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行業備受追捧 IT培訓需求度看漲 在全球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IT產業發展迅速,其中,IT產業的核心力量——軟件行業目前也正處于高速成長期,且國家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軟件行業備受追捧 IT培訓需求度看漲
在全球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我國IT產業發展迅速,其中,IT產業的核心力量——軟件行業目前也正處于高速成長期,且國家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持續增加。目前,有很多青年人對這一行業心生向往,卻了解有限。
近日國內知名招聘網站智聯招聘正式發布了《2011年軟件行業職業發展及培訓需求特別調查報告》(以下簡稱“智聯調查報告”),對“互聯網軟件行業認知情況”、“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工作現狀”、“軟件行業職業培訓認知情況”三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國內軟件行業發展迅速,多數人愿意進入互聯網行業
近年來,我國軟件行業發展迅速,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持續擴大。隨著國內企業軟件產品不斷社會化、大眾化,國內軟件企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智聯調查報告中顯示,在“軟件行業的品牌認知度”前十位中,國內軟件企業占八席,騰訊、360、用友、華為等在國內都已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分別占到了81.6%、69.0%、64.4%、63.0%。
而隨著國內軟件企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軟件開發行業之中。智聯調查報告顯示,薪酬待遇高、專業性強、行業前景好是多數人選擇軟件行業的最主要原因,分別占到了78.4%、72.2%、62.2%。
據悉,國內軟件行業目前人才需求量高,企業求賢若渴,甚至出現了企業老總間“高價哄搶人才”的局面。在企業的推動下,IT從業人員的身價不斷上漲。目前,國內互聯網一線公司,如百度、人人網,從事研發工作的本科生年薪10萬元是起步價,碩士達到15萬元。而那些開價相對較低的傳統硬件廠商,應屆畢業生的起薪也在年薪8萬元左右。
入行“門檻高”是真正阻力,八成被調查者愿意接受IT培訓
在“待遇”與“發展前景看好”的雙重驅動下,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加入軟件行業,但從智聯調查報告來看,有35.5%的人還是認為軟件行業入行“門檻過高”,專業技術依然是進入軟件行業的一道壁壘。
但是,面對此種情況也有不少人另辟蹊徑。智聯招聘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截止到調研結束前,所有被調查者中,已經有19.6%的人已接受過IT培訓。其中,軟件行業的從業者參與過IT職業培訓的人數比例更是達到43.2%。
調查顯示,多數人對以ACCP、BENET、BTEST等為代表的課程方向關注度較高——參與軟件開發培訓、網絡工程師培訓、軟件測試培訓的人數比例分別達到68.3%、31.7%和7.0%。
而從智聯調查報告來看,目前有81.0%的被調查者表示可以通過接受IT職業培訓后再進入軟件行業。對此,智聯招聘分析,IT培訓之所以被認可度較高,是因為其對受訓者專業技能提升效果明顯,讓受訓者在短時間內就可獲得進入軟件行業的能力;而且,目前社會上如北大青鳥APTECH等培訓機構的學員成功就業、優質就業的案例越來越多。綜合這些原因,越來越多的人對“IT培訓可以增加軟件行業就業機會”持有較高信心。
IT培訓機構學校名氣最為重要,網絡在線IT培訓受認可度高
在對愿意接受IT培訓的調查者進行進一步調查時,智聯招聘發現,有74.2%的人在選擇IT培訓機構時非常看重企業名氣,北大青鳥APTECH等知名IT培訓機構更受人們青睞。而IT培訓機構師資雄厚、有就業保障分別占到了53.1%和32.8%。
除此之外,在IT培訓的教育形式選擇上,網絡在線IT培訓以其較低的費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靈活度高等優勢獲得了工作繁忙、空暇時間零碎的職場人的青睞。智聯招聘調查顯示,55.7%的人表示愿意接受網絡在線培訓的形式。據了解,目前國內不少IT培訓機構都已推出網絡在線產品,學士后JAVA、.NET、Android等課程都已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智聯招聘負責人表示,期望此調查報告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軟件行業。同時,也提醒各位職場人,盡管IT培訓行業是讓人進入軟件行業的有力跳板,但是在選擇培訓機構前,還是首先要對個人進行定位,了解自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需求,選擇適合個人需要的課程和機構,而培訓機構的名氣即品牌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其教學水平和辦學實力,是培訓水平和效果的保障。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