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員工潛力:彼得原理
資訊 > 熱門 > 正文 895 2013-03-12 18:10:42

管人、用人并不只有命令這一種辦法,在命令之外,還需要給別人目標、方向、規范、激勵和信心。我相信,在我們的管人手段里,目標、使命、價值觀等,就是類似地圖的工具,我們需要它,即使事后它被證實并不完全...

 

在管理領域,有一條與帕金森定律齊名的法則,這就是彼得原理。提出這一原理的,是一位普通的教師勞倫斯·彼得。

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 Peter,1919-1990),出生于加拿大溫哥華,1941年成為一名教師,有著豐富的中小學教學經驗。1957年,他獲得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學士學位,1963年,他又在該校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彼得的經歷很豐富,但基本上一直在教育界,當過教師、咨詢師、駐校心理輔導員等。自從《彼得原理》出名后,他開始變成暢銷書作家。

據彼得自己說,彼得原理的發現與傳播“是一個非常復雜與艱難的過程”。但據可以查到的資料來看,提出彼得原理的過程盡管漫長,卻充滿輕松和笑料,一點也不“復雜與艱難”。在一定意義上,彼得是一個說俏皮話的高手,很像我們今天那些擅長“編段子”的人。他有心關注組織中的不勝任現象,收集了幾百個事例,然后用幽默調侃的語言把它說出來。1960年,在一次教育界的研習會上,一些負責教育研究但又不擅長作計劃的主管,吃力地撰寫他們各自的研究計劃,其中有些人只會拷貝一些過時的統計模型。彼得于是向他們介紹彼得原理,來說明他們的不勝任困境是如何造成的。這些主管聽后,有的表現出敵意,有的嘲笑,其中一位年輕的統計員甚至笑得從椅子上跌下來。此后,彼得就在這種笑聲中繼續講述他的發現,但并沒有把它形諸文字的打算。

有一次,彼得在劇院里遇到了寫電視劇的赫爾(Raymond Hull),赫爾對彼得的發現很感興趣,想把它寫出來,于是,彼得提供資料,由赫爾執筆,一本劃時代的暢銷書隨之誕生。1965年,《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Why Things Always Go Wrong)全稿完成了寫作。但是,出版商的眼光不見得都高明,他們照樣不能逃脫彼得的不勝任原理支配,這本書稿先后被十余家出版社拒絕。于是,彼得和赫爾只好先在雜志上發表豆腐干,受到讀者的好評,這才打動了出版商,使得該書于1968年正式出版。此后,該書不但長期雄踞于排行榜上,而且還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與《帕金森定律》齊名的作品。接著,彼得很快又出了續集《彼得原理再探》(Why Things Go Wrong or The Peter Principle Revisited)。

彼得原理與層級組織

按照彼得自己的說法,他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他創立了“層級組織學”(hierarchiology)。所謂“層級組織學”的核心內容,就是彼得原理。這個原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在層級組織中,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而且組織有足夠的級別,每個員工中最終都會晉升到不勝任職位,并一直呆在這個職位上。進一步的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會由對工作不勝任的員工把持。

彼得指出,在一個層級組織中,員工要想獲得晉升,最起碼的條件是在現職位勝任或基本勝任。不管是什么組織,不管晉升有多少標準和條件,有一點是毫無例外的,就是必須在現職位上工作稱職。所以,只要稱職,就具備了晉升的可能性。然而,任何組織,都不會對不稱職者繼續晉升。所以,組織中晉升的一般規律是:只要勝任,或遲或早就會晉升;在上一層級依然勝任,那么還會晉升;而一旦晉升到不勝任的崗位,這個晉升過程就會終止。有些人得到晉升后依然稱職,這只說明還沒有完成晉升過程(也就是說不稱職的時間未到);還有一些人已經升到組織最高層依然稱職,這只說明該組織的層級不夠多。這樣,一個人在晉升的階梯上最終停頓下來的地方,肯定就是他不稱職的地方。

彼得舉了很多例子,說明員工是如何升到不勝任位置的。例如,一個優秀的汽車修理工被提升為工頭,但他不會指揮別人只會自己修車,這個人只晉升了一級就不稱職了。于是,他就停留在不勝任的工頭位置上。一個工程部的員工,由于稱職被晉升為領班,他善于交往,在領班的位置上依然稱職,所以,工程部主管退休后就接替了主管。但他不善于決策,當主管就不稱職,于是就停留在不勝任的主管位置上。某位著名的將軍,直率豪爽,不拘細節,曾經率領部隊打過很多漂亮的勝仗,后來晉升為陸軍總指揮。這時與他打交道的不再是士兵,而是政客與盟軍高官,但他不講禮儀,不會客套,經常與政客們吵架,無計可施時借酒澆愁,表現出不稱職,這是到組織頂端才表現出不稱職的例子。不管是誰,按照組織的直線晉升規則,即逐級晉升,在正常情況下,總會達到晉升的極限。至于停留在什么地方,很顯然,在哪一層級表現出不稱職,就停留在哪一級。

任何組織,總會有工作要完成,總會有事業要推進。既然每個人都最終會到達不稱職的位置,那么,組織中有價值的工作是誰干的?彼得回答說,真正在組織中干活的,是那些還沒完成晉升過程的員工。這樣,根據晉升過程的進展情況,一個組織中的人員,可以分為五類:過分不勝任者、不勝任者、基本勝任者、勝任者、過分勝任者。過分勝任者和過分不勝任者都會被組織迅速淘汰,勝任者會獲得常規晉升,基本勝任者會放慢晉升速度,不勝任者會停留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勝任者會越來越多。

需要指出,在彼得的書中,“晉升”(promotion)和“提拔”(pull)含義不一樣。晉升是按照組織的需要逐級向上走,而提拔是人為加快晉升步伐。所以,提拔要靠“貴人”(patron)相助,在關鍵時刻推一把。提拔的實質是揠苗助長,所起到的作用,不過是大大縮短了到達不勝任位置的時間。所以,彼得忠告說:“如果能坐,絕不要站著;如果能開車,絕不要走路;如果能找到貴人提拔,絕不要奮發進取。”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