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引入德豪潤達的方式,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和賽富亞洲合伙人閻焱的風波告一段落。
3月29日,吳長江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近期將重返董事會,2名具備行業背景的執行董事也將同期加入。而閻焱則將退出董事會,僅派1名代表留駐。本報記者向閻焱求證,截至發稿時止,未收到回復。
不過,吳長江回歸后面臨凈利下滑九成多的尷尬,而他的打算是,延伸公司產業鏈——今年目標將LED在公司的規模占比從以往的不到10%提升至20%-30%.
不過,面對著資本扎堆、產能過剩及行標缺失的產業現狀,如今的LED市場與以往的傳統照明市場有著極大的不同。
吳長江棋局
2012年12月26日,德豪潤達與吳長江持有NVC Inc.公司簽訂了一份《股份轉讓協議》,擬斥資9.5億港元,受讓吳長江持有的雷士照明普通股3.73億股。待交易完成后,德豪潤達對雷士照明的持股比例將從以往的8.24%提升至20%,超過賽富資本和施耐德的持股比重,躍升為第一大股東。德豪潤達還以5.86元人民幣價格向吳長江增發1.3 億股,此次增發交易完成后,吳長江持有德豪潤達股份9.31%,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吳長江通過換股置換出雷士照明股權,降低對雷士照明的持股比例。“這是我的整合思路,”吳長江表示,德豪潤達將補充公司在LED產業上游實力不強的尷尬。
外界理解此前內訌,主要由于吳長江和閻焱在面對行業風險的判斷上有分歧,吳長江則認為并非完全如此,“不管怎樣,目前的分歧已基本消除引入更多的懂行業的執行董事后,公司對產業方面的風險把控力更強。”
吳長江稱,這兩年LED行業的成本也大幅下降,產品質量提升,去年,吳長江開始與德豪潤達接觸。
年均50%以上的行業增長速度,讓LED行業成為掘金熱礦,除了照明行業企業轉型做LED外,還有包括電器、中小企業等其他行業企業也紛紛扎堆進入。
“但目前的企業大都集中在產品附加值比較低的應用緩解,在毛利更高的分裝和芯片環節,國內企業涉足的十分少,特別是芯片開發技術、單晶硅提純等核心技術,大都集中在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手中,”一位行業人士指出,這導致中國LED行業呈現出企業小、雜、亂的局面,行業集中度不高。
雷士照明擅長在傳統照明領域做品牌和渠道,在LED生產方面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但吳長江稱,從硬件方面來看,德豪潤達已經投入50億-60億元,此外,德豪還從國外挖回來一批技術人員,而雷士照明則具備渠道優勢。到去年底為止,雷士照明擁有36個獨家區域經銷商運營,期末有專賣店3231家,覆蓋全國2249個城市,其中省會城市覆蓋率為100%,地級市為97.18%.
凈利下滑
擺在吳長江面前的雷士照明的業績,卻并不美好。
2012年年報顯示,期內母公司凈利潤近841.6萬元,同比大降98.46%,毛利則僅有7.61億元,同比下降21.87%; 2012年,公司營收則達35.46億元,同比下降6.64%.“目前,公司的毛利率約有21%,但這一段時期,我們會側重于規模效應,先將量做大。”
吳長江坦言,由于內訌那段時間,公司的費用確實飆升至失控。“2012年純利仍然達到了3億多元,”吳長江解釋,對內訌時期的公司壞賬計提幾千萬元,而公司此前投資的浙江通用項目,此前計劃每年利潤約1億元,但實際上只有2000多萬元,兩筆減值,耗掉了公司大部分利潤。
吳長江打算極力推廣的LED業務,此前雖有涉足,但其對公司的業績貢獻依然不夠明顯。“今年,其在公司規模中的占比提升至20%-30%.”在吳長江看來,與節能燈相比,LED等節省能耗要少50%以上,而與白熾燈對比,其節能達到90%以上,是一塊非常大的市場蛋糕。
“這些條件要實施的重要前提是,吳長江與德豪潤達的合作必須融洽。”上述行業人士指出,兩家公司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有些差異,且新管理層的內部協調和磨合也還有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