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學堂CEO丁捷向記者表示,目前,許多企業員工培訓仍然停留在“走形式主義”,費(浪費)錢費(耗費)時費(耗費)力不說,還造成大量員工負面情緒。許多員工認為,與其把錢花在請老師上課,還不如直接把錢給他們,更容易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顯然,傳統企業員工培訓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企業高速發展需求。
記者獲悉,近幾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熱潮來襲,繼傳統零售、文化、娛樂、旅游、金融、房地產、通信業等領域之后,互聯網教育市場即將迎來行業井噴期。面對即將吹起來的新風口,云學堂選擇企業培訓細分市場,通過構造覆蓋線上線下兩大市場的互聯網教育O2O生態鏈切入市場,成為行業及資本市場新寵。
群雄征戰互聯網教育 云學堂不懼BAT
自2013年以來,國內互聯網教育市場進入者日益增多,國內互聯網教育市場逐漸熱起來。
根據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教育總投資金額約8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另外據艾瑞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高達近千億元,增長率為19%,預計到2018年,整個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
記者了解,面對即將全面爆發的互聯網教育市場,除了許多中小型企業爭相進入互聯網教育市場撈金之外,包含國內互聯網三大巨頭BAT在內,等眾多大型互聯網公司也是早已陸續介入。在丁捷看來,阿里淘寶同學、百度作業、騰訊課堂等巨頭型教育項目的上線,國內互聯網教育市場至少向前快進了4、5年。
丁捷指出,顯然,相對于中小型互聯網教育創業公司,BAT等互聯網巨頭集聚了強光環效應。他們的進入,將讓整個互聯網教育市場成為關注熱點,帶來更多的資本,吸引更多的專業性人才進入。而這些都將是推動整個行業快速發展的有利因素。
丁捷向記者表示,雖然目前BAT三家巨頭都已經進入互聯網教育領域,但是作為國內專注職業在線教育的第一互聯網教育平臺,云學堂完全不懼BAT。
對于云學堂的樂觀態度,業內人士指出,互聯網教育是個泛市場,包含有學前教育、K12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培訓4種學習模式。對于BAT而言,因為是平臺,自己全做不現實,試錯成本太高,其次,依托資本優勢,通過入股、并購收購等多重資本形式切入,但是目前國內關注企業培訓市場的互聯網教育公司鳳毛麟角。因為企業培訓是一個非常復雜而有體系的市場,所以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云學堂完全有自信不懼BAT的威脅。
線上+線下 軟件+硬件+內容 云學堂大玩企業培訓O2O
記者發現,云學堂的樂觀,其實除了BAT三家巨頭并未染指之外,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定位,以及平臺化的運營邏輯。
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現平均每天至少有3家在線教育公司誕生,而其中已有近百家在線教育企業獲得了投資。
據丁捷介紹,目前,雖然整個市場進入者比較多,但是國內整個互聯網教育市場仍然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大部分企業都只是將線下的課程、老師、教材簡單的搬到了線上,用戶的需求,用戶的痛點并未得到真正的滿足和解決,商業模式不具有可期性。
相比而言,云學堂則是基于市場需求做產品,基于用戶痛點做解決方案,
培訓機構、消費者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完全以用戶為導向,而不是以產品為導向。與其他傳統互聯網教育企業的思路完全不同。
丁捷強調,目前,在國內教育培訓屬于非剛性消費必需品,和日常所需消費品完全不同;谶@一點,云學堂選擇了做輕平臺,重服務的模式。云學堂只提供云平臺、SaaS服務,以及專業的解決方案支持,把自己定位為專業的技術和服務供應商,而讓專業的教育
培訓機構更注重學習體系、內容和課程輔導,大家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云學堂將由培訓機構提供的優質課程放在云端,為企業和培訓機構提供在線學習平臺的租用、在線課程交易的服務。目前,云學堂的核心產品線為:企業大學、機構網校、社群學習、課件工具、直播課堂。企業大學可以為企業提供員工學習管理、基本崗位模型、知識管理等基本功能,配套選課中心,讓各個企業可選擇相應內容,滿足員工的多樣化學習需求;機構網校則為培訓機構提供線上和線下配套的營銷和運營平臺,并且為企業大學的選課中心提供專業的內容支持;社群學習滿足團隊和員工自主學習、找人、找知識的學習化社交;免費的課件工具幫助企業和培訓機構將知識積累有優化;直播課程提供最有效的遠程實時溝通、答疑和課程。所有產品都有PC端和移動端,滿足各種外界環境下的學習。
在業內人士看來,相比線下傳統教育培訓模式,線上最大的挑戰則在于優質內容稀缺、社交化應用以及娛樂性消費體驗,專業性服務保障。
對此,丁捷介紹,基于互聯網教育模式的特殊性考慮,云學堂自11年創辦以來,強調互聯網思維運作,以專業人做專業事為原則,整合了包含中歐商學院、凱洛格等400多家專業教育培訓機構,上線了近萬個課件,是目前擁有專業課程和教育培訓機構最多的企業在線培訓學習平臺。
丁捷表示,依托這些培訓機構,云學堂一下子就輕松解決了內容和服務兩大難題,而對于剩下的軟件及消費體驗,以及專業化的解決方案問題,則完全是云學堂的強項。
據記者了解,目前,云學堂多名核心高管均來自中歐商學院,其中云學堂創始人及董事長盧睿澤為中歐EMBA02級學員,具有十幾年的軟件從業經驗,而云學堂CEO丁捷為中歐EMBA04級學員,是既懂傳統教育又懂互聯網教育的行家。除此之外,云學堂核心管理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強項,且相互補充。
丁捷稱,現階段,無論是
企業培訓小眾市場,還是整個互聯網教育市場,無外乎內容、平臺、社交、點評和工具5大模式。其中內容模式包含有視頻、文檔、泛學習內容。而平臺模式則是B2B、B2C、O2O、C2C以及四種形式的不同結合。和其他傳統
企業培訓互聯網公司不同,云學堂則是完全建立在擁有大量專業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海量優質
課程基礎之上的B2B2C模式,并兼具社交、點評以及工具等其他模式特性。目前,云學堂已經完成PC端、移動端等多屏覆蓋。用戶不僅可以通過云學堂官網學習,還可以通過云學堂APP、云學堂QQ/微信群、云學堂
論壇學習。軟硬件結合,多形態的學習場景設計,完全顛覆了傳統教育培訓機構的舊玩法。
同時,針對云學堂的云平臺、云存儲優勢,云學堂除了能夠滿足用戶的在線培訓教學之外,還可以為不同的人群搭建一個在線交流的社交圈。諸如考研QQ群、考研吧一樣,大家在這個圈子中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經驗及內容,還可以尋求同領域高人的幫助。其專門針對個人用戶的群組學習APP小紙條正在開發中,預計3月上線。
未來,云學堂有計劃聯合線下傳統教育培訓機構實現O2O生態互通,用戶不僅可以在線學習,在線測試,也可以線下學習,線上測試,還可以在線下組織沙龍活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教學模式。
萬億市場待采 云學堂引爆企業在線培訓市場的三大挑戰
據了解,目前國內約有60%的企業都已建立了培訓部、培訓中心或者企業大學。其中有76%的企業培訓費用占比工資比例1%以上,27%的企業培訓費用占比工資比例達到2%。這一比例還將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而不斷增長。
丁捷表示,近幾年,我國許多公司的員工培訓支出年均增長率都超過20%,部分甚至達到30%。2010年中國企業培訓市場容量已達2000億~3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整個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行業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業內人士稱,由于目前企業培訓仍以線下為主,線上市場仍然處于培育期。所以云學堂還有許多功課要做。一方面,作為國內專業的企業在線培訓第一平臺,云學堂和其他專注企業在線培訓市場的同行,需要不斷的教育市場,這需要過程和時間;另一方面,在教育的過程中,云學堂仍然要解決內容、課件、專業老師等優質資源的快速積累,以幫助培訓機構成功為前提,打造企業培訓生態圈,以此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這需要團隊具有較強的營銷和運營執行能力。除此之外,對于云學堂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則是團隊打造,目前整個行業才剛剛起步,既懂線下又懂線上,既懂傳統教育又懂互聯網教育的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所以云學堂如何快速打造一支專業性團隊非常關鍵。
資料顯示,創立于江蘇蘇州的云學堂經過2年多時間的快速發展,截至到14年年底,其擁有企業注冊用戶已經達到40000家,而培訓機構注冊用戶達到500 家,除此之外,平臺個人注冊用戶將近200萬。
業內人士指出,伴隨移動互聯網對傳統教育培訓市場的不斷影響加劇,傳統教育培訓互聯網化將是大勢所趨,而云學堂選擇以企業培訓細分市場切入互聯網教育市場頗具看點。相信隨著大量傳統教育培訓機構的不斷觸網,擁抱移動互聯網,云學堂或將成為互聯網教育領域的下一個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