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之間永遠不缺的就是故事,6月13日,微軟宣布將以262億美元收購LinkedIn。一個是IT巨頭,一個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這個動作堪稱本年度科技圈最重量級的收購了。官宣的當天冰火兩重天:LinkedIn暴漲46.6...
一場里程碑式的的豪門婚嫁
Linkedin創建于2002年,2003年5月5日,其網站正式上線。但是LinkedIn并未跟風當時迎合年輕人的創業浪潮,而是專注那些謀求職業發展、尋找工作新方式的人。在LinkedIn發展的十余年時間里,說它改變了美國人的工作方式毫不為過,創辦初期的用戶采納率很低。
在經歷了漫長的蟄伏期,Linkedin最終在2007年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大爆發。微軟曾多次垂涎于Linkedin的爆發式增長,事實上在LinkedIn于2011年IPO之前的幾年,微軟曾多次試圖收購LinkedIn。最初,微軟報價5億美元收購LinkedIn,雖然接近達成協議,但最終還是告吹。在LinkedIn IPO之前的數月,微軟又給出了最后的報價:但是最終認為報價太高而放棄收購LinkedIn。
如今的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也是諸多企業招募人才的第一選擇。該網站在全球擁有4。33億用戶,且去年增速高達19%;每月獨立用戶訪問量1。05億人,同比增長9%。而這些用戶與微軟超過10億的用戶群高度重合。演變成今天262億美元的天價交易。
是的,262億美元,這是科技史上最大的收購案之一,注定也將成為業界,亦或雙方發展史上的最重要里程碑。
下一個市場:中國
近年來,中國消費互聯網市場進入紅海,互聯網+則帶動企業信息化的訴求日趨強烈,中國企業級市場正在呈現井噴之勢,備受互聯網巨頭和資本力量的追捧。不少企業級產品與軟件都獲得投資,更多的傳統企業巨頭也開始謀求互聯網化。
Linkedin的基因很早就在中國得到了生根發芽,國內互聯網企業為了社交的概念,也同樣經歷了前仆后繼的各種磨難與成長。早在2006年,國內就出現過打著“中國linkedin”與“職業社交”旗號的各種網站,然而或照抄照搬或急功近利耐不住漫長蟄伏期打磨產品,最終所去者眾,成熟者寥寥。這一類平臺,正在尋求更適合中國本土的落地方式,甚至他的親兒子領英也看準時機推出了“赤兔”。為什么LinkedIn原生模式在中國難以奏效?一大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強烈的社交屬性,而社交,海外巨頭在中國從來沒有成功過。
而在linkedin的商業模式中,招聘業務的收入占據超過60%,而這一優勢在中國很難實現。中國的職場正是一個典型的“發展中職場形態”,一邊是面對巨大且高速增長的市場:我國招聘行業產值超1,000億,未來5年年增速達17%;另一邊是職場主力密集于繁跳槽且強服務需求的年輕人,年均跳槽1.5次的0-5年職場新人的職場主力。在中國仍有一大類追隨者,正在試圖履行或跟隨LinkedIn的職責, 包括LinkedIn的中國版“領英”,但顯然他們并不打算跟風當時迎合年輕人的浪潮,堅持專注那些謀求職業社交的初衷,因此LinkedIn中國版“領英”以及最新推出的“赤兔”App表現不算搶眼,難以復制國外的成功。
在國內,LinkedIn的成功第一個讓人聯想到的是大街網,其早年的發展理念與LinkedIn有些類似,2011年創建以來穩扎穩打,而過去幾年快速成長爆發。相比于他的先行者,大街網似乎更順應中國式的互聯網潮流,聚焦年輕人求職,全面發力移動端,基于數據倉庫運用機器化手段精準匹配招聘雙方,并引入社交傳播,聊天機制等因素來提升求職效率、降低企業招聘成本。相比其對外顯示的官方數據:擁有約4,000萬城市白領及大學生用戶,活躍企業客戶超40萬家,月活躍用戶數峰值近2000萬,移動端約800萬;其中筆者更看重于其追求變革的決心——幾乎重構了職業生態體系,以及其極佳的運營數據表現和商業化能力,根據一份第三方數據報告揭示:有效利用社交平臺低成本獲客(平均獲客成本1.5元),日均職位撮合超40萬,撮合率高達15%以上。2016年預期實現千萬級的利潤,大街網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社交招聘網站。
大街網的成功在于并不拘泥于社交,更多的像是源于社交,更選擇了更為適合中國與中國用戶的發展路徑,應對時代的潮流,迎合時下年輕人的喜好更深入的挖掘招聘而不是脫離剛需的社交本身。但LinkedIn賣身成功,大街網的成功,無疑會給慢熱的中國企業級市場尤其是對企業社交軟件再添一把火,同時還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PC大佬的抱團取暖
雖然微軟和蘋果一樣,喜歡融合收購的公司,但微軟和蘋果不同的是,融合一個死一個,失敗比例太高,無論是諾基亞、hotmail、skype還是其他。
對于微軟來說,社交方面的布局一直是其頭痛的問題。放眼全球,Facebook立足于社交,Google也有Google+,從微軟和LinkedIn對于此次并購的官方解釋及某些外界分析,我們認為對于微軟來說就是借助LinkedIn的平臺或者說其職業社交的屬性來推廣自己的Office365及相應的云服務,而LinkedIn也是期望借助微軟的Office365及相應的云服務增強其目前用戶的黏性,甚至發展新的用戶。
總之一句話,繼續整合PC端,做到極致。
微軟無疑是PC時代軟件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linkedin同樣是PC時代最具規模的職業社交網絡,他們結合更像是兩位發展乏力,已近自身瓶頸的大佬,尋求新的突破與新的境界,可惜PC時代已經是上一個時代,擴張的結果很可能他們還是老大,可惜是上一個時代的老大。他們把貪婪的目光再次盯到了廣闊與高速發展的中國市場。
我們有理由猜想,收購完成后,LinkedIn能夠從微軟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 Linkedln中國區CEO也向媒體確認:“領英中國會繼續保持獨立發展,獲取更多的資源支持。”
可是光有支持似乎距離成功并不夠不夠,在中國,巨大且高速增長的市場,獨特的市場環境與人文、互聯網環境,更適合垂直專注,更適合服務需求的年輕人。還要面臨、學會和懂得中國式的市場競爭。
在國內,大街網已經先行一步,他們仍在孜孜不倦的尋求改變與正確的方法,注重社交的同時,更為注重大數據匹配與效率的提升,剝除冗余難懂的交互模式,將信息的模塊重構實現簡化易懂的異步溝通;除了傳統PC領域更著力于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領域,還在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整體招聘行業會正在被互聯網+的思路重構,雙向撮合,大數據支撐,去除冗余,去除中介,去除工具化損耗,大幅提升效率,并且向移動端大幅遷移。
商與利,逐鹿中原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