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之后,創立十周年的好大夫在線,迎來的是頻頻傳出的裁員風波。據脈脈匿名區員工爆料,好大夫在線十一節后將整體裁員50%,這意味著800位員工最后將只剩400位。
據悉,十一長假之前,已經陸續有好大夫在線員工在脈脈匿名區爆料裁員消息。爆料稱,今年9月份好大夫在線就開始了第一輪裁員,國慶節后將開始第二輪裁員,內部員工透露技術將裁40人左右,UED將被裁50%,甚至連年薪百萬的總監也照裁不誤。
微博用戶老葉蟲更再微博上公開指責好大夫在線“大量裁員,人事部門以各種理由不賠錢”。醫療健康熱點存疑,明星企業風波不斷

被曝光裁員或者融資遇阻的醫療健康企業近年來,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醫療健康越來越被重視。與此同時,國家先后出臺多份相關行業扶持政策,不少創業者認為醫療健康行業將成為市場上的新熱點,受資本熱捧。而事實上,互聯網醫療行業目前仍是危機四伏、風波不斷。
前不久,醫療媒體大醫道就發表了一篇題為《去年完成A輪融資的醫療創業,現在倒閉大半》的文章,簡述醫療健康行業的骨感現實。 且不說大醫道文章中所列舉的死亡名單,僅今年8月份,就有多家醫療健康領域明星公司被爆出裁員、融資失敗等問題。8月15日,媒體爆料尋醫問藥裁員50%以上,尋醫問藥副總裁姜天驕回應稱是公司內部人員優化。
29日大姨嗎被爆融資失敗,將BP中數據夸大10倍導致投資人不敢相信、給投資人回扣希望推動融資。造血不足、政策不明,在線醫療荊棘叢叢相比其他行業而言,醫療健康行業事關生命健康,具有其獨特的屬性與要求,所面臨的問題也就更多。首先,醫療必須要面對信任問題,尤其在在線醫療行業,由于不能直接面對面交流,信任度大打折扣。醫患之間、用戶與平臺之間、醫生與平臺之間的三重信任關系,無形中拉長了醫療創業公司被市場認可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創業公司很難找到屬于自己的商業盈利模式,這就注定其對資本的過度依賴。而面對前期投入過多、短期看不到回報的醫療市場,資本則多持觀望態度,對本就艱難的醫療創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無論是好大夫在線、尋醫問藥還是創業已經4年的大姨嗎,至今未找到適合的盈利方式,缺乏自己供血能力。一旦融資失敗,就意味著其資金鏈的斷裂,結局不言自明。另一方面,醫療行業作為全民剛需,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
目前國內,大部分的醫療資源以及醫療數據仍掌握在國有公立醫院手中。雖然國家出臺了部分支持行業發展的政策,然而面對互聯網醫療涉及的數據壁壘、行業監管等仍未有明朗的政策。
今年7月,國家食藥監總局一度明確表示,要求結束互聯網第三方平臺網上零售試點工作。政策的變化和不確定,也為在線醫療的發展埋下了不穩定因素。從高速發展到危機四伏,在線醫療正在經歷市場的洗禮。對于闖入醫療市場的互聯網創業公司而言,時刻注意行業政策,早日找到盈利方式、實現自我造血,將成為其生存下來的制勝之招。
文章由搜根網
中國講師500強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