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風光無限的海歸身份令人欣羨不已,然而很多去國外鍍金回國的求職者卻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有的人空有留學經驗,卻沒有留學文憑;有的人海外求學七八年,回國后拿到的薪資水平還不如一名國內的本科畢業生;有的人因心氣兒過高求職無門,而干脆放棄就業,轉而自己做生意。
除了越來越多的求職人數和越來越低的海歸身份門檻,造成海歸人才歸國就業難的原因還有哪些呢?企業對于這樣的人才又是如何看待呢?
事件閃回
高精尖海歸人才最吃香
在日前舉辦的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五屆海歸人才招聘會中,作為分會場的天津濱海新區專場成為高端人才直通車。據天津濱海新區“三聯”秘書處負責人朱軼彬介紹,累計200余人投遞簡歷,新區到場的26家企事業單位及市內4所高等院校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有一半以上與求職者達成了初步意向。
招聘會當天雖然下著大雨,但是沒有阻擋求職者的熱情。眾多海歸人才齊聚一堂,他們大多有美國、日本、俄羅斯、瑞
典、新加坡、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留學經歷,其中高學歷、高素質、語言精通、視野開闊的高端求職者,正是企業急需的海歸人才。朱軼彬表示,由于是海歸專場招聘會,到場的人大部分都擁有留學背景,不過水平是參差不齊的。“一般專業對口、語言能力很強以及有過一些工作經驗的人才更吃香,企業也更加需要這樣的高精尖人才。而空有留學背景,個人能力、學習能力甚至語言能力都有所欠缺的,應聘不容易成功。”
就業現狀
“鍍金”未加分反成障礙
人物案例—田小姐國外求學經歷—留學英國2年讀研求學花費—一年至少25萬元人民幣目前就業情況—在一家海外傳媒公司工作,月薪不足2000元
如同朱軼彬所描述的,不是所有海歸回國都能因鍍金身份而獲得求職加分,有很多海歸從事與國內本科畢業生同等水平的工作,甚至變成“海待”。
田小姐2010年國內本科畢業之后并沒有就業,而是自費前往英國讀研究生。英國研究生是一年制,由于語言問題,田小姐先在英國讀了一年的語言預科,之后正式進入大學學習研究生
課程。原本在國內學習傳播學的她,在國外還同時選擇了物流專業來學習,不過日?谡Z交流畢竟與專業課所涉及的語言不一樣,更為復雜的專業術語、英式英語口音和口語速度都讓田小姐覺得學習壓力巨大。一年的研究生生涯本來就很短暫,語言上的不過關導致專業課很多東西理解不了,直接的
后果就是最終她沒能取得研究生學位證回到國內。
去年回國的田小姐開始在國內找工作,不過卻四處碰壁。她告訴渤海早報記者,由于沒有取得畢業證,這個海歸的身份要不要在面試時提到都讓她很糾結。“提的話,別人會認為她能力不夠沒能畢業,不提的話,兩年的求學時間又覺得浪費得很沒有價值,自身就更沒有什么競爭力了。”
尋找了半年之后,田小姐最后在一家海外傳媒公司就業,因為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所學專業又非技術性,因此上崗之后的工作比較基礎,起薪不高,拿到手不到2000元。“沒有辦法,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還算比較靠譜的公司,除了在英國留過學,自己沒有任何優勢,只能先從基礎做起了。”
求職難題
心氣兒高而能力難及
像田小姐這樣的海歸大有人在,他們歸國后,除了身份被鍍金,跟普通的國內本科畢業生并無多大差異,有時因為心氣
被挑高,能力卻達不到,反而讓他們更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對此,招聘的企業方又是如何看的呢?
A部分人專業選擇不“接地氣”
中國學生到國外選擇專業很重要,如果未來方向是回國就業,那么所學專業要契合國內需求,要以技術類、研發類為主,反之就會不“接地氣”。
參加濱海新區海歸人才招聘會的哈爾濱樂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經理代瑤告訴記者,真正的海歸人才學成歸來,能夠帶來不一樣的知識技術和市場理念,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價值。“我們公司主要從事醫療信息化領域的研究開發及項目建設工作,根據目前發展,公司在項目研發和實施方面急需人才,特別需要醫療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這也是當時招聘會現場我們提供的主要崗位。”
不過,當時公司并沒有招到合適人選。尋找原因,遞交簡歷的海歸人才專業方向不符合企業需要是最主要的。像專業方向不符合這方面,是中西‘文化斷層’的一個表現。“在家待業的海歸人才出現生活和就業困惑,主要還是沒有做好‘落地’。首先,不能以國外發展來貿然斷定國內市場,這樣容易造成認知斷層。應該充分了解國內政策及市場行情,分析人才走向和需求,并且將自己在國外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與國內的現行發展結合起來,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應該如何與社會需要接軌,這樣才能有一個比較成功的就業方向和選擇。”代瑤說。
B身份與能力“本末倒置”
比樂辰科技要幸運的是天津捷信金融有限公司。公司招聘負責人喬麗敏表示,上次的招聘會結束之后,他們為公司風險控制部招到了一個從美國回來的海歸。“這個人之前也沒有過工作經驗,不過由于他在美國讀過統計學研究生,而且從具體經歷和言談舉止可以看出具備快速學習能力,專業、素質背景都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決定要他了。”
喬麗敏認為,找到合適的人是一種幸
運,不過很多海歸由于過于看重自己的光環,甚至有些人只是“被留學”,在留學過程中并沒有學到真本事,這些都會造成海歸變成“海待”。其實不管求職者是不是海歸,企業在招聘時都會綜合考察一個人的商業頭腦、團隊合作、創新膽魄和思維、學習、執行能力等,并不會因為身份的不同就去否定個人的能力,因此身份與能力的本末倒置也會成為海歸就業難的成因之一。
C“洋學歷”同樣缺乏經驗
有了海外留學背景,海歸們心氣自然高,認為自己花了很多錢和時間,理應具備更大的優勢和更高的工作起點。據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海外學人工作部的一項調查顯示:海歸供職以外企居多,占參與調查人數的32.7%;且多數為執行層(占41.6%)或中層管理者(37.6%),決策層占15%;大多數海歸(40%)期望月薪在1萬元以上。
天津高博人才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歸人才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很平常,這樣的心態很難成功找到工作。海歸需要有一種平和的學習心態,不要以為自己留學歸來就站在一個高起點上,其實大部分人在求職時是和國內學生一樣沒有實際經驗,因此謙虛的學習心態才會有更多成長機會。如果肯努力,跨國的學習背景、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會讓海歸嶄露頭角。
什么樣的海歸受青睞
“功能型”人才最受歡迎
有業內專家認為,應聘工作的王牌永遠是工作能力,而不是留學生的身份。那么,什么樣的海歸人才會更受企業青睞呢?
通過走訪多家涉外企業記者了解到,目前企業對于海歸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幾種類型。最受歡迎的是第一類“功能型”人才,他們在國外就搞技術和研發,了解西方的領先技術并可以應用于中方發展,
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很多技術難題,這樣的人才不可多得;二是語言溝通能力很強的海歸,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多年的語言環境優勢,如果自身語言溝通能力很強,那么對于企業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類人才;三是高精尖專業人才,譬如注冊會計師、精算師等,這類人才對于提升國內相關人才整體水平有很大幫助作用。
就業建議
海外實習經歷很重要
前程無憂人力資源分析員認為,海外實習的經歷對于海歸人才來講很重要。“之前接觸的幾個留學生都講過一些實習經歷,譬如在美國企業實習工作,工作內容和工作壓力絲毫不遜于正式員工,而且不同于國內大部分跟隨式、輔助式實習,國外實習更多培養的是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力,鼓勵大家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這種實習經歷對于回國求職是有很大幫助的。”
渤海早報記者趙濛制圖張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