目標越明確,動機越強烈,其行為的內在動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積極性也就越高漲、越持久。更加完善的福利體系,越能滿足員工更高層次的需要,包括心理需要和物質需要,也就更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穩定性。
可以提高企業在員工和其他企業心目中的地位。人們都存在對比的心理,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通過努力能夠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東西,福利也一樣,如果企業的福利做得比其他企業好,對公司內部員工而言,是一種自豪,對公司外部的人員而言,則是學習和贊賞的對象。例如,美國雇主評價網站Glassdoor評出了2014年度薪酬和福利待遇最好的25家美國公司,谷歌排名首位。谷歌一位高級軟件工程師對Glassdoor表示:“公司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福利待遇相當高。去年,我們團隊去了太浩湖(Tahoe)、拉斯維加斯和夏威夷。公司為員工所創造的環境讓我們戀戀不舍。”這種在員工和其他企業心目中的地位的提高,在無形之中也可以提升其他方面的競爭力和綜合水平。
提高員工對職務的滿意度。例如,GE將員工基本工資的40%投入用于各項福利措施,可以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人性化,感受到公司對員工關注與支持。而且每隔兩年GE公司會對員工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滿意度調查,所給的反饋也比較針對員工的需求和意見,在很大程度上都獲得了員工比較高的評價。
現代中國很多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福利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優勢,但是很多企業的福利措施并沒有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通過廣泛地調查和研究,華恒智信研究團隊發現很多企業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傾向,這些不良傾向降低了企業福利措施的應有的激勵作用。
一是全員均享福利傾向。企業所有的員工都有享受福利的權利,即所謂的“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抹殺勞動報酬上的任何差別,否認多勞多得的按勞分配原則,而它的危害也是非常顯著的:①嚴重挫傷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和力求上進的精神。②勞動付出和所得之間的不平衡,不利于員工的團結。③助長員工的懶惰思想,影響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不利于提高社會生產力。
二是官本位傾向,表現為職位越高,福利越多。一旦“官”成為了本位,那企業里也就只能剩下一個標準:領導與職工對比,領導永遠都是對的。在這樣的企業文化的壓迫下,一些基層員工的福利就得不到保障,員工的需求在領導眼里無足輕重,導致基層員工幸福感不斷下降,埋怨不斷增多,基層無越來越無效率、無熱情。官本位傾向在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最為典型,例如,2009年5月出版的《科學》雜志披露,三鹿奶粉在三聚氰胺丑聞曝光之前,曾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但其第一獲獎人并非企業的科研人員,而是企業領導。
三是企業福利長期化、固定化的傾向。長期化是指企業在制定了一套福利體系后便很少改動,不隨著企業發展變化來改動;固定化是指福利內容一直停留在比較早期和基礎的層面上,不隨著員工需求的提升和社會發展形勢變化。福利體系無任何彈性可言,問題自然就會越積越多。
這三個傾向都不能適應快速變革的企業發展形勢,影響了企業福利措施的實施效果,最大的受害者不僅是職工,而是企業本身,不合理的福利體系實際上是在犧牲企業的發展前景。
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專家的研討,華恒智信團隊建議好的福利措施應該滿足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在福利內容上體現出因人而異的多樣性,為不同員工提供不同的福利組合。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析理論,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企業員工是相互獨立的個體,在很多需求上是各不相同的,企業應該通過各種途徑調查清楚員工的福利,按照他們的崗位及績效,給予相對應的福利。
第二,福利要體現出企業文化的特點,為企業需要鼓勵的人才分配更多的福利,使人才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文化是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的而樹立形成的,被組織成員認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主張,以及由此產生的組織行為。企業的福利與企業文化保持一致,可以體現企業的價值導向。企業實行具有自身特色的福利措施,也更能對癥下藥解決自身遇到的福利問題,讓員工更有福利歸屬感。
除此之外,華恒智信的咨詢專家認為,企業在設計福利體系時要注意:
第一,企業應該清晰明確福利反映的是企業的文化,從而將文化鼓勵的因素反映到福利的政策中。企業文化就好比企業的指路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領企業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將企業文化融入到福利之中,可以讓員工更加深刻地了解企業文化,進而對這種文化表現出認同和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和軟實力的。
第二,明確福利的發放條件和發放方式。將工資發放、獎金發放與福利發放有效地區分,避免員工將福利、工資、獎金相混淆。公司在這方面應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并通過各種方式讓員工了解并認同。如果企業制定了一套福利體系就趕緊實施,并沒有告訴員工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則會讓員工產生不被尊重的感覺,認定公司是一個專制的公司。同時福利、工資、獎金相混淆會增加企業的法律風險,增加官司成本,導致企業的形象和信譽下降。
企業福利體系涉及到公司的每一個員工的利益,企業領導應高度重視,關注員工需求,關注企業發展動態,緊抓細節,放長線釣大魚才是企業福利體系設計的重要依據。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