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我是一名畢業5年的HR,如今已是第3份工作,每份工作都是做到1-2年就離開。最近在求職過程中有企業說我不夠穩定,但是個人覺得如今的年輕人面臨的選擇較多,變化也快,工作也不再像是以前死磕在一家公司...
有些HR認為,如果在某個崗位時間較長,會導致其創造力、進取心下降,但是,同樣也有很多HR喜歡這樣的員工,認為他們穩定、忠誠、踏實。應如何看待長時間在一家公司或者一個崗位上工作的員工?
問你個問題:你結婚選擇伴侶的時候,最看重什么?
不論你什么性別,不論你的回答是什么,對彼此的忠誠度,一定在所有人的答案中,都會排比較靠前的位置。忠誠這個正面詞匯,人人都喜歡。有幾個人在要結婚的時候,會想將來可能會離婚呢?
企業用人也是這個道理,沒有哪個企業希望自己的人才不穩定。也沒有哪個企業會宣稱,人才不穩定對我來說無所謂,你隨便走,我不在乎。所以從大方向來說,如果其它條件都相同,相對穩定的人才一定比頻繁換工作的人才更受企業喜愛。
1.從供需匹配來說
對某些崗位來說,比如一些重要的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安保崗位、涉密崗位等,當然需要穩定、忠誠、踏實的人才來做。那種頻繁換工作的人才,不適合做這類崗位。從人崗匹配的角度來說,在招聘這類崗位的時候,不穩定的候選人應當被淘汰。
對其他崗位來說,也不能說人才的穩定性無所謂。因為每個人才離職,對企業來說都有成本。做人不能只想著自己,從個體角度來講,你的離職,可能讓自己增值;但從企業角度來講,你的離職,一定會造成企業的損失。
相比于比較重要的崗位,其它崗位也有成本。只是其它崗位,人才離職的成本對企業來說比較低。企業可以相對不那么重視人才的穩定性。但“可以”不代表“一定”。一般只有在人才特別優秀,或者沒得選的時候,才會不考慮穩定性的因素。
2.從供給方對人才的比較來說
有的人覺得,我在一個企業一兩年之后,覺得不爽了就離開,是很正常的事,為什么企業要對我的工作穩定程度那么苛求呢?
從單一的個體角度來說,有這種想法很正常。但你不要忘了,來找工作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你5年換了5份工作。別人5年都在一個企業里面老老實實的工作。拋開別的條件,如果你是HR,你難道不會對那個比較穩定的人,有那么一絲好感嗎?
長時間從事一個崗位,會導致創造力和進取心下降嗎?這只是一種可能性,并不是必然。而且這種判斷還有很大概率是一種“因果倒置”。不是因為別人一份工作做了很長時間,所以他的創造力和進取心下降。而是因為他本來就是個創造力和進取心差的人,所以他一份工作做了很長時間。而這種人,不到萬不得已,其實一般不會離職。但是,頻繁換工作的人,說明你的穩定性差,這卻是一種必然。不論你因為什么樣的原因。
找工作,拿自己的相對劣勢去比別人相對優勢的時候,比不過就是比不過,沒必要給自己找借口,或者用各種想法去抹黑別人,搞什么“精神勝利法”。
3.從需求方對人才的篩選角度來說
其實人才不穩定也不是一定就應該被篩選出去。
只要不是過于頻繁的換工作,有時候短時間內轉換工作次數比較多,不一定是壞事。比如,有的候選人第一份工作做了7年,第二份工作、第三份工作、和第四份工作都是在1年內完成了入職了離職,現在找第五份工作。
對于這種候選人,企業其實不一定要迅速把他的簡歷篩掉。很多人在跳槽之后會產生不適應,因此有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頻繁的換工作。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不準確,結果發現了不適合之后不得不跳。
遇到這種情況時,企業可以考慮給候選人解釋的機會。如果他是這種情況,而且對自己職業和公司的分析比較中肯合理,那么也不需要對這類多次跳槽的人抱有成見。
通過候選人一段時間的職業摸索之后,他很可能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公司的認識已經逐漸明確,很可能會安心的開始一段新的職業之路。有時候,企業遇到這樣的候選人時,反而是幸運的。當給他一個機會,他可能反而是很穩定的。
當然,工作的穩定性只是一種考量因素,并不是唯一因素。在一些情況下,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除了工作穩定性之外,人才與人才畫像或者崗位勝任力的匹配程度同樣重要。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