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整天盯著目標的人,反而完不成目標?
資訊 > 熱門 > 正文 906 HR商學院 2019-03-04 19:07:58

小貓咪真可愛 小貓咪真可愛 小貓咪真可愛 小貓咪真可愛 小貓咪真可愛 小貓咪真可愛 小貓咪真可愛...骨干員工能主動提出加薪,首先是對企業的一種信任和認可,對企業未來的發展還是充滿希望的。至少如果加薪...

一個計劃實現的關鍵,常常違背你的直覺

1/4

不要光盯著目標

優秀的老板和糟糕的老板有什么區別?

糟糕的老板是這樣定計劃的:你們的銷售目標是XXX,相信自己,只要多努力,就一定會實現

優秀的老板是這樣定計劃的:你們的銷售目標是XXX,如果你能做到每天打50個電話,拜訪5組客戶,拜訪過程中,認真完成“五個關鍵動作”,根據之前的規律,你們就有80%的可能超額完成任務。

區別在哪兒?

糟糕的老板為團隊定了一個目標,并分解給每一個人,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銷售數據是一個滯后的結果,等它出來,除了接受失敗,你別無選擇。這一類數據,我們稱之為“結果性指標”,除了用來分配獎金,它沒有任何用處。

好的老板同樣是為團隊定了一個目標,同樣分解給每一個人,*大的區別在于——指導每一個人去定義一個可以“達成目標的關鍵行動”。

那什么是“達成目標的關鍵行動”呢?它們往往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之一:

第一,必定是先于結果出現的動作,比如實現銷售之前,必然要有“打電話”和“跑客戶”的動作;

第二、可以主動控制的動作,比如實現一個健身目標,運動量和運動時間可以自主控制

第三、雖無法主動控制,但可以很快看到結果的,比如一個有氧健身計劃中的“身體指標”,我們可以計算運動后達到*大心率75%所需時間,以及維持的時間,來判斷練習的有效性。

這一類動作對應的指標,與目標實現有很大關系,可以用來預判目標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稱之為“引導性指標”。

之所以大部分老板定計劃只關心業績、老師只關心成績,因為“結果性指標”顯而易見,只要動動嘴皮子,不需要動腦子,但“引導性指標”卻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比較,甚至需要專門設計一個。

我們做計劃時,跟大部分“糟糕的老板”一樣,只分解“結果性指標”:

我要在半年減肥00公斤,平均每個月2公斤;

我要一年背下GRE單詞,平均每周240個單詞……

偶爾我們也會列舉一些行動,但要么沒有指標化,要么不明確這些行動與目標的對應關系。

在計劃的上一篇“從目標到計劃”的文章《人生開掛之前,你還缺一樣東西……》中,我提出了一份年度計劃實現的具體執行路徑: 

“目標→策略→計劃→執行”

而這個系列的第三篇“從策略到計劃”,我不想再講“怎么做計劃”這種最基礎的內容,因為真正的牛人,總是能把他們*大的努力投入到完成目標最關鍵的事情上去,這些事情就是“引導性指標”,也是一個計劃執行的關鍵。

2/4

找到那個“引導性指標”

引導性指標常常很難發現,原因有三個,首先,它是動態的,人生的不同時期,甚至同一個計劃的不同執行階段,它都有可能不同。

我很早就接觸電商,這個行業的發展很快,一年比得上傳統商業的十年,所以,雖然它的結果性指標永遠是“銷售額”或“利潤”,但其“引導性指標”卻經歷了多次變化。

十年前做電商還叫開網店,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來,重點的是“產品上架”,這是淘寶的一個“不管上什么產品,都能賣掉”的特殊時期。

此時的引導性指標是“你能上架多少種產品”。

2008年以后,開網店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雖然東西仍然好賣,但進店的客人卻增長緩慢,跟同行一交流,你發現淘寶開始賣廣告位了,流量不再免費,不再按人頭平均分配。好在此時的流量非常便宜,而且仍然有很多找免費流量的方法。

此時的引導性指標就變成了“你能引多少流量”。

到了2010年前后,買流量已經成了網店經營常態,你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客人們進店不再興奮地大叫“好便宜”,大家已經把網店的低價視為常態,而越來越多的同行開始把價格壓得比你的進價還便宜。

不過,仍然有一些店不用低價也能賣得好,因為淘寶的搜索算法開始向“商品轉化率”(即所有來的客戶中成交的比例)傾斜,越好賣的商品,給的流量就越多。

“商品轉化率”的地位,相當于線下零售的“坪效比”,商家開始關注這個指標,意味著草根電商開始向零售的本質回歸。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此時的引導性指標應該是“商品轉化率”嗎? 

.

你當然可以這么看,但它并不是一個好的“引導性指標”。因為“頁面轉化率”是不受你直接控制的,它更像是結果和動作之間的一個“橋梁”,是一個過程中的“觀察性指標”,用來判斷你前期的營銷方向有沒有問題。

找到最好的“引導性指標”,我們還需要考慮其他更前置的、更關鍵的因素,它們通常不會一眼就看出來,這也是引導性指標難找的第二個原因。

3/4

計劃的關鍵,常常違背你的直覺

一個目標的實現需要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想要找到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必須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因為它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本專業指南可以提出一個引導性指標,讓人人可用。

仍然以前面說的經營網店為例:

如果是策劃營銷能力比較強的店家,可以把頁面設計得很有品牌感,或者更有銷售力,那么引導性指標就是“頁面停留時間、跳出率、廣告點擊率”等等;

如果有供應鏈的優勢,就可以用低價商品引流,那么引導性指標就是“報名上促銷活動的次數”;

如果是產品開發能力強的,可以用不斷“推新”來吸引老客戶,那么引導性指標就是新品上市的“小范圍試銷數據”,數據越漂亮的新品,資源就可以越傾斜;

如果產品比較小眾,那就只能靠客戶粘性,那么引導性指標就是“老客戶復購率”

如果產品品類豐富,關聯性強,又有絕對優勢的單品,那么引導性指標就是“購物車關聯購買比例”;

一個流量從進入淘寶,到最終在你的店里買單,中間要經過無數個動作,只有將其一一分解,再與自己的核心優勢和所要的結果相對應,再挑出幾個最適合的動作進行最終PK,你才能最終確定那個“關鍵因素”。

引導性指標常常是違背直覺的,最容易想到的,往往不一定是最好的。

在一份“消耗熱量”為目標的健身計劃中,大家很容易想到是“運動時間”,而忽略了“運動強度、運動方式、體重”這些因素,如果你是一個有點經驗的健身者,那么“引導性指標”一定是在后者中尋找“關鍵因素”,設計成相關指標。

一份職場英語口語的學習計劃,可能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每天學習多少小時,而是每周掌握幾個常用句型;一份背GRE單詞的計劃,如果你不是第一次考試,可能重要的不是每天背多少量,而是次日復習測試的正確率。

一份年度投資理財計劃,如果你只制定投什么品種,每個月要賺多少,那計劃執行起來就很盲目,因為等到發現收益不對,或者虧了錢,就晚了。

它的引導性指標取決于你的目標,如果你只是要小幅跑贏通脹的無風險收益(年化收益7%以上),那么“引導性指標”最重要的應該是“每月可投資金”次是“高風險投資*大占比”。

因為低風險基金、回購、銀行理財這些低風險組合的收益是確定的,那么,影響投資計劃實現的,只有“每個月投多少錢”,如果你收入很穩定,那么這個計劃的執行核心就應該在“如何約束每月的開支”,而不是“投資什么品種”上。

但比如你的目標比較高,比如15%(定這個收益的前提是你有相當的“炒股買基”的經驗)呢?

一個目標比較高的投資計劃,勢必導致高風險投資品種占比就很大,它會導致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性”變大,你執行的重點就變成了:平衡風險和收益的關系——但它對應的“引導性指標”是什么呢?

這就是找到“引導性指標”的第三個難點:如何將一個關鍵因素變成一個可量化的指標——我特意用高風險投資這個很難量化但必須量化的目標來舉例。

4/4

你和“知行合一”之間,只差一個簡單的動作

投資專家為此設計的指標是“收益風險比”。

簡單說,如果某一個投資品種未來一年的*大上漲空間是30%,下跌空間是10%,那么它的“風險收益比”就是1.3*0.9=1.17。

一個風險大于收益的品種,量化下來就是“風險收益比”低于1,一個無風險投資品種(比如理財產品、信托計劃)的收益風險比大約為1.06,因為市場無風險收益率目前為年化6%。

那么,你在制定一份15%的投資計劃時,要對其“投資組合”進行“收益風險比”的預測,務必使其高于1.15。

在執行時,還要定期測算手上的投資品種“收益風險比”,剔除低于1.06的品種,減少較低的投資品種,增加較高的品種,并保持大部分品種的“收益風險比”高于1.15。

什么?你問我怎么確定“收益風險比”,這正是投資的核心能力啊,買賣股票操作傻子都會,“為風險定價”,這才是成功的投資者必備的能力。

這正是“引導性指標”更大層面上的意義,它不僅僅讓你成功地完成一項計劃,更是讓你在完成計劃的同時,變得更成功:為了給“風險資產”定一個合理的價值,你必須做到——

你需要學習投資理論,掌握一些宏觀經濟分析、財務分析、行業研究的知識,而不是四處打探消息;

你需要仔細閱讀年報、機構的調研報告,而不是靠一些不靠譜的概念進行想象;

你需要仔細預測未來可以出現的不確定因素,并測算它們對價格的影響,而不是受到不正確的心態的影響,做“被動的、變形的交易”;

你需要設計一個預期收益為正的投資系統,仔細觀察投資系統的運轉情況,而不是僅憑一兩次投資的收益,隨意改變方法

……

而所有的努力,最終又能體現在這個“收益風險比”的指標上,它會給你一個明確的“買進”“賣出”和“持有”的行動信號,讓一份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計劃成為一門科學,而不是賭博。

總結一下這三個指標在執行中的關系:引導性指標(執行的重點是什么)→中間觀察指標(需不需要調整方向)→結果指標(有沒有完成任務)

越復雜的計劃,越需要一兩個明確的量化指標,它就像是一個杠桿,連接“知道”和“行動”,達到“知行合一”,并在計劃與執行之間,搭建一條長度明確的橋梁。

而整天盯著目標的人,最后反而離目標最遠。

經授權轉載:人神共奮

推薦閱讀
推薦專家 更多>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 創建市場導向的流程型研發組織》 《研發質量管理》 《研發人員的考核與激勵》 《從樣品走向量產》 《產品研發體系構建與模板詳解》 流程管理與產品管理系列: 《流程體系規劃與流程設計實戰》 《產品戰略規劃與路標管理》 《市場驅動的產品開發流程管理》 《成功的產品經理》管理系列: 《從技術走向管理》 《研發人員的核心管理技能提升》
  • 職業化:
    1.《職場高效工作技能訓練》
    2.《辦公室工作規范與技巧訓練》
    3.《行政文秘綜合技能提升訓練》
    4.《職場禮儀與溝通技能提升訓練》
    5.《時間管理與工作效能提升訓練》
    6.《高效會議管理》
    7.《高效溝通訓練》
    公文寫作:
    8.《職場寫作力提升訓練》
    9.《金字塔思維與公文寫作訓練》
    10.《最新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技巧訓練
  •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推薦課程 更多>
友情鏈接
202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