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魔鏡公司最近啟動了一輪裁員。信息稱,這次裁員可能會涉及公司一半左右的人員,預計這輪裁員本周能夠完成。
暴風魔鏡正式成立于2015年初,是暴風集團旗下公司,主要專注于VR內容、硬件領域。2015年年中,馮鑫對外發布了暴風魔鏡在VR領域的戰略,從內容生產、線下渠道合作、VR孵化器、開放SDK、投資等方面闡述了暴風魔鏡之后的發展思路。
馮鑫后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魔鏡2015年要發展210個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扶持100個做全景拍攝的團隊,暴風影音提供播放平臺,推出商業模式幫助內容方盈利;幫助100個游戲創作單位,初期暴風不收取任何游戲分成;此外,暴風影音將尋找10名創業合伙人,共同做大虛擬現實影像市場。
馮鑫稱,2015、2016年兩年,暴風在這個項目上的投入會繼續大漲,這個VR項目近兩三年內都不會實現賺錢。預計前期會投入10億元左右用于拓展用戶群、升級魔鏡產品等。對于這種燒錢的狀態,暴風方面有預期和準備。馮鑫同時認為,這幾年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會加入VR業務的爭戰中。這之后,暴風魔鏡連續推出了五、六款VR眼鏡產品。
暴風魔鏡此次裁員,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VR市場趨冷
資本市場對VR的關注度,最近降到這幾年來最低的程度。前期一些資本已經通過投資的方式,完成了VR項目的卡位。隨著整個智能硬件市場投資更加理性,VR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除了資本市場外,零售市場產品出貨量最近幾個月來也開始下降。搜狐科技從深圳幾家VR眼鏡工廠了解到,年初以來,移動VR眼鏡(需配合手機使用)的出貨量節節攀升,到今年7月份,整個市場的出貨量達到最高,保守估計當月的出貨量約為600-700萬臺左右。而8月份后,出貨量開始出現下滑。目前估計整體月出貨量最多400-500萬臺。
從搜狐科技獲得的資料來看,VR市場變冷后,由于臨近感恩節、圣誕節,國外市場的出貨量變化并不大,主要萎縮的是國內市場。據稱,現在市場中絕大多數的銷量都是國外市場貢獻的。有廠商對搜狐科技透露,目前國內市場月出貨量可能已經降到50萬臺左右。
與VR眼鏡出貨量一起降低的,還有產品的價格。此前搜狐科技曾專門報道過移動VR眼鏡的生產及價格情況,由于產業鏈配套非常齊全,在外界看來技術含量較高的移動VR眼鏡,很多廠商都認為沒有什么技術可言,中間就是簡單的物料采購和裝配。雖然稍有檔次點的眼鏡出廠價在15-80元人民幣左右,但只要敢買,低端8、9元人民幣的眼鏡也隨處可見。
VR一體機是介于移動VR眼鏡和專業PC頭盔式VR眼鏡之間的產品。在4月份時,低端產品的出廠價大約在500元上下,短短半年的時間,已經有廠商出售基于之前MP4或平板方案的頭戴“VR”播放器,價格低于200元。帶體感功能的低端VR一體機眼鏡,也只比播放器貴幾十元。
2、魔鏡的業務出現問題
由于暴風魔鏡進入VR領域較早,前期暴風在VR領域市場占有率非常高,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介入VR市場,移動VR眼鏡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魔鏡此前推出的幾款產品銷售情況不如預期。在用戶對產品價格非常敏感的階段,暴風魔鏡的產品很難與深圳的山寨產業鏈做競爭。
有廠商對搜狐科技透露,此前,暴風魔鏡已經出現過砍單(下單后毀約)的情況。不過,暴風魔鏡的相關人士對搜狐科技稱,這與魔鏡最近的產品規劃有一定的關系。由于“小M”即將上市,魔鏡需要積聚產能,因此削減了舊款產品的訂單,這是正常的迭代。
3、巨頭入場魔鏡平臺優勢不再
隨著國內互聯網巨頭的入場,暴風魔鏡先入為主的優勢已經不再。在優土、愛奇藝等視頻平臺開始發展VR業務后,原先內容合作伙伴開始向這些平臺流失,同時也帶動了用戶的流失。
從之前各廠商的套路來看,一般稍有點規模的廠商都會做自己的開放平臺,試圖給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務,聚集更多的用戶。但據搜狐科技了解,這些廠商做的聯盟、平臺基本沒有什么約束力,絕大多數利益相關廠商會加入各種平臺,這也導致一旦有更好的平臺,就會出現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尷尬。
據了解,暴風魔鏡已經經過兩輪融資,其中2015年4月,融資1000萬美元,估值約5000萬美元。2016年初,獲得第二輪融資,融資金額 2.3 億元人民幣,估值達14.3億元人民幣。據稱,此前暴風魔鏡已經啟動第三輪融資。
如果暴風魔鏡此次裁員信息屬實,可能預示著整個VR市場正迎來新一輪的調整。在低端VR眼鏡無法提供更好的體驗、高端VR頭盔產品消費級市場規模有限、內容還無法快速跟進的情況下,半年多以來快速膨脹的VR泡沫,已經到了將要破裂的邊緣。特別是對于部分技術門檻不高或沒有“親爸”的VR創業團隊,可能已經要有過冬的準備。
在得到暴風魔鏡裁員的傳言后,搜狐科技聯系到暴風魔鏡市場部相關人士,其稱暴風魔鏡最近內部有所調整,但相關運營一切都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