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如果5年不開張呢?自2007年牛市之后,再牛的券商到如今也實難熬下去!督鹱C券》記者了解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券商就大規模裁員。從營銷到投研,再到最賺錢的投行,無一幸免。至目前,...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如果5年不開張呢?自2007年牛市之后,再牛的券商到如今也實難熬下去。
《金證券》記者了解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券商就大規模裁員。從營銷到投研,再到最賺錢的投行,無一幸免。至目前,券商從業人員與此前最輝煌時相比,少了四成左右。圈內人士自嘲,“現在留下的,差不多都是當官的了。”
快速消失的營銷崗
12月上旬,擁有224家營業部6家分公司的銀河證券,宣布一次性裁員4500人,裁員率高達50%。即便如此,同行依舊不以為然地表示,這個數字報少了。
事實上,大規模裁人的券商中,銀河證券并不是第一家。早在2011年,國信證券便鐵腕裁員近6000人,裁員率較銀河證券還高出一成。而市值業內排名拔尖的廣發證券,則從2011年末開始,半年內裁員4000人。
引人注目的是,上述3家券商有個共同點——營銷團隊很強勢,位列國內券商營銷團隊規模前三名。
一位券商人士告訴《金證券》記者,券商都在轉型,以前那種靠“人海戰術”推動傳統經紀業務的方式已落后,因此,這批專業性不強、底薪不高、更多是靠資金和提成生存的營銷人員,就首當其沖被裁減了。
“這種積弱的行情之下,也確實沒有營銷的必要了。”一家中型券商的負責人對《金證券》記者承認,行情好的時候,人海戰術確實幫助公司提升了業務量。但是今年,花很大成本養人,對業務量起不到任何幫助。
剛剛辭職3個多月的一位券商營銷崗職員告訴記者,今年的行情之下,要完成每個月下達的營銷指標,非常困難。“目前家家券商都在裁員,我也沒有轉投其他券商的打算,只有從別的行業找找工作了。”
熬到年終獎成唯一寄托
與營銷崗位相比,研究員崗位,乃至以往券商幾乎要供起來的投行部門,如今也難逃裁員、分流厄運。
“我們每年的年終獎金,都要等到過年前幾天才能發下來。”江蘇一券商的研究員對《金證券》記者忐忑地表示,看現在的裁員架勢,可能難撐到發年終獎時再走人了。
“每年的年終獎數量不同,今年情況估計很不好。大家現在都在熬,不過也熬不了太久了。”據他透露,這家券商的經紀、投顧等部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薪,幅度至少在20%以上。
近期,上海德邦證券亦傳出“重組”研究所的消息。其內部人士透露,20人的研究部門,一部分人員已經合約到期,德邦證券將不再與其續約。合約未到期的部分員工分流到資產管理部任職,剩余的人員則進行公司內部整合,陸續并入財富管理、投行等部門。
深圳一家券商內部人士則對《金證券》記者表示,除了部門一把手老總不參與裁員外,其他研究員只能兩個留一個。“能否二選一留下來,完全取決于領導看你順眼不順眼,你平時聽話不聽話,過往的‘工作表現’是不是讓他們滿意。”
投行部門也是寒意陣陣。今年11月開始,實力較強勁的中信證券對投行部門裁員,比例在5%至10%之間。中信方面對被裁人員補發5個月的工資和忠誠獎金。更多的券商紛紛調低乃至取消了保代們的報銷權限和補貼金額。
據悉,今年稀稀拉拉的IPO業務讓投行大幅失收。今年前三季度,券商代理證券業務買賣凈收入同比下降40.52%,手續費同比下降41.4%,承銷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8.87%.有一半券商9個月沒能完成一單IPO.
剩者為王?全是當官的
在采訪中,多數券商都對《金證券》記者提到了轉型,但是許多經紀業務的券商老總對于如何轉型,也是一臉的茫然。
“很多時候,不是自己想轉型就能轉的。”一家券商的負責人表示,目前券商的轉型就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
不過,這位券商老總同時認為,盡管裁員是轉型過程中的必經之痛,但“留下來的全是精英”。
他告訴《金證券》記者說,一個券商營業部,營銷人員從幾百號人開始淘汰,往往最后只剩下二三十人,這二三十人都經歷了市場的千錘百煉。研究人員也是,在經歷了層層洗牌、甚至捉對廝殺后,留下來的也都是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人物。投行部門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能留在券商行業內的,全是當官的領導了。”他苦笑著說。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