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幾日,阿里月餅事件在社交網絡刷了屏。目前各渠道能了解到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阿里巴巴對公司內部銷售月餅,安全部的5名工程師寫腳本搶月餅訂單,共刷了124盒月餅,結果其中4人被開除。對此事,當事...
社交網絡上對此事的評論也分成了好幾派:有人認為系統存在漏洞,程序員有能力利用漏洞,這無可厚非;有人認為程序員做這事兒有錯,但錯不至于開除;有人認為安全部門的程序員做這事,是價值觀和人品都有問題,阿里應該開除;更有人認為這幾個程序員至今仍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實在是罪大惡極。
爭論的焦點其實是兩個:第一,程序員這么做,有沒有錯?第二,阿里直接將其開除,做的對不對?
我看到這場爭論,腦子里冒出的第一句話,是這個對聯: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終古少完人。
“心”是人主觀的思想和意愿,“跡”是人客觀的行為與結果。這個對聯的意思就是:對于“善”,要去看它的動機,如果只看善行的結果,那么貧窮人家的子女即使省吃儉用,也無法錦衣玉食地供養父母,就會淪為不孝;對于“惡”,要去看它的結果,如果只看動機,那么人人都動過淫念,自古以來就少有完人了。
這個對聯目前找不到確切的出處,據說明清時有些城隍廟掛過。城隍這種陰司衙門,審的就是陽間之人死后的善惡,掛這個聯,恐怕也是為了勸誡世人不要一根筋地評判人的意愿動機和行為結果。
具體到這件事上,持不同立場的人當然會有不同看法。但將“心”(動機)和“跡”(結果)分開來看,評判此事并不困難。
程序員有沒有錯?
根據程序員的描述,這個系統的機制是在特定時間點放出一定量的訂單,手快點擊到秒殺按鈕以后就可以搶到訂單,然后進行支付,而他們編寫的腳本由于系統的漏洞,可以快捷地搶到很多訂單。
程序員自己說:“我就想給自己搶一個月餅啊”,阿里認定的動機則是“搶購月餅/秀技術”。此處“論心”是沒什么意義的,各方為了讓自己顯得正確和有理,都會告訴別人自己有一個沒錯甚至有益的動機。“論跡”而言,不會技術的其他員工與會技術的程序員在同一競爭環境中搶訂單,程序員利用漏洞多搶了,在訂單總量一定的情況下,沒有用漏洞的人搶到訂單的機會就會變少。再怎么用“能者居之”來辯護,這事兒終究還是不能算對,最起碼不太體面。
但更不體面的其實是這個系統。在一個互聯網企業里搞一個發月餅訂單的系統,如此容易就被抓了漏洞,開發者應該覺得羞愧。論跡不論心,最應該做檢討的,是這些做系統的人。
程序員的錯到底有多大?
事情爆出來以后,有人認為作為安全部門的工程師,做這樣的事情是違背職業道德的;有人認為現在能搶月餅訂單,以后就可能進行淘寶刷單,考慮到阿里是一個控制市場的巨無霸企業,這樣的工程師一定會侵害公司和用戶的利益。
“論心不論跡”有一個壞處就是容易沒譜,特別容易把事情無限擴大、上綱上線,因為脫離了具體的事實理據,怎么開腦洞都可以。三歲小孩沖人吐口水,根據“三歲看八十”的原理,大概二十年以后他就是朝人潑硫酸的罪犯。“論心不論跡”的另一個問題是很容易成為內斗的工具,“居心叵測”“用心不良”,古時朝斗黨爭,寫大字報都得加上這兩條。
124個月餅訂單,程序員刷到了,還沒付款。就算都拿出去拋售,能有多大利潤?而對于可能被侵害利益的其他同事,能有多大傷害?當然可以腦補出有同事搶不到月餅就會去跳樓以至于家破人亡的劇情,但這月餅還沒付錢吶,而且還有涉事程序員主動報告了漏洞并要求退還訂單。
“論跡”而言,這真不算什么大事兒。如果這都能開除,那么用過搶票插件刷火車票的同志,是不是都應該終身禁網?
每學期北大選課,第一階段是選課報名,某門課名額滿了,系統就隨機抽簽,一部分人就落選了。他們需要在第二階段“補退選”中,盯緊別人退課空出的名額,第一時間補上。有人做過一個“刷課機”小軟件,在補退選階段抓名額,估計北大一半的學生都用過,是不是大家都得開除了?
這種情境下,做到什么程度算大錯?有人把程序員刷月票訂單跟春節倒賣火車票的黃牛等同起來,這種想法不免過時,現在還能做的黃牛都是跟內部人員有關系,直接在系統出票之前弄到貨。
阿里的處理算不算錯?
肯定不妥當。作為外人,并不了解阿里內部的企業管理條例對于此類行為究竟是如何認定的,但從通報的消息,以及知乎上各種內部人士的討論來看,并沒有明確地說這樣的處置依據哪條規定。阿里要論跡,要說明這一行為的不可饒恕性,也得拿出公司的規章來。
并且,這個通報寫得十分混亂。“客觀上,有獲利的意圖和事實結果在”,“獲利的意圖”怎么從客觀了解了?“事實結果”究竟有多嚴重才會導致開除?這就是論心論跡攪在一起,評判的標準完全不清晰。
有人說,法律也是會根據動機定罪量刑的,比如“過失殺人”和“故意殺人”。但司法和執法都有法條和制度可循,認定不同的罪名根本上還是依據事實結果,并且從立案到審判到執行,也是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來進行的。而阿里開除員工,一天之內就下了定論,火速趕人離開,涉及員工職業前程的決定,竟然如此“高效”。即便不去推測開除決定背后的動機,這種草率的處理方式也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
程序員群體顯然對阿里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圍觀群眾也開始扒出前幾年阿里HR部門的丑聞。騰訊和360這些友商笑哈哈,直接為被開除的程序員開出了招聘的綠色通道——這也證明,搶月餅真不算大錯,也扯不上職業道德,否則其他企業搶這幾個程序員,難道是不要臉面了?并且,阿里火速開除員工,如果沒有恰當的補償,甚至可能違反勞動法。
有傳言說,從今年開始,阿里一直在整肅企業價值觀,要塑造正面的公司風氣,HR部門如同拿了尚方寶劍。究竟成果如何,目前尚無定論。但在我看來,企業真正該搞的“價值觀”,是實事求是,把規章制度都寫明白、說清楚,把論跡論心的評判標準展示給所有人。
附:阿里巴巴通報、疑似涉事程序員在知乎上的說明: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