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geley是英國中部的一個小鎮,也是亞馬遜新物流中心的所在地。010203040506070809<script></script> 導語:《快公司》網站本周刊文稱,當亞馬遜在英格蘭小鎮Rugeley的倉庫啟用時,當地居民都認為,亞馬遜將給...
導語:《快公司》網站本周刊文稱,當亞馬遜在英格蘭小鎮Rugeley的倉庫啟用時,當地居民都認為,亞馬遜將給當地帶來經濟發展潛力。攝影師本·羅伯茨(Ben Roberts)近期對亞馬遜的這處倉庫進行了探訪,他認為情況并非如此。
以下為文章全文:
亞馬遜的這一倉庫位于Rugeley一處廢棄的煤礦。倉庫潔凈而明亮,而不像煤炭一樣黝黑;整個建筑寬敞而龐大,而不像地下巷道一樣狹窄。亞馬遜的倉庫代表了消費者購物的未來,將變革傳統的實體零售業。
羅伯茨在一系列名為Amazon Unpacked的照片中拍攝了亞馬遜的這處倉庫,展示了亞馬遜倉庫中真實的工作情況。他前往亞馬遜這處倉庫最初是為了《金融時報》的一次采訪,關于亞馬遜對Rugeley當地經濟的影響。1990年時,隨著Rugeley煤礦的關閉,當地經濟出現了明顯滑坡。2011年,亞馬遜宣布將在此處興建物流中心。這處倉庫將接受亞馬遜中央計算機系統的指揮,面向英國全國消費者包裝及發送貨物。而更重要的是,這處倉庫將在當地大舉招聘,而當地一些人失業已有20年時間。
Rugeley希望,亞馬遜的到來能一掃當地20年的經濟陰霾,給該地區帶來光明的經濟發展前景。不過正如羅伯茨的照片所顯示的,亞馬遜的未來可能很光明,但缺乏靈魂。
羅伯茨表示:“非常龐大但也極為單調。這就是Rugeley物流中心給人的感覺。這里有著令人震驚的安靜。”
Rugeley的亞馬遜員工大部分時間都在巨大的倉庫中走來走去,要么是儲存到貨貨物,要么是從貨架上取貨,要么是在打包發運。這些工作并不受人為因素或個人專業性的驅使,而是由亞馬遜復雜的物流系統統一調度。在一整天的時間內,亞馬遜的計算機都會跟蹤員工活動,并對他們發出指令。
亞馬遜倉庫的員工可能會為了一次指令而移動15英里(約合24公里)的距離。整個倉庫有9個足球場那么大,而員工需要無休止地在貨架之間走來走去。他們在工作時非常安靜,倉庫中所能聽見的只有腳步聲。整個氣氛非常靜謐,而員工可能會由于相互交流而被解雇。與此同時,亞馬遜的倉庫中擺放著看上去很愉快的員工的照片展板,而照片上方的文字顯示:“這是我干過的最好的工作。”
羅伯茨表示:“Rugeley的員工實際上是機器人。而亞馬遜沒有使用機器人來替代人工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發明這樣的設備,能處理如此多不同尺寸的包裹。”
羅伯茨的說法表明,在亞馬遜的電商帝國中,即使人力因素也已被機械化。為了在鏡頭中把握這樣的感覺,羅伯茨拍攝了與以往非常不同的照片。羅伯茨以往的作品大多反映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緊密而親密的關系。然而在Amazon Unpacked系列照片中,你無法體會到這樣的親密感,而是讓人聯想起上百年前的工業時代。羅伯茨表示,這樣的聯想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亞馬遜的這處倉庫缺乏人性化因素。
在Rugeley倉庫,員工仍感謝亞馬遜給他們帶來的工作,即使他們認為工作并不十分愉快。大部分員工來自礦工家庭,他們對工作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問題并不在于工作辛苦,而是他們沒有任何未來。
羅伯茨表示:“采礦說不上是理想的工作,采礦工作臟而危險。但礦業給人們帶來了終身的工作。如果你18歲就開始在礦山工作,那么到35歲時,你就會成為一組礦工的負責人。”
然而在亞馬遜情況并非如此。Rugeley倉庫中幾乎全部都是臨時工,并由當地的招聘中介負責安排。這里的工作沒有保障,員工隨時有可能丟掉工作。因此,當地經濟并未如當地人期望的一樣復蘇。亞馬遜并未向當地居民投資,而是試圖使當地居民變成機器。
羅伯茨認為,這與亞馬遜如何將你訂購的商品送到家門口無關,而是反映了在亞馬遜壓低商品價格的背后一些不可見的成本。他表示:“當你從獨立零售商購物時,你可能會支付比亞馬遜更高的價格,但這樣的額外價格是一種投資。當你支付這些錢時,你不僅投資于自己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將提高你周圍社區的生活質量。”
那么沒有這樣的投資將會怎樣?沒有必要去想象一個失去實體店的世界,只需想象類似Rugeley倉庫的物流中心越開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某一天,即使消費者也會機械地在貨架之間走來走去。(維金)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