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張某是上海某印刷包裝有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2010年3月入職,與公司簽訂了三年的勞動合同。入職時,公司將張某安排在印刷車間工作。半年后,張某獨立操作。2010年11月,張某在一個月內工藝安排多次出錯...
張某是上海某印刷包裝有限公司的一名操作工,2010年3月入職,與公司簽訂了三年的勞動合同。入職時,公司將張某安排在印刷車間工作。半年后,張某獨立操作。2010年11月,張某在一個月內工藝安排多次出錯,導致印刷產品質量有瑕疵,公司認為張某不能勝任工作,故準備將其工作崗位調整至相對比較簡單的手工崗位,并向其發出了書面的《崗位調整通知書》,通知其自2010年12月1日起到手工部門報到。
張某對公司的調崗決定表示不服,不愿意去手工部上班。公司表示這是合理的工作安排,希望張某配合。2010年12月1日,張某不但沒有去公司的手工部報到,而且沒有出勤。公司與張某電話溝通,希望張某服從公司的工作安排,到公司手工部報到,但是張某表示公司無權單方調整其工作崗位。鑒于第二天張某仍未來上班,公司向其發出書面的《上班通知函》,希望張某先回公司上班,但一周后張某卻依然未到公司上班。公司根據規章制度的相關規定,以張某連續曠工3日以上,嚴重違法公司規章制度為由,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張某對公司的解除決定表示不服,向仲裁委提起仲裁,要求公司與其恢復勞動關系。
□爭議焦點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員工不能勝任工作,能否拒絕公司的調崗安排?
張某認為,其確因能力問題在工作上有幾次失誤,但公司不能因此而調整他的工作崗位。
根據勞動法規定,調整工作崗位需雙方協商一致,他不同意公司將其從印刷部調整至手工部,因此公司無權單方對其進行崗位的調整,更不能因其不服從公司的崗位調整而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公司認為,張某不能勝任工作,公司有權對他進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即使張某對公司合理的工作安排不服,也不能以曠工應對。公司已經與張某積極溝通,希望他先到公司的手工部報到,但是張某卻擅自不來上班。根據公司規定,連續曠工3日以上者,構成嚴重違紀,公司有權與其解除勞動關系。
□審理結果
仲裁委在經過審理后認為,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并已向勞動者公示告知的,可以作為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員工對公司的調崗決定表示不服的,應當通過友好協商妥善解決,但在該問題未得到解決前,張某應當積極履行勞動合同義務,F張某拒絕接受公司的工作安排,未履行相應法定義務,公司以張某連續曠工為由與其解除勞動合同,事實清楚。張某要求恢復勞動關系的請求,缺乏法律依據,難以支持。
□唐毅律師點評
《勞動合同法》第35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
故在一般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調整勞動者的工作崗位須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并采取書面的形式。但本案所涉及的情形并非一般的變更勞動合同情形,而是勞動合同法第40條所規定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而調崗的情形。
《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1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就本案而言,對于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的情形,如果用人單位對其進行調崗,需要雙方協商一致,只要勞動者不同意調崗,則該法條將失去實踐操作性。故根據法律的原意,我們認為在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的情形下,用人單位有權單方對勞動者進行合理的工作崗位安排。
對此,勞動部辦公廳在《關于職工因崗位變更與企業發生爭議等有關問題的復函》也作了明確的規定:“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而變更勞動合同,須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若不能達成協議,則可按法定程序解除勞動合同;因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而變更、調整職工工作崗位,則屬于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對于因勞動者崗位變更引起的爭議應依據上述規定精神處理。”
對于勞動者不服從公司的調崗安排,用人單位能否對其進行違紀解除?我們認為,用人單位在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的情形下,對勞動者的調崗應當具有合法性及合理性,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勞動者應當積極配合公司的工作安排,履行勞動合同相關義務。若勞動者不服從公司的合理工作安排,則公司有權根據相關規章制度處理。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