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少數領域的職位,通常對學位要求比較嚴格。比如,大學教授,須擁有博士學位;中小學(微博)教師,須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位(另加教師證書);正規醫生須擁有博士學位。Doctor,大家知道有兩個意思:博士...
但是,大多數的職位對學位的要求是相當寬容、靈活的。
從美國移民(微博)局的規定中,可找到這一有力依據。申請專業職業(specialty occupation),比如工程師、會計等的H-1B簽證,美國移民局的要求是:擁有該專業的學士學位或更高的學位(bachelor‘s or higher degree in the specialty occupation)。但是,達不到此學位要求,并不等于“沒戲唱了”。在美國,工作經驗或培訓是可抵學歷的。通常,3年的工作經驗或培訓可視作相當于1年的大學學歷(In general, 3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or training in the field is considered as equivalent to 1 year of college.)
當然,美國的這一“可抵”的規定,并不是說,工作經驗或培訓可換取學位證書。但是,它承認你具有等同學位的資歷。通常,你不會因學位要求而被拒之門外,你不必盲目追求學位。
我有個朋友,國內讀的是三年大專,而他申請的美國公司的工作要求擁有學士學位。他在國內有三年相關專業工作經驗,好了,那就符合了此工作的學歷要求,通過面試,很順利地被那公司聘用。根本不需要送錢給國內的“辦證”販子。
至于當官,就更不講究學位了。
美國國會參議院共有一百位參議員,最近的兩屆,竟沒有一位是博士,14位最高學歷為碩士(14 Senators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as their highest education)。
前加州州長施瓦辛格,大學本科而已,并沒有像國內的有些官員,去設法弄個在職博士學位。
多年前的中國領導人,并不在乎什么學位。鄧小平曾赴法留學(微博),但那只是勤工儉學,沒有洋學位的。毛澤東連這都沒有沾邊。然而,這兩位改天換地的領袖之超人才智和神助能力,多少個博士加起來,都是絕無可能望其項背的。
現在的地方或部級領導,原本所擁有的正規的學士甚或碩士學位,加上二三十年的工作經驗,政治水平、行政能力等,都已相當于博士資歷了。其實沒有必要再去追求博士學位。
全世界的正規的高等學府,在博士生的錄取、課程、作業、考試、研究、論文、答辯等方面,都是有極其嚴格的要求的。比如,需要學兩門外語。學術尊嚴,是有底線的,不能隨便添加中國特色。學無止境。在職學習、培訓,進修政治理論,進修現代管理等,是必要的。但是,不應頒發博士學位。參考美國的類似的學習、培訓班的做法,可發一張“結業證書”(Certificate of Completion)。至于對過去已經授予的高級學位,最好可考慮本著實事求是精神,改換成結業證書。這在技術上應該是不難操作的。相信實際已經具有等同高級學位資歷的往屆學員是能夠理解的,是愿意作些奉獻的,是具有犧牲精神的,是不會不舍虛名的。這可視作一個改革舉措,百倍勝過上班坐地鐵什么的。
這也是響應習近平新年賀詞號召的具體行動。“2014年,我們將在改革的道路上邁出新的步伐。”推進改革的三個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
(原標題:美國就業:工作經驗可抵學歷)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