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降薪:好事還是壞事
資訊 > 熱門 > 正文 919 2014-09-03 08:31:46

在連日來的多個政策動作之下,央企高管降薪已成定局。對于目前央企高管與普通職工薪酬差距過大這一現象,網友也普遍非常不滿。但同樣也有人擔心,高管降薪會削弱央企競爭力,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詳細]

“高管降薪削弱央企競爭力”非無稽之談
\
“高管干一天 柜員干三月”并不是一個抨擊央企高管薪酬過高的好例子
 
央企高管薪酬過高,這是民眾一直以來的普遍印象。如幾大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2013年年薪是199.56萬元;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年薪179.22萬元;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年薪135.82萬元;農業銀行董事長蔣超良年薪113.36萬元;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年薪112.9萬元。
且不談其他各種名目的收入或者說“職務消費”,僅就一兩百萬的明面收入,對于這種規模的央企一把手,算高嗎?盡管比起混合所有制的企業,如平安保險老總動輒數千萬年薪差了挺遠,但人們普遍認為,央企是全民所有制,幾大銀行是國有壟斷企業,躺著就能數錢,即便是一把手,憑什么賺的比普通員工高這么多?
 
“高管干一天柜員干三月”舉的例子是職業經理人詹偉堅
“高管與基層職工收入懸殊”是人們普遍認為央企高管應當降薪、限薪的最主要理據。在新華社的報道中,這一現象被概括為“高管干一天,柜員干仨月”,“高管薪酬超過基層員工約百倍”,這個現象也引起了人們的深深不滿。
不過,少有人看出來的是,官媒記者舉的這個高管例子實際上也許很不恰當——“以中行信貸風險總監一職為例,2013年平均日賺1.57萬元,加上績效部分則日進2.3萬元。”中行信貸風險總監是誰?是2007年中行通過全球招聘引進的職業經理人詹偉堅,香港資深銀行家,并不是政府任命的干部。中國銀行2010年年度補充公告顯示,詹偉堅年薪高達1101.9萬元,是時任中行行長李禮輝年薪155.44萬元的7.1倍。這一薪酬又是否合理?
比起作為“干部”的各大行長拿到的一兩百萬年薪,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詹偉堅拿到的千萬年薪,或許更讓人服氣一些。也許會有人認為“躺著賺錢”的中行有必要請這么貴的職業經理人嗎?但眾所周知的,不管再怎么壟斷,金融業也并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信貸風險總監是銀行極其重要的一個職位,中行愿意請全球頂尖人才擔任這個職位,難道錯了嗎?要知道,香港金融管理局前局長任志剛,是一個官員,但因為有金融技術方面的專長,年薪也是要達到千萬級別的。而中行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銀行,給重要的高管予以高年薪就更沒有什么不對了。
然而,如果央企高管普遍要限薪,那么就必須得考慮,怎么留下詹偉堅這種人才?留不住的話頂替的人能否達到詹偉堅的水平,維護股東(往大了說包括全體國民)的利益?如果個別位置要保留這種職業經理人,那么到底哪些高管應該由職業經理人擔任?如果絕大多數高管都該由職業經理人擔任,那么高管降薪、限薪又有什么意義?
這是央企高管降薪、限薪政策存有疑問的第一個重要理由。
央企高管降薪、限薪可能也違背了“錦標賽理論”
\
 
“薪酬金字塔”扁平化,會導致員工動力不足
詹偉堅的例子,或許有些過于非典型,畢竟金融業是高端行業,關鍵職位人選的好壞對企業業績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對于多數人而言,實際上仍然未必理解在國有壟斷企業中,不同級別的職員有為何有這么大的薪酬差距——在很多人眼里,國企與政府實際上是一類單位,國企的管理人員很多原先就是政府干部,人們拿的都是工資,既然政府各級公務員的工資差不是那么明顯,為什么在企業里,高管與普通職員的薪酬差距就要到十幾倍、二三十倍呢?
這里的差別就在于,企業的目的是為了盈利的,員工的動力與企業的業績會密切掛鉤。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薪酬結構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就必須要重視了。一種比較通行的理論認為,一個合適的企業職級晉升和薪酬架構會類似于錦標賽,提升薪酬可以視作職工贏得錦標賽(晉升)的額外獎勵。這種理論認為,員工晉升后獲得的獎勵越多,那么對其他職工的激勵效果越大,從而提高整個企業的業績。這種理論認為,企業內部薪酬差距與企業業績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這也得到了許多實證研究的證實。這就是為什么通常一個企業的薪酬結構是金字塔狀的,而不是扁平狀的。
最近一二十年,國企改革的一個方向就是應用這種理論,提升了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實踐也證明這種做法對企業業績是有好處的。而如果降薪、限薪,讓一個國企老總的年薪上限最多也不過60萬,是否會讓企業其他員工動力不足?這是降薪、限薪政策存有疑問的第二個重要理由。
實證研究指出,薪酬不足,企業管理者往往會做出冒險決策
 
企業管理者的薪酬會對管理者的行為產生影響。一個可以預期的現象就是,如果國企管理者認為薪酬配不上自己工作努力的程度或者經營才能,那么就有可能在經營決策時做出激進的選擇——期望高風險下有高回報,當企業業績變得靚麗時,給予管理者的回報可以彌補較低的固定工資。而如果投資失敗了——反正企業不是我的,國家買單,對自己的損失有限。實證研究顯示,國企高級管理人員在薪資水平較低的時期,確實有這種激進投資的傾向。而這種做法當然是對企業本身不利的。所以,企業管理者的薪資問題是一個需要慎重決策的問題,單方面的降薪、限薪或許可能引發不利后果——這是降薪、限薪政策存有疑問的第三個重要理由。
但在當今中國,給央企高管高薪同樣也很缺乏理由
 
不合理的薪酬差距同樣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
 
前面提到,如果一個企業薪酬結構是一個金字塔狀,越晉升獲得的薪酬獎勵越大,那么將形成一個很好的激勵和競爭氛圍。但要實現這一局面,前提是晉升通道公正透明,讓員工能夠看到明確的上升通路。而如果晉升通道缺乏客觀的評價標準評價標準或者來源時,人們通過與其他人的比較來評價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公平性的認識。在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會偏好公平,即不僅關注自己的收益,還通過與他人收益進行社會比較關注收益分配是否公平。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薪酬差距過大,職工的薪酬滿意度會下降,挫傷職工工作積極性,導致職工對組織目標的漠不關心和企業凝聚力下降,從而影響了企業業績。這就是所謂“社會比較理論”。
在國企,由于經營者并不是企業擁有者,企業的業績并不是最需要考慮的,自己獲得的報酬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當企業薪酬結構差距過大時,企業經營者并沒有動力縮小這個差距來喚醒普通員工的動力、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所以,在很多國企,員工的士氣、工作面貌都比不上看重企業整體效率的私企。
目前央企高管的選任方式、考核制度更是加劇了社會對其不信任
 
從更廣義范疇來說,央企高管坐擁高薪,對整個社會都會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因為會給人一個印象:反正央企高管也不是靠能力提拔上來的,而是做官做得好才當上了央企高管,坐擁高薪。這種印象甚至會傷害整個社會的工作士氣。一個典型例子是:中國足協前常務副主席謝亞龍在承擔萬千罵名后,跑去了中體產業當董事長,獲得了百萬年薪。
類似這樣的情況數不勝數,許多央企或者國企高管根本就是政府官員卸任后去養老撈錢的。如據中央第四巡視組通報,吉林省有多位副省級領導干部違規擔任金融機構董事長,其中受賄1919萬元已被判無期徒刑的吉林省原副省長田學仁,退休后便選擇任吉林銀行董事長“發揮余熱”。青海銀行、浙商銀行、齊魯銀行等一批地方國資持股銀行高管,也調任自政府官員,部分官員“跨業”前并無企業經營經歷。
而且,這些高管不管把企業經營得怎樣,還往往旱澇保收。例如,成都銀行年報顯示,其行長、副行長等管理層平均薪酬多年上百萬元,水平頻頻趕超五大行。然而,2012年其凈利潤增速從48%縮水至5.74%,同比放緩近九成,成為業績最差的排隊上市銀行。某銀行上海分行去年因壞賬核銷,利潤從50億元驟降至2億元,降幅超過九成,高管薪酬卻未受影響。
降薪難題根源在于“國進民退”下的政府與市場角色沖突
 
只要仍然維持“國進民退”,央企高管薪資問題仍然難解
 
支持央企高管降薪的一個理由是,發達國家的國企高管薪酬水平也是偏低的。如有媒體考察稱,德國國企高管收入遠低于私企高管收入。21%的德國國企高管年薪少于10萬歐元,62%的德國國企高管年收入在10萬至30萬歐元之間。德國整個國家全職職工平均年薪在4萬歐元左右,國企高管是全職職工薪酬的2.5倍至7倍以內。而目前,中國央企特別是國有金融企業高管薪酬遠遠高于這個倍數。
的確,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國企高管相比私企遜色不少,但這是建立在長達數十年的“國退民進”浪潮背景之下的。像英、法、德這樣的發達國家,目前其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務和影響國家戰略安全的領域。對企業業績的敏感度并不是很高,更重要追求的是穩定。而中國跟德國的情況完全不同,過去的十年是國企雖然在某些領域退出、但在很多重要領域做大做強的十年。許多央企都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在這種情況下,給央企、國企高管降薪、限薪雖然是很多民眾的呼聲,但可能會存在很多問題。
推動新一輪民營化,政企分離,聘請職業經理人是解決之道
 
要解決央企高管的薪酬難題,還是要回歸市場,畢竟市場定價是最為科學的手段。要實現這一點,就得推動國有企業進行新一輪的民營化,如果暫時做不到,那么也應該大力推行政企分離,不要讓企業成為官員撈金的場所,而是通過董事會聘請有經驗的職業經理人,由市場來確定其薪酬,采取市場化的薪酬結構和水平,予以相應的股權激勵,董事會對其經營績效進行考核。政府可以派出出資人代表進行監察,但完全不必享受過高的薪水。
 
央企高管降薪,是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一環,理論上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只為了降薪而降薪,那么好事也可能成為壞事。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