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裁衣,典出《墨子·魯問》,意為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裁衣如此,用人亦如此。人有所長,必有所短。選用人才時,就要用人所長,避人所短,量才適用,各得其所,使各類人才的才能與智慧真正用在刀刃...
就在不久前,華為公開發布了任正非簽發的關于討論“為什么博士群體員工流失嚴重”的問題,反思華為為什么留不住博士類員工,而且人崗匹配度過低呢。
華為公司咨詢委員會、人力資源秘書處和人力資源部人才管理部從不同視角進行了聯合獨立調研,選取2012實驗室2018年離職的82名博士員工、2012實驗室和研發體系從事研究工作的104名在職博士員工、制造部11名在職博士員工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度訪談調研和數據分析,大量呈現了離職博士員工的心聲
人才土壤“肥力”的持續流失,公司博士類員工近5年累計平均離職率為21.8%,入職時間越長累計離職率越高,2014年入職的博士經過4年,只有57%留在公司。
那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解決?
人適其事
一切事務都是人為的,離開人去談事,就猶如空中建樓閣。人的潛力的發揮,需要適宜的條件。若強迫人去做其不適合做的或不擅長的事務,非但不能激活他們的智慧和才能,而且很難使其把事務做好,甚至會把實務弄得更糟,耽誤進程,錯失良機。因此,只有做到“人適其事”,才能真正發揮人的巨大作用,促進人與事的良性發展。
人崗匹配
世間沒有無用之物,人間沒有無用之才。垃圾,是被放錯地方的寶貝。把人才錯放崗位,就等于對人才的糟踏。用人中,若“拔苗助長”,不但沒有促進學校的發展,而且員工因能力有限,勝任不了崗位,背著超負荷的壓力,變得郁郁寡歡,難以找到工作的樂趣;若“高能低用”,則會使得人才“身在朝營,心在漢”,另辟蹊徑,謀求高就,導致人才的流失;而“舍長用短”,就是浪費人才、浪費資源。只有“人崗匹配”,發揮人之所長,找到人之所在,才能創造出非凡的成績。
人盡其才
面對機遇與挑戰,善用人的“合力”,就能把握機遇,愈挫愈奮,屢戰屢勝。“人盡其才”,就是“合力”達到峰值的關鍵因素。工作實踐中,若每個人都“盡其所能”,如此,人不僅可以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而且能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獲取驚人的成就。
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鑒定員工的勝任素質,來確保人崗匹配的問題。讓人才不再流失,不讓企業出現人才斷層的現象!勝任力模型是幫助企業實現最佳“人崗匹配”的有效工具。“人崗匹配”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的關鍵,對企業和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若出現用人不當,將會影響企業的整體績效。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一生的輝煌時期。這一輝煌時期是用人者和人才共同造就的。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把還沒有露出光芒卻極有潛質的人才從隊伍中挑選出來,安排在能夠激勵他成長的重要崗位。
讓員工做他喜愛和適合的工作,這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個人的選擇。在用人過程中要授以職權,用人不疑,盡量滿足員工在成才和目標選擇方面的正當要求,努力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物質條件和心理條件。把個人素質與群體素質相吻合,讓員工的成才軌跡與企業目標相一致,把好鋼用到刀刃上,為員工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