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你多久沒回過農村老家?當你在外漂泊覺得累時,可曾想過回家發展?他日回家若發現現在的村委,是一個個跟你年齡相仿甚至更小的兄弟姐妹在操持時,請不要驚訝,他們就是大學生村官,從本土走出,再由校園回歸本土的知識分子。目前,僅在高明,51個村6年間經歷了75位大學生村官所帶來的改變;同時,也有36人先后離任。
石學明:從大學生到最美村官
楊和鎮圓崗村,這個戶籍人口1000多人,外來人口300多人的村落,長期以來由9名叔伯組成的村“兩委”,操持著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務。2010年9月,本地伢石學明,為照顧家庭從廣州回到家鄉,剛好碰上高明區招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他報名參加了考試,并被錄取安排到當地村委會工作,最終回到養育自己多年的家鄉。
頭頂多個“職務”
雖然是回到家鄉,但畢竟在外求學、工作多年,所以石學明并不是很清楚家鄉目前的具體情況。他抱著從零開始的態度,主動與叔伯們溝通,并參與村委的一切日常事務。剛到村委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就與村委干部一起摸黑進村尋找計生對象,催促其及時查環查孕。
當時村委會的辦公室是租用村經聯社以前的舊知青屋,約二十平方米,條件非常簡陋,只有幾張辦公桌和一臺陳舊的電腦。為方便將日常的工作進行梳理與存檔,及時與鎮里進行網上溝通、上報材料,石學明主動帶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開展工作。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得到村支部書記和其他村委干部的認可后,石學明的工作逐漸上手了,眾多的“職務”亦接踵而來:團支部書記、黨員干部遠程學習管理員、黨代表工作室聯絡員、扶貧工作聯絡員等,工作任務亦漸漸繁多,但他都能高質量地完成。其中最突出的是歷時兩年的扶貧工作。他先后開展了機耕路修整、路燈建設、垃圾屋新建、公廁新建、村中文化室新建、道路硬底化等多個項目建識,大大改善了村中的環境,得到鄉親們的普遍認可。
率先網上交易農村資產
佛科院信息專業畢業的石學明,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也帶回到家鄉。2011年,他在村“兩委”會議中主動提出,要將農村資產交易放上網,雖然不少兩委成員和村民對他的提議表示質疑,但在他細心分析利弊關系后,村支部書記李浩明毅然將這項工作交給石學明來開展。
今年7月,該村首個土地出租項目通過三次上網終于成功交易。石學明說,雖然上網交易暫時沒有利益上的較大提升,但他希望通過這種公開、公平的模式,讓農村資產交易起到制度監管作用。
此外,他制訂了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實施小事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大事落戶簽名同意的原則進行每項集體事項的審議,并始終堅持做好公布工作,使村民有充分知情權。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了村民對村委干部的認可,更增強了村集體的凝聚力,為日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如今,石學明在村委會主任助理的崗位上一干就是4年,其中,與他同批的大學生村官中有人考上公務員,有人成為機關雇員,而31歲的他卻始終沒有動搖。“利用自己的力量改變村容村貌是我一直的想法,這幾年除了家庭我把全部精力給予村里,既然選擇做了,就要做好。”
“如果他哪天離開了,對全村都是巨大損失,我們也將請求上級新聘一名大學生村官。”石學明的付出和堅持,讓李浩明給予高度評價,在李看來,石學明不僅是他的得力助手,更是村委的智囊團,計算機技術的啟蒙者。
今年4月,高明區十大最美村官評選中,石學明是唯一獲此稱號的大學生村官。
如何破解大學生村官的“后顧之憂”?
經歷幾年的實踐,高明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獲得了區鎮政府以及村兩委和村民的認可,通過經驗的不斷累積,這些大學生漸漸從懵懂青年長成治村老手,但在他們看來,雖然,當前政府在政策方面給予很大支持,但仍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
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高明區在任和曾任大學生村官的75人中,已有12人考錄公務員隊伍,4人考取區、鎮(街道)事業單位工作,考取政府雇員的則有14名,進入企業單位的3名,另行擇業的3名,F有39名大學生村官中,有的是第二個任期,有的是第一個任期,按照新調整的大學生村官政策,2012年選聘的大學生村官在任職期滿后可以選擇續聘。記者在采訪也了解到,在這個群里中,超過6成的人曾有過考公務員(政府雇員、事業單位職員)的行動和想法。
在大學生村官撰寫的《2013年度高明區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選編》46篇報告中,有7篇涉及到大學生村官本身的成長、激勵保障機制內容,作者大多在文中提到現有大學生村官工作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建議。
2012年11月獲聘的大學生村官葉雅儀,從事村委會主任助理工作已有一年半,在她看來,由于目前大多數大學生村官并沒有專門的培訓課程,很少關注農村政策法規方面的信息,這種政策法規缺乏了解,導致短期內難以適應工作崗位并順利開展工作。她在調研報告中也提到,希望政府在“大學生村官”的發展問題上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
與葉雅儀同時期獲聘的馮靖雯也建議,應當適度增加村(居)委會干部及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增強工作積極性及穩定性。同時,為大學生村官營造更多的出路,通過相關政策留住優秀的大學生村官,讓其繼續為農村事業奮斗。
其實對于大學生村官任職期滿后的出路問題不僅是現任大學生村官,組織部門也一直關注。2009年,中組部等十二個部門制定下發了《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大學生“村官”聘任期滿后的5條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深造。該意見為大學生村官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各省也相繼出臺了進一步細化“五條出路”的具體政策、措施和要求。
在2013年4月新修訂的《佛山市高明區大學生到農村工作管理辦法》也規定,在村任職期滿且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在離職后三年內或續聘服務期內可參加定向招錄。被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企業單位正式錄用(聘用)后,聘用人員在村任職工作的時間可計算工齡、社會保險繳費年限。此外,任職期滿后,未實現再就業并有就業意愿的,聘用人員納入我區失業人員范疇統籌管理。
如今,通過相關政策調整,即便是新入職的大學生村官每月能領到本科以上學歷2830元、專科2730元工資,超過佛山市1310元/月最低工資標準。高明區組織部副部長楊智聰認為,通過大學生村官本土化的推動,有利于大學生村官成長為村“兩委”干部。“目前大學生村官是特設崗位人員,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村‘兩委’干部。要進入‘兩委’最終得讓村民去選,當中一個重要條件得是本村人。”
大學生村官“談”村治
只有不斷優化“新農合”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群總的醫療利益,才能提高參保率實現全覆蓋,從而從實質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這一重要民生問題,實現人民幸福。
——— 高明更合鎮高村村委會主任助理 李少堅
實踐證明,按照市場要求,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鮮明、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助推器。”
——— 高明更合鎮澤河村委會主任助理 區泳良
針對當前基層農村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困難,以及所呈現出的新情況,應該將法制和人權理念引入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重新樹立政治威信和司法公信力,轉變傳統的矛盾糾紛調解方式,建立更人性化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這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高明明城鎮潭朗村委會主任助理 鄧艷平
注:以上部分內容摘選自《2013年度高明區大學生村官調研報告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