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稅收九成來自企業?近期,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撰文指出,如果將稅收收入看作100%,通過計算可得,企業繳納的稅收收入和居民個人繳納的稅收收入比例為90.5∶9.5。高培勇建議,適當降低企業繳納...
高培勇建議,適當降低企業繳納的稅收收入比重,同時適當提升居民個人繳納的稅收收入比重,從而變基本上由企業“獨挑”稅負為由企業和居民個人“分擔”稅負,這應該成為新一輪中國稅制改革的方向。
文章援引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稅收月度快報》,2012年,倘若以全部稅收收入作為100%,那么來自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股份公司、私營企業、涉外企業繳納的稅收收入占比分別為13.5%、0.9%、0.6%、46.2%、9.7%和19.6%,合計占比為90.5%.
其余的可算作來自居民個人繳納的稅收收入占比僅為9.5%.依此計算,在全部稅收收入的盤子中,企業繳納的稅收收入和居民個人繳納的稅收收入比例為90.5∶9.5.這意味著,稅收收入的90%以上來自于企業的繳納。換言之,在企業稅負與宏觀稅負之間,起碼有高達90%的相似度。
高培勇表示,在國際上,雖難以直接找到類似我國這樣的按經濟類型區分稅收收入來源的對應數字,但按照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各國稅收收入的稅種來源構成情況, 2009年,以OECD稅收收入作為一個整體,來自一般流轉稅、特殊流轉稅、其他流轉稅和公司所得稅的占比分別為27.2%、14.4%、2.6%和11.4%,合計占比為55.6%.
“倘若將上述幾個稅類視作由企業繳納,而將其余的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稅種視作由居民個人繳納,那么,在全部稅收收入的盤子中,企業繳納的稅收收入和居民個人繳納的稅收收入比例為55.6∶44.5.”高培勇指出。
“企業稅負約等于宏觀稅負,這或許是我們對于當下中國企業稅負重的問題所能給出的一種比較切合實際的解釋。”文章稱。
不過,對于企業“獨挑”稅收的觀點,也有稅務機關人士表示并不認同,理由是所有的企業負擔都可以轉嫁給消費者。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蔣震解釋,宏觀稅負有小中大不同口徑,這里所提到的是小口徑,也就是稅收收入,在這方面,企業稅負占據九成。
中口徑是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口徑的宏觀稅負則包括全口徑的財政總收入,共有四部分內容:公共財政收入、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險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但計算時由于不同賬本間有些資金是相互調劑的,要避免重復計算,需要做一個詳細的分析,而并非四塊內容簡單加總。
“OECD在計算宏觀稅負上也不是簡單加總,也并不是只有稅收收入。”蔣震說,企業稅負主要是稅收收入,但稅收只是宏觀稅負的一種形式。
根據上述大口徑計算宏觀稅負,我國目前的宏觀稅負約在30%以上。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2013年5月撰文指出,以2012年稅收收入及財政數據來看,我國小、大口徑的宏觀稅負分別為19.3%和28%,后者若加上土地出讓金,全口徑的宏觀稅負占GDP的比重超33%.
文章對比了中國與OECD國家的宏觀稅負水平。數據顯示,過去30年,OECD國家的平均宏觀稅負水平(不含社保)約為24%~27%,目前不含社保的中國宏觀稅負水平比OECD國家低4~5個百分點。如果考慮社保收入,中國宏觀稅負水平約比OECD國家低10個百分點。
(原標題:學者稱中國稅收九成來自企業 建議提升個稅比重)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