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忙嗎?忙!
忙著搜集簡歷、忙著面試溝通、忙著算工資社保、忙著
績效考核、忙著應對各種新政……一年到頭,馬不停蹄!
HR加班嗎?加!
調查顯示,HR平均每天工作8.45小時,71.94%的HR表示每天標準工時之外還需要加班,平均加班時長為1.28小時。
HR每天沉浸在充實的事務性工作中,看似積極上進,殊不知,最可怕的是忙到沒時間成長。
01被忙碌廢掉的HR
回想一下,身為HR,你的工作時間都花在了哪里?
領英與中國人民大學曾調查分析過中國14萬的HR,并發布了《中國HR從業者職業發展報告》。
報告顯示,HR的工作中【與人溝通、談判類工作】占35.9%,是HR最常從事的工作類型,其次是【文字、統計、報表等具體事務性工作】占27.5%,【制度設計與維護運行】占20.5%,占比最少的是關乎成長性的【戰略思考與計劃】15.8%.
看了這個時間分配表,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每天的工作,思考性、成長性的僅有15.8%.
但其實HR心里很清楚:在實際工作中,與人溝通、和人談判、做報表、做統計……一天過完,這個數字就成了0%.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HR忙到沒有時間成長。
02為什么說HR必須有時間成長
現在的你入行幾年?是什么職位?目標是什么職位呢?
說一個殘酷的事實:在HR領域,50.2%的從業者為初級職員,17.2%為高級職員,26.9%為經理,總監及以上共6%左右。
金字塔式的職級分布,意味著:想往上爬并不容易,大多數HR忙忙碌碌工作幾年,卻仍是初級職員。
HR能力分三個階段,初級、中級、高級,區別在于:
初級HR:接受任務
能做事、熟練執行需要1-3年
中級HR:安排任務
主動發現業務問題,有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級HR:預測業務
有獨特的行業眼光,能推測公司業務發展,制定公司人才戰略規劃,周期性人才盤點,復盤員工勝任力模型,提高組織效能。
以上三個階段層層遞進,尤其是從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它決定了你是走向更高更遠,還是一輩子只能做熟練的HR。
HR平均晉升至總監的時間為7.97年,無論你現在處于什么階段,如果想尋求自我的職業突破、有職業上的發展,必須盡快擠出時間讓自己成長,而不是每天重復性地工作!
03HR怎么避免徒勞的忙碌
為什么說HR必須要有時間成長
1 不深思熟慮
很多HR決策時會輕易采信未經證實的信息,并忽略有矛盾的邏輯關系,最終導致結論錯誤。要把事情想透徹,就是抓住事情的本質。
進行邏輯縝密的思考前需要做充分的準備,掌握足夠的基礎信息(包括額外學習知識來構建必須的理論基礎),梳理出清晰的脈絡,不斷推敲每個層次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得出結論。
2 不追根究底
員工離職后,不僅要解決離職問題,還要追究離職現象發生的原因,F行的制度、方法和邏輯哪里出現漏洞,根源是什么。并設立相應的防范機制,避免同樣的問題發生,或者可能導致的其他問題的發生。設立防范機制,就是設立流程。
3 不兼容并包
當別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挑戰時,是否不假思索就反駁?或者你已經學會了謙卑的姿態,習慣性地接受/忽略?
對反對意見或挑戰的分析,不僅需要套用在自己的邏輯框架下分析,還應嘗試打破自己的邏輯框架,嘗試用對方的邏輯框架來思考,分析其邏輯的合理和矛盾之處。
重構邏輯框架(俗稱毀三觀)的過程十分復雜,你要嘗試去理解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但它會讓你的邏輯框架更明確,更牢固。打破慣性思維,就是思維的自我檢修。
4 缺獨立思考
對“權威信息”不加甄別地采納,放任自己的思維被引導,這是最危險的情況。獨立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迷茫。
5 缺乏格局觀
人們常說的要做正確的事、不要做好事,就是強調要有格局觀。
格局是從眼前的事情跳出來,把時間和空間的坐標軸拉長,從歷史的角度、全局的范圍來分析問題,特定的做法從長遠角度,對整個局勢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別讓瞎忙毀了你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