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知道一則關于惡霸地主周扒皮的故事,說的是周扒皮為了剝削長工,每天天沒有亮就故意學雞叫,讓長工們誤以為天亮了而早早的起床干活,活生生的描述了地主與長工的利益關系。在意識形態掛帥的工人階級領...
這里,我就想到了剛剛通過的將于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勞動合同法》中的“無固定期限合同”等問題引發了社會的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撰寫博客反對勞動合同法,認為勞動合同法“維護懶人”、“把經濟搞垮”,此類觀點引發了網友的熱論,日前,經濟學家張五常在其博客發表了題為《勞動合同法的困擾》,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了新勞動法的經濟效應,提出,“無固定期”合同將維護懶人,更有可能讓“打短工”更普遍,嚴厲執行新勞動法反而會大幅增加失業率,“把經濟搞垮”。 張五常認為無固定期合同“結果是維護懶人”。張以自己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任教職的經歷為例,認為美國大學的終身雇傭制導致了更多“短工”的出現,他說“因為上頭‘滿座’,原來的計劃是終身雇用,到頭來短暫合約變得普遍。這是美國學術界的不幸”。張五常更認為勞動合同法可能“搞垮經濟”,張提出中國90年代經濟“雖然通縮嚴重。房地產之價下降了三分之二,但經濟增長保持8%,失業率徘徊于4%左右”是得益于合約自由。張認為“硬性規定勞工合約是干預市場運作”,“如果嚴厲執行新勞動法,失業率逾8%恐怕是起碼的了”,“這新法有機會把改革得大有看頭的經濟搞垮了。” 張五常認為真正從勞動合同法中得益的是“某些有關系的或懂得看風使舵的人”,“真的需要幫助的就失卻了自力更生的機會”。他指出政府的責任是教育與傳播法律知識,而非硬性規定。
勞動合同法顯然涉及到眾多勞動者的權益問題,甚至充滿復雜的社會公平和勞資關系等議題,眾所周知,目前中國普遍存在日趨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公,廉價的勞動者權益難以得到法律保障,在中國,不論政府還是民間,凡是涉及勞資雙方的利益關系,從同情弱者的傾向來看,站在勞方的立場說話,毋庸置疑似乎更多的擁有道德的正當性,也會擁有更多的群眾支持,也正是由于中國的勞動者所處的相對弱勢,才會出臺目前明顯有利于勞方的所謂新勞動法,至少政府目的是為了更多的促進社會和諧和達到利益分配的盡可能公平,弱者也只能通過政府以法律的形式來獲取自身盡可能不行的地位,我們不能否認勞動合同法出臺的根本目的正是如此,這也是它的積極社會意義的一方面。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目前的現實國情,也就是中國還處于靠廉價勞動力支撐和吸引投資來解決巨大的就業矛盾,勞動合同法所謂的“無固定期限合同”,實際上指的就是周扒皮家里的長工與地主關系,長工因為其固定的雇傭關系而變得越來越懶,并可以過于標榜自己的權利而無視資方的利益,要知道地主是不希望長期養懶人的,不會總是希望靠半夜學雞叫來讓長工們起床,也許是周扒皮們起得太早。應該說,勞動合同法講求公平,保護弱勢群體利益的大方向沒錯,但如果過于強調勞方利益而忽視資方利益,就會使企業的人力成本增加,尤其是中小企業,必然會想方設法裁員規避法律或者與到合同期限的員工重新簽訂合同,這勢必會造成一部分人暫時失業。如果此法強制推行,很大程度上受到損害的可能仍然是勞動者的就業前景,如何掌握勞資雙方關系的“度”,此時顯得尤其重要,畢竟勞動者一無所有,處于弱勢。
也因此勞動合同法出臺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不僅僅是資方,廣大打工者也高度關注。比如張五常關于勞動合同法“維護懶人”、“把經濟搞垮”,此類觀點引發了網友的熱論。在相關評論中,不少企業主大吐苦水,認為勞動合同法過于偏向勞方,企業經營成本加大,難以落實。打工者中也有不少人提出,勞動合同法規定過嚴將引發“避法潮”,難以真正保障勞方利益。 就象這位學者所稱的:“無固定期”合同將維護懶人,更有可能讓“打短工”更普遍,嚴厲執行勞動合同法反而會大幅增加失業率,“把經濟搞垮”。 今天,我們從新聞中就看到,有在廣東置業的臺灣的企業主就聲稱,將把其在大陸的工廠轉移至越南等環境更寬松的國家,顯然將減少很多打工者的就業機會。
其實我們知道,中國的現實是由于勞動力過剩,造成了進一步的勞動力廉價,也造成了勞動者權益得不到更好的保護,分配不均更成了普遍的社會問題,甚至影響到了社會穩定,永遠“廉價勞動力”,長期來看,決不利于經濟發展。但中國的現實是殘酷的,就是勞動力過剩,并造成普遍的勞動力廉價,但這也正是能吸引世界資本向中國集中的原因與動力,資方也正是基于此,才會將注意力傾向于中國大陸。如果因為新法的實施,而造成大面積的工人失業,勞動者的權益豈不是空談?其實按我的想法,在民營或私營企業中推廣勞動合同法,還不如普遍在其中建立獨立工會來得好,勞資雙方可以更直接的協調雙方關系。
說到底,中國在目前普遍的市場經濟為主導的企業運作中,政府更應該在維護勞動者權益與提高企業效率中尋找一個“度”,既如何達到一個公平與效率的平衡點,這很難,確實需要靠政府以法律的方式來約束,即使是以保護勞動者權益著稱的歐洲國家也已經在為他們的高福利制度降低其企業競爭力且培養大批懶漢的同時已經進行政策性反思,近年來所謂“歐洲向右轉”,其實正是一種公平與效率平衡的體現。
要說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其它引起爭論的還是在民營和私營企業,就我所在的中央企業來講,似乎根本就沒有多大意義,本月新法下來,就象平時的政治學習一樣,由工會組織全公司中層以上干部加上工會分會主席開會宣傳,人手一冊新勞動法書籍,管理層無動于衷,職工們興高采烈,其實大家更關心的是帶薪休假制度何時和如何實施等問題,至于什么“無固定期限合同”,簡直跟放屁沒有區別,在我們這樣的軍工央企里,員工永遠是固定期限的,除非你炒公司,否則就只要愿意,可以一輩子呆在這里,哪怕你是個跟豬一樣蠢的職工,廠長都沒有權力開除一個員工,除非犯了大錯,比如犯法,長期曠工,不計劃生育或主動買斷工齡。即使停薪留職在外打工賺錢,工廠還是按月幫其交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等各類支出,一個中央企業,就是一個社會,一個政府機構,所謂勞動合同法,新也好,舊也好,形同虛設,工會只是企業的一個部門,新勞動法下來,無非大家學一下新的政府文件,如此而已。
所以其實在勞資雙方市場化自由選擇中由于雙方地位不平等,在沒有完善的監督體制和社會保障制度下,勞動者權利更需要法律明文保護,但保護并不代表要犧牲效率,如果勞動合同法法最終又回到了‘大鍋飯’時代,無疑確實會靠制度又培養出一批庸人和懶人,更有可能因為提高失業率而最終損害勞動者的根本權益。
我們只能但愿通過勞動合同法,社會更公平公正,但愿如此。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