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家旅游局就設立中國旅游日向社會征求意見,各地紛紛提出方案,網絡投票達到42億之多。這讓是否恢復五一黃金周,再次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焦點。去年兩會期間,就...
去年“兩會”期間,就是否恢復“五一”黃金周,“挺黃(支持恢復”黃金周“)派”——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與“廢黃派”——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做客網站進行PK,引起全國關注。這次“兩會”期間,劉思敏乘“中國旅游日”東風,再提三方案,力挺恢復黃金周。對此,蔡繼明有何回應?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劉思敏、蔡繼明,兩人進行觀點PK.
“挺黃派”
劉思敏三方案
劉思敏認為,應當將“中國旅游日”設定為三天法定假日,并提出三種候選方案。
方案一
定在5月19日、20日、21日,與公休日連休,一共七天,形成新的“春夏黃金周”。
方案二
在8月上旬(如1、2、3或4、5、6)設立三天的法定假日,與公休日連休,形成新的“避暑黃金周”。
方案三
在春節現有假日的基礎上增加三天的法定假日,與公休日連休,形成14天或10天的超長假。
劉思敏認為,三種方案各有千秋。如“避暑黃金周”在8月,與歐美事實上的暑期休假高潮同步。同時,孩子正在放暑假,一家人都在一起享受長假休閑的天倫之樂。方案三可提升春節黃金周(長假)的質量,F在跨區域結婚多,假日延長便于探親,并照顧到夫妻雙方家庭的團聚,更好地傳承民族傳統文化,提高人民大眾的幸福指數,同時緩解交通壓力。
相關調查
過半網友盼延長春節
政協委員建議放14天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陶化成在提交兩會的提案中提出,把春節假日由7天增加到14天。人民網也就長假期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51.2%的網友希望延長春節假期。
支持方
延長春節和五一
全國人大代表程貽舉:
延長春節和五一
“延長假期可以惠民生、促內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程貽舉已連續兩年提出延長春節假期和五一假期,并堅稱:“只要還是代表,就一直提下去”。他說,春節是國人最看重的節日,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春節回家就像在“打仗”,除去路途上花費的時間,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其實很少。
程貽舉認為,長假收益大于頻繁短假。現在雖然全年的假期總量未變,但像清明、中秋等短假只有3天,類似于平時的大周末,不利于拉動消費。1999年我國推出黃金周,其目的就是拉動內需,而事實也證明,黃金周對迎戰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起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也不小,正是恢復長假的最佳時候。
反對方
延長假期企業咋辦
全國人大代表王曉琳:
延長假期企業咋辦
“每年這么多假日,再延長假期,企業怎么正常運轉?對廣大的農民工來說,不僅不能賺錢,還要花錢去休閑,是不是太超前?”作為女企業家,全國人大代表王曉琳很不“客氣”地拋出自己的觀點。王曉琳稱,在勞動密集型的企業中,工人原本就只有周末一天休息時間,假期延長,社會停頓的時間也會拖長了,對企業來講,生產、經營時要中途卡掉是非常困難的,何況增加假期也會增加企業的人力成本,因為企業需要額外按節假日加班支付工人工資。
觀點PK臺
焦點①
法定假日VS紀念日
劉思敏:應將“中國旅游日”確定為國家法定假日。旅游樂趣是在行動和體驗中感受的。不設法定假日,可能就是一種口惠而實不至,會逐漸被人淡忘,達不到喚醒民眾旅游休閑意識的目的。旅游日,變成旅游假,言行一致,效果更佳。
蔡繼明:為何設“中國旅游日”就一定要放假呢?紀念日不行嗎?國家設旅游日,目的是促進民眾觀念的轉變。如植樹節,就是紀念日,不是那天全國就放假統一植樹。由此,節日與假日不一定要連在一起。
焦點②
拉動消費VS社會“災難”
劉思敏:將旅游日定為法定假日,恢復長假黃金周,更多人會選擇外出購物以及長線旅游,直接作用就是拉動消費、促進內需,推動旅游業發展。同時,可以給百姓更多的休閑時間,滿足人民群眾對長假的需求,避免出現出行需求的“堰塞湖”。一些人將黃金周“妖魔化”,認為長假黃金周就是集中外出旅游,擾亂社會正常運行,其實休閑、學習、探親等特征愈加突出,長假綜合功能越來越明顯,僅從經濟上談長假黃金周有失偏頗。
蔡繼明: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權威經濟數據證明長假對消費拉動、推動內需的作用。實施延長節日的做法僅僅是使旅游人數和消費更集中了,或者講僅僅是旅游者按時間的重新排列組合,并沒有“創造”出更多的旅游消費。所謂的“消費高峰”與全年平均下來,看不出長假對拉動消費的明顯作用。通過放長假,讓全民湊在一起玩,是一場社會“災難”。
焦點③
一張“畫餅”VS追求權利
劉思敏:2008年,國家對假日進行調整后,取消了“五一”黃金周,試圖通過落實帶薪休假來化解黃金周的弊端,讓百姓隨機選擇出行,理論上是成立的,但這只是一張“畫餅”。面對《勞動法》執行的現實狀況,員工討要帶薪休假的“維權成本”大大高于企業的“違法成本”。在這種現實下,通過國家法定假日帶來的統一周期性停頓來強制放假,在當下具有現實意義。
蔡繼明:“帶薪休假是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我們就應該去追求。”如果法律規定了都不行,是一紙空文,我們立法還有何意義。當下,不是討論恢復長假,而是應該討論讓帶薪休假落實的問題。
焦點④
需求論VS極限論
劉思敏:前年國家對假日進行調整后,全年的休假日是115天。115天,是不是中國極限,沒有科學定論,但我國假日改革的歷史實踐卻顯示,假日的增加不但沒有給經濟帶來停滯和阻礙,相反是10多年持續高速增長。在此基礎上,再增加三天法定假日,對經濟產生實質性負面影響的概率極小,正向推動作用的可能性卻很大。
蔡繼明:中國假日量多大算極限,確實沒有一個準確數據,要看當前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就業需求等因素。2008年,全國節假日調整后,新增了清明節和中秋節,假日量是合理的,既能滿足百姓需求,也符合經濟發展水平。本組稿件均由特派記者胡順濤聶飛 袁秦采寫
新觀點
長江為界錯時休假
全國人大代表姚菊泉:
長江為界錯時休假
全國人大代表姚菊泉建議恢復五一長假,并錯時放假。姚菊泉稱,“五一”、“十一”分處上下半年,氣候宜人,正適合外出游玩,是旅游的黃金季節。因此,恢復“五一”長假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對發展旅游業意義非凡。
但是,恢復后如何避免因人數過于集中,給交通、食宿、景區接待等負擔過重?姚菊泉稱,對放假時間在時空上進行調整,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南省份定為“五一”前7天,長江以北省份定為“五一”后7天,或者將相鄰省份實行錯時放假,這樣可以解決“五一”黃金周一票難求、一房難求的尷尬境況。
背景延伸
去年PK
“挺黃派”占絕對優勢
2006年,以蔡繼明為負責人的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對長假黃金周問題進行研究,指出黃金周制度存在諸多弊端。這一研究成為后來國家調整假日、取消五一黃金周的重要支撐。
去年兩會期間,被稱為“廢黃派”的蔡繼明與“挺黃派”劉思敏做客網站,對存廢長假分別闡述觀點,展開大擂臺。后網站推出“投票公決”,“挺黃派”支持票數是“廢黃派”的20倍,達到455萬,支持“廢黃”的網民數是22萬。劉思敏說,投票結果是民意的充分表達。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