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82%以上的家族企業掌門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接班人,不到20%的二代愿意接班日前,華為CFO、總裁任正非之女孟晚舟首度在公開場合高調亮相,無疑吸引了眾多眼球。這也是華為創始人家族成員首次公開亮相,不...
調查顯示,82%以上的家族企業掌門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接班人,不到20%的“二代”愿意接班
日前,華為CFO、總裁任正非之女孟晚舟首度在公開場合高調亮相,無疑吸引了眾多眼球。這也是華為創始人家族成員首次公開亮相,不少業內人士猜測孟晚舟將是華為未來的“繼承人”。
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表示,孟晚舟成為華為接班人很正常,一方面可以服眾,另一方面作為女性也容易獲得高管的支持,以執行華為的既定政策。
此前,另一位成功企業的“女繼承人”——首富宗慶后之女宗馥莉,自被爆出“三十年從未談戀愛”后也備受媒體熱議,面對社會各界的追問,宗馥莉則表示“一輩子都跟娃哈哈談戀愛”。
像宗馥莉、孟晚舟這樣的名企女繼承人還有很多,比如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之女楊惠妍、新希望劉永好之女劉暢、重慶宗申集團總裁左宗申之女左穎等。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傳男不傳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而這些成功企業家為什么選擇女兒作為“少當家”?是因為沒有兒子?有兒子但不愿意做接班人?還是這些女繼承人在子女中具有出眾的才能?
緣何挑選女繼承人
記者翻閱了一些成功企業“女繼承人”或“準女繼承人”的簡歷,發現他們大都有過出國深造的背景,在接手重要職務之前多有過多年的基層歷練經驗。孟晚舟就曾坦言“在華為的第一份工作是接電話”,而宗馥莉是從最基本的飲料生產基地車間現場管理學起,劉暢早年更是以化名“李天媚”的身份出現在新希望低調歷練多年,直到2011年劉永好60歲時才曝光“劉暢”的身份。
據傳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喜好研讀李嘉誠傳記,在培養子女的方式上也在效仿李嘉誠。當楊惠妍只有十三四歲時,父親就將她們姐妹倆帶到董事會會議列席旁聽。會后,楊國強還會向她們解釋為什么他在會議上這樣說話以及如何批評下屬等等。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姚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二代企業家的成長問題已經成為關系到中國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據一項針對浙江民營企業的調查顯示,82%以上的家族企業掌門人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接班人,而不到20%的‘二代’愿意接班。”這種父輩愿望與子女選擇不匹配的現象,在家族企業中頗為常見。
“父輩希望子女繼承的原因主要是國內職業經理人制度還不完善,很多企業家遇到過財產安全乃至財產安全受到侵害的情況。”姚先國補充道,子女不愿接班的原因則有很多,比如個人興趣愛好不匹配、能力不突出、年齡未到等。“沒有成為繼承人不一定意味著能力差。”至于是選擇兒子還是女兒,是選擇大女兒還是二女兒,這就與子女個人能力、事業發展的選擇以及企業未來發展需要等諸多因素相關。
此外,姚先國指出不應過分關注“女性”,現在女性企業家在中國已經不是特別新鮮的事情了,“我上次參加了一個浙江女性企業家年會,其中的會員有100多個。知名的還有海亮集團董事長馮亞麗等。這些女性的成功同時說明和印度、伊斯蘭教,乃至韓國、日本等國家相比,這些年中國女性地位的提升還是相當顯著的,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走出廚房,撐起半邊天。”
民營企業的家族化與現代化
所謂“富不過三代”,這種子承父業的傳統家族企業模式是否適應現代化企業的發展?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亞洲企業能家族化的都在家族化,三星家族化也挺好,有利于企業發展,李嘉誠更是一個成功案例”。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認為,中國的企業一般沒有海外企業完善的董事會制度,之前的企業成長一般也與創始人的能力及魅力息息相關,一旦創始人離任空降CEO很難令原有高管團隊和諧管理。
他表示,與國外大公司比較正規的接班體制和職業經理人文化不同,中國的大公司由于歷史原因很難給空降高管建大的運作空間,因此一種可能是像柳傳志一樣盡早確定接班人并給予足夠多的股份將接班人變為企業主人,一種可能就是選擇優秀的子女接班,都很正常。
姚先國指出:“如何判斷一個企業是否是現代化,不能光看它的產權結構,一些家族企業產權明晰、權責分明、約束嚴格,也體現了現代公司的本質,像娃哈哈這種經營得好的家族企業在國外也很常見。”
同時,姚先國對優化國內家族企業優秀環境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加強民營企業產權制度完善;第二,培育高素質的職業經理人隊伍;第三,培養“二代”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