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消息撰稿人丹尼·哈拉瑞威奇(Danny Halarewich)近日坐在其鄰近的咖啡店內做著一些工作時,偶然聽到了坐在其身后一張桌子邊的兩人之間的一段令人尷尬的介紹。事實上,那是一次求職面試。丹尼喝了一口牛奶咖...
科技消息撰稿人丹尼·哈拉瑞威奇(Danny Halarewich)近日坐在其鄰近的咖啡店內做著一些工作時,偶然聽到了坐在其身后一張桌子邊的兩人之間的一段令人尷尬的介紹。事實上,那是一次求職面試。 丹尼喝了一口牛奶咖啡,只戴上了一只耳機。在上述兩人的面試中,面試官是比爾·盧姆伯夫(Bill Lumbergh)。非常不幸的是,這位面試官提出了許多怪異的問題,事實也證明這次面試是一個多么愚蠢的過程。 當然,丹尼并不是想要責備可憐的盧姆伯夫先生,因為這并不是丹尼第一次在咖啡店聽到這樣的面試。不過,這樣的面試聽上去可能非常愚蠢,但人們卻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告誡自己在職業面試中不要提出一些不該問的傻問題。 以下就是盧姆伯夫在此次咖啡店面試中提出的令人尷尬的五個傻問題。 1、你能給我介紹一下自己嗎? 盧姆伯夫將從類似的大眾化問題得到什么答案呢? 求職者回答稱,“好的,我有一只名為Captain Fluffypants的貓,我喜歡在網上偷偷接近我的高中同學,我早晨經常忘記刷牙。” 之所以說這個問題很傻,主要是因為其完全沒有重點,而且只能會讓求職者為難,并讓他們飽受煎熬。求職者可能會給出一些事先從網站上抄襲并背頌好且令人反胃的答案。 更好的問題應當是這樣問,“你能夠講述目前為止你職業生涯中的一些重要亮點嗎?”或者是“你為何對這份工作感興趣?” 如果盧姆伯夫真正地想要知道候選人的私密和誠信等情況,那么他也應當誠實的對待他的問題。如果他只想讓求職者難堪,那又為何不讓求職者直接失敗而歸或者是在一邊倒數一邊輕拍自己的頭? 2、你領先的弱點是什么? 看,盧姆伯夫,這兩種方式可能就是求職者的回復。其一,你潛在候選人可能會說出一些幾乎不加思索的答案,告訴你有關弱點的情況,例如“我有時會過于拼命工作”。其二,他們可能會表現得比較誠實,在完全陌生的人面前勉強承認缺點,當然他們面前的人是要對他們進行判斷的面試官,不過這樣的回答可能會為他們的關系埋下一些不和諧的基調。 無論哪一種方法,這些答案都將無助于盧姆伯夫選定崗位的最合適人選。 如果目標是要弄清求職者的誠實度和自我認知能力,那不如要求他們講述一下他們參與某些特殊項目的經歷,并讓他們談談他們今天可能會如何以不同方式做事,哪些事情會進展順利,哪些又會受挫等。 當然,也沒有人會根據缺乏弱點的情況而作出聘用決定。 3、你覺得五年后的你會是什么樣子? 從表面上看,這可能是一個有點意義的問題。畢竟,盧姆伯夫可能想知道求職者的人生規劃以及求職者的激勵因素。 但事實上,有誰會知道他們5年之后到底會成什么樣子呢?即使求職者知道,那么盧姆伯夫愿意聽這樣的答案嗎,例如“我計劃在這兒工作一兩年,然后就當一位咨詢師”?這就是這一問題為何總是得到虛偽答案的原因。 除非盧姆伯夫是在招聘負責占卜業務的副總裁,或者是喜歡聽謊言,否則這一定是一個愚蠢的老問題。 相反,盧姆伯夫應當詢問一些能夠讓求職者談談哪種工作能夠令他們興奮或者他們想學哪些職業技巧之類的問題。 4、為什么我要選你而不是其他競聘者? 這個問題很荒唐。首先,令求職者困惑的是,他們又怎么知道該如何拿自己與其他申請這一崗位的候選人進行比較?盧姆伯夫將會對其他候選人展開面試,然而,求職者無法見到其他候選人。 其次,難道這不是求職者考慮他是否是這個崗位的合適人選或他們求職的公司是否是他們合適的雇主等問題的全部原因嗎? 5、如果你是動物,你愿意做哪種動物? 這個問題太奇葩了,似乎是一個心理學問題。但是,丹尼認為,這不是一個幼兒園心理評估。接下來的問題是,“你的黃道十二宮是什么?” 一場職場面試應當是兩個成人之間的一次對話,而不是提出傻問題,除非面試是針對一個定制化的崗位。 針對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答案能夠表明潛在的候選人將能夠給團隊帶來什么益處,這的確是一個愚蠢無意義的問題。 為自己的團隊招聘頂級的優秀人才,的確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因此,更不要提出那些明顯無助于你明確求職者技能、經驗、個人素質的問題,因為那樣會讓招聘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