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架構調整:兩套班子兩套人馬
資訊 > 熱門 > 正文 1052 侯繼勇 世紀經濟報道 2013-01-14 11:44:16

1月9日,美國拉斯維加斯,CES(消費電子展)聯想展臺,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西裝革履,電影明星李冰冰站在他對面,中間隔著一臺Horizon.兩人通過Horizon玩打乒乓游戲,展示一家其樂融融地玩游戲場景。楊元慶稱Ho...

1月9日,美國拉斯維加斯,CES(消費電子展)聯想展臺,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西裝革履,電影明星李冰冰站在他對面,中間隔著一臺Horizon.兩人通過Horizon玩“打乒乓”游戲,展示“一家其樂融融地玩游戲”場景。

楊元慶稱Horizon是“全球第一臺Table PC”,將是計算技術經歷PC、平板電腦、手機、電視之后的第四次遷移,Table PC將成為第五屏,未來擁有巨大的商業機會,而聯想要成為領先者。

而就在楊元慶信誓旦旦要領先“計算技術第四次遷移”的同時,聯想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剛剛過去的2012年第四季度,聯想超過惠普成為全球第一;第二件事是1月5日晚聯想宣布架構重組,劃分為Lenovo和Think兩大業務集團,分別由高級副總裁劉軍與高級副總裁Peter Hortensius負責。

聯想架構調整:兩套班子兩套人馬

聯想市場份額

三者歸一,聯想要強化贏利能力。成為全球PC規模第一之后,聯想致力于全球利潤第一,而要實現利潤第一,聯想迫切需要創新。

架構調整邏輯

除了規模擴張、管理跨度加大之外,業務逐步多元化也是聯想重組的原因。

CES期間,楊元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調整的原因之一是出于效率考慮。楊元慶說,剛收購IBM時,聯想集團的營收不到150億美元,而2012年,聯想集團營收超過了300億美元,管理跨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聯想當前基于功能塊的組織結構已經成為了一個障礙,人員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導致協調困難,決策緩慢。

重組前,聯想的架構可謂“一套班子、一套人馬”,而新架構可謂“兩套班子、兩套人馬”,各司其職,減少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

劉軍領導的Lenovo業務集團負責推進主流消費和商用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業務,劉軍原來領域的包括聯想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業務的MIDH(移動互聯網及數字家庭集團)也被劃歸Lenovo業務集團。

原IBM老將、聯想全球產品部門總裁彼得·霍騰休斯(Peter Hortensius)負責的Think業務集團,推進高端商用和消費業務;聯想新追加投入的企業級業務和工作站團隊也將劃入這一業務集團,包括與EMC的合資公司。

楊元慶總結說,Lenovo業務方向是主流業務,Think業務是高端業務。

在兩大業務集團之外,另有四個大區,分別為中國區、北美區、亞太-拉美區、歐洲-中東-非洲,負責人分別為陳旭東、Milko Van Duijl、蘭奇、David Schmoock.上述四人包括Peter Hortensius、劉軍均直接向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匯報。向楊元慶直接匯報的,還包括CFO黃偉明,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人力資源主管喬健,聯想集團CTO賀志強。

包括楊元慶在內,上述十人組成了聯想集團新的領導班子。

除了規模擴張、管理跨度加大之外,業務逐步多元化也是聯想重組的原因。聯想收購IBM之際,聯想“專注于PC”,海外業務僅為原Thinkpad業務涉及的商用業務,八年之后,新增業務包括海外消費PC、全球范圍的服務器業務和存儲業務,目前主要限于中國、包括智能手機與智能電視的MIDH業務。

楊元慶說:隨著這些業務的拓展,聯想的組織架構不能滿足。

通過組織架構調整,聯想集團希望至少達到兩個目的,一是各獨立運行的業務單元迅速壯大,二是除了在主流市場做大規模,保證全球第一的優勢外,進入高利潤的高端領域,與蘋果競爭。

五次重組的演變過程

隨著規模的擴大,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日益增多,“一套班子”又出現問題。

2004年12月,聯想收購IBM PC之后,實行雙品牌,即Lenovo+IBM,兩塊牌子兩套班子,品牌、供應鏈、研發等后端部門,渠道、銷售、售后等前端部門均完全獨立,互不干涉,盡力協同。這樣做至少有兩個目的:一是保持團隊穩定,員工不流失;二是保證客戶穩定,訂單不流失;谶@樣的思路,董事長楊元慶負責Lenovo,原IBM之PC業務負責人、CEO兼總裁沃德負責IBM.

柳傳志當時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的是保持原IBM團隊穩定,在新聯想的戰車上和衷共濟,在并購整合期不給競爭對手任何機會。

2005年12月,收購一年后的聯想集團向全球宣布,總裁兼CEO沃德辭職,由阿梅里奧接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目的是整合供應鏈、渠道、銷售等資源。接下來是整合品牌資源,2006年,聯想加大Lenovo品牌的投入,保留Thinkpad,開始實施“去IBM化”。

按照這次調整的規劃,阿梅里奧負責渠道、營銷,劉軍負責供應鏈,賀志強負責研發,最終形成由董事長楊元慶領銜的“一套班子、一套人馬”。這一體系隨著劉軍于2006年中離職、戴爾系逐步強勢,以及阿梅里奧與楊元慶的戰略分歧而矛盾重重,最終未能形成預定結果。

在品牌方面,借助中國奧運會的機會,聯想加大了Lenovo的投入,去IBM化加速。2008年,因金融危機帶來的業績虧損,促成了聯想管理層矛盾的爆發,阿梅里奧離職。2009年,柳傳志復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任CEO,聯想同時成立由八名聯想高管組成的“聯想執行委員會”(LEC)。

柳傳志復出后,聯想集團制定了雙拳戰略,新興市場是左拳,主進攻;成熟市場是右拳,主防守。同時打造雙業務模式,即關系型業務與交易型業務,將市場分為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此前,聯想業務按地理位置劃分為美洲、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亞太與俄羅斯三大區。

在產品架構方面,則分為Think產品與idea業務,在品牌方面,仍然重點打造Lenovo品牌。

2011年11月,柳傳志不再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接任董事長并兼任CEO,聯想開始第四次組織調整,方向仍然是“一套班子,一套人馬”。2012年1月初,聯想將全球業務劃分為四個大區,分別為中國、北美、EMEA、亞太和拉美。

隨著規模的擴大,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日益增多,“一套班子”又出現問題。

而Lenovo+Think、在楊元慶一人領導之下的“兩塊牌子,兩套班子”便是聯想此次提出的解決方案。

兩大目標

楊元慶稱,聯想今后要做一些“不計成本,不管價格”的高利潤產品。

2012年四季度,聯想最終成為了全球PC市場份額的老大,但利潤率與競爭對手明顯存在較大差距。

聯想面臨兩個任務:一是在保證PC市場份額的同時,伴隨計算技術的遷移進入新的產品領域,并且在這些領域獲得領先地位;二是進入高利潤產品領域,提高聯想利潤率。

關于利潤率,楊元慶定的目標是“在未來兩三年里至少提升一個百分點的凈利率或稅前利潤率。”

聯想成立MIDH正是為了隨著計算技術遷移的步伐,在智能手機領域與智能電視領域占據領先地位。Horizon這款“全球首發的Table PC”之所以激起楊元慶的興奮,因為他很重視聯想在這一領域的“首創”。

MIDH獨立的實驗是成功的。根據聯想提供的數據,在劉軍的統帥下,不到兩年,聯想智能手機業務便實現了從弱到強的飛躍:市場份額由2011年三季度的1.7%躍升至2012年三季度的14.8%,成為中國市場第二大智能手機銷售商,超過蘋果6.9%的市場份額,僅次于三星的16.7%.

楊元慶說:聯想現在的業務非常多,每個業務的特性不同,即使是同類產品,消費型客戶需要快速交付,不斷挖掘賣點,不斷刺激消費者,這與商業客戶完全不同,同一條供應鏈、同一研發體系、同一渠道體系要同時適應兩套體系,就會形成“人格分裂”。

MIDH的成功,恰恰緣于“單一人格的專注”,如果將MIDH放在PC系統之內,就沒有這樣的成功。

除了方便在新的計算終端布局之外,聯想另一目標是提高利潤率。在主流產品市場,價格是用戶考慮的最重要因素,為了適應主流市場的價格,就不得不降低配件要求、壓縮開發周期,楊元慶說這樣的產品“利潤率不高”。

楊元慶稱,聯想今后要做一些“不計成本,不管價格”的高利潤產品。楊元慶過去困惑于一個現實:公司很多產品在概念階段都很棒,但做出來之后卻大打折扣,原因是被價格制約了。獨立之后的Think,目標便是這樣的高端產品。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