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鋼集團未來兩年非鋼產業將吸納五萬人就業
資訊 > 熱門 > 正文 901 證券日報 2016-03-27 11:39:31

月份的唐山,春意初現,天氣晴好。為了改善即將召開的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的空氣質量,確保在重大事件舉辦時實現“唐山藍”,這個以“鋼都”聞名的城市已經關停了大批鋼鐵企業。


              \



部分員工被分流去開出租車
 
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河鋼集團旗下公司唐鋼每年就有5000多名員工離開總部廠區,向非鋼產業轉移
 
三月份的唐山,春意初現,天氣晴好。為了改善即將召開的世界園藝博覽會期間的空氣質量,確保在重大事件舉辦時實現“唐山藍”,這個以“鋼都”聞名的城市已經關停了大批鋼鐵企業。
 
不過,對于唐山鋼鐵集團(下稱“唐鋼”)的一線工人老王(化名)來說,雖然這波環保風暴對唐鋼的影響并不大,他目前的工作、生活也一切如常,但心里卻還是有點七上八下。
 
唐鋼隸屬的河北鋼鐵集團(下稱“河鋼”)是中國的特大型國有鋼企之一,目前擁有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產能規模,以及約12萬的在崗員工。 “以前在唐鋼很有安全感,現在有了危機感。”他感嘆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自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加快推進供給側改革以來,去產能已成為整個鋼鐵行業主旋律。尤其備受老王和他的同事們關注的是今年兩會期間傳出的兩則消息。
 
一是河北省省長張慶偉透露,到2020年,河北省鋼鐵產能要壓減到2億噸以內,意味著河北60%的鋼鐵企業要關閉、整合。二是武鋼董事長馬國強表示,在“十三五”期內,這家特大型國有鋼企的武漢本部產能或從現有的1800萬噸減至1000萬噸,比例約44.44%。同時,武鋼員工數量將從現有的8萬人減至3萬人。
 
那么,擁有河北省近六分之一產能、同為中國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聚光燈”下最受關注的國有龍頭鋼企之一的河鋼,又將何去何從?
 
去產能
如何做“加減法”?
 
對于眾所矚目的河北鋼鐵行業將怎樣去產能的問題,河北省國資委王昌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鋼鐵去產能跟企業的所有制屬性沒關系,無論國有還是民營,“該誰去誰就得去”。
 
“盡管河北目前還沒有明確說哪些產能要壓減、哪些產能要退出,但我想河鋼還是會承擔一定的產能壓減任務。”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河鋼設備的環保達標情況比較好,但考慮到其產能很多位于唐山、邯鄲之類的大城市,從環保、安全的角度考慮,“產能退出還是有可能的。”
 
“目前(唐鋼)總部這兒沒受影響,但聽說這邊如果關停之后可能以后也不會再開了,會往外面搬。什么時候關停不清楚。”3月10日,另一位唐鋼總部員工對本報記者如此說。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此輪去產能風暴對河鋼沖擊不大。在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看來,此輪去產能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河北鋼鐵集團目前來看還是不虧損的,旗下的唐鋼、邯鋼都還不錯。”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在兩會期間則表示,鋼鐵行業的去產能,除了壓縮鋼鐵產量、進行人員分流等“減法”之外,鋼企更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結合產業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做好去產能的“加法”。“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嚴重,但卻大量進口高端鋼材,所以鋼企需要補齊在高端鋼產品方面的短板,加大高端鋼的技術研發力度,滿足核電用鋼、高速鐵路用鋼等高端制造裝備用鋼需求。”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河鋼推進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的路徑,目前確實更偏重于做“加法”。
 
“供給側改革對河鋼來講,最準確的描述就是:全面提升產品檔次,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全面實現由批量化生產向小微化、向滿足不同層面需求的全新生產組織模式轉變。集團明確“市場”和“產品”是貫穿2016年全年的主線和核心,堅持走產業升級、產品高端路線。”河鋼黨委宣傳部一位負責人在回復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表示,按照河鋼的戰略規劃,未來集團的鋼鐵主業將形成“5000萬噸+X”的產能格局。同時,鋼鐵主業人均勞效、凈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將達到行業一流水平。成為通用產品市場的領軍企業,以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精深加工產品為代表的戰略產品市場的主導企業。
 
需要指出的是,5000萬噸也基本是河鋼現有的配套鋼鐵產能規模。
 
該負責人同時透露,目前,河鋼秉承“一切為了滿足客戶需求”的理念,正不斷加快商業模式和營銷機制改革創新步伐,率先在鋼鐵企業推行了“大客戶經理制”的營銷模式。2016年1月份,集團品種鋼產量明顯提升,特別是高端產品產量占品種鋼比例提高到46.08%,與2015年12月相比提高11.29%,產品品牌價值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非鋼產業
將撐起“半壁江山”
 
面對產能過剩、需求放緩、庫存上升、利潤微薄的行業大背景,各大鋼鐵企業在想方設法提升鋼鐵主業競爭力的同時,也紛紛在主業之外尋求突圍之路,向產業鏈上下游縱向延伸,努力開拓非鋼產業。
 
河鋼董事長于勇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屢屢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做大做強非鋼產業,已是國內鋼鐵企業擺脫困境、實現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在接棒掌舵河鋼之前,于勇曾是河鋼子公司唐鋼的董事長,并一手推動了唐鋼的非鋼產業的布局和發展。早在2010年5月,唐鋼就提出了“做精主業、做大非鋼、適度多元、持續創新”的非鋼產業發展思路,明確了六大非鋼產業群:鋼材產品深加工、大物流、裝備制造與工程技術、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房地產、服務與教育培訓,組建或新成立20個非鋼產業公司。隨后,2013年,唐鋼又出臺《非鋼產業“后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非鋼產業在無縫對接主業,搞好服務與產業鏈延伸的同時,大力參與外部市場競爭,力爭非鋼產業的年收入在2015年超過鋼鐵主業。
 
“唐鋼的非鋼產業目前已經有一部分實現盈利了。” 唐山市鋼鐵工業協會信息部部長劉凱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另據《中國冶金報》去年底披露的數據,唐鋼非鋼總資產已達200億元,年收入近200億元。
 
作為中國最大鋼企的掌舵人,于勇顯然也意圖將唐鋼在非鋼方面的經驗推廣復制到整個河鋼。
 
“(河鋼非鋼產業)將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主線,做大做強礦產資源、現代物流、鋼鐵貿易、金融證券、鋼材深加工、裝備制造、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醫療健康、社會服務等十大業務板塊。成為削減主業附加成本、還原鋼鐵主業先進性的主渠道和新的效益增長極,成為建設綜合型產業集團、打造最具競爭力鋼鐵企業的戰略支撐點。”上述河鋼黨委宣傳部人士表示。
 
該人士同時透露,目前,河鋼的非鋼產業資產總額超過1300億元,占集團總資產的40%以上;非鋼產業營業收入830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30%。而到2018年,河鋼非鋼產業將實現利潤50億元以上,資產比例、收入貢獻率、外部市場收入比例、利潤貢獻率分別達到50%。
 
早已啟動分流
員工愿去開出租車
 
對于大型國有鋼企們來說,除了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布局發展非鋼產業的另一個重要動力,就是消化人工成本,承接鋼鐵主業的分流員工。
 
武鋼董事長馬國強此前曾表示,鋼鐵行業出現虧損的原因,除了存在產品結構的問題等,更重要的可能還是成本側的問題,特別是其中人工成本的占比過高的問題。而相比民營鋼企,國有大中型鋼企承擔的社會責任較重,人工成本更高。具體到河鋼,據了解,這家擁有12萬左右在崗員工的特大型鋼企一年的人工費用就能達120億元。
 
對此,河鋼董事長于勇曾拿有著全球最具競爭力鋼企之稱的韓國浦項鋼鐵集團(下稱“浦項”)“對標”:浦項僅有3.2萬名員工,產能卻達到了3600萬噸左右。
 
“僅就主業本身,如果同口徑還原到浦項的水平,我們每年應該有300多億元的利潤。”于勇曾在河鋼一次內部會議上的自白, “如果我們企業把人均勞效、把產品的創效能力提高到浦項一樣的水平,把我們當前巨大的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降下來,即使在當前嚴峻的市場下我們仍然可以拿到比高盈利期更好的經濟效益。”
 
按照河鋼的規劃,到2018年,公司若達到人均年產鋼1000噸的,鋼鐵主業只需要5萬人。
 
剩下的人去哪兒?“有相當部分人是自然減員,也就是內退。這就能減去很大一部分人,因為現在唐鋼年齡大的員工還是比較多的。對于內退,政策上不強制實施,必須自愿。” 老王告訴本報記者。
 
轉崗分流也是未來老王和他的同事們很有可能將面臨的抉擇。事實上,在邁開發展非鋼產業的步伐的同時,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唐鋼每年就有5000多名員工離開總部廠區,向非鋼產業轉移。
 
“像煉鐵部原來七千多人,現在只剩下三四千人。”一位唐鋼員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很多人轉去了新成立的檢修公司,以前檢修很多交給外部人員來做,現在都是內部員工做的。還有很多原來外來勞務工的活,現在也基本由內部員工頂上了。”
 
“聽說現在還在籌建出租車公司,有400輛車。”該員工笑道,“如果去開出租車我還是愿意的,收入應該還可以。”
 
而到2018年,現有的12萬員工中,除去自然減員的部分,“(河鋼)非鋼產業將實現5萬在崗人員穩定就業并完全消化其人工成本。”上述河鋼黨委宣傳部人士稱。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