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正式實施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新《勞動合同法》卻已經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凑铡秳趧雍贤ā芬幎,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或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便可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
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或“連續訂立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便可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在勞動者一邊,這意味著一個長期穩定勞動關系的形成和享受“永久員工”的待遇,用人企業則被迫面臨較以往更高的人力資源成本。
包括電信運營商在內的國有企業并不是新法案管制的重點,但正如業內專家所言,電信運營商也面臨一場人事困局,即如何在形成長期穩定勞動關系的同時,緩解人力資源經營中出現的惰性,適應電信業的轉型需求和高度競爭。
固網運營商應對積極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同運營商的反應各不相同,其中固網運營商應對新《勞動合同法》的行動比較積極。
據廣東、江蘇電信的基層員工透露,目前省公司方面已成立了專門針對《勞動合同法》的研究小組。廣西電信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其所在人力資源部重點關注勞動合同訂立、修改、解除、終止等的法定條件和程序。其次專門就派遣制用工的管理、派遣機構與用人單位的權利與義等進行專題研究。
中國網通貫徹《勞動合同法》的步伐走得更快。浙江網通人力資源副總經理金慧寧也透露,網通正在集團層面對內部規章制度做統一修訂,諸如“嚴重違紀”、“營私舞弊”等涉及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條款都在重新界定中。
相比之下,移動運營商的動作稍顯遲滯。記者電話連線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時了解到,公司人力資源方面暫時沒有針對新《勞動合同法》有所動作。
不過,中國移動的一些省級公司已經進行了細微的調整。記者獲悉,北京移動的人力資源部門已經于11月初,在內部ERP系統上為可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提供了兩個選項:一是同意續簽合同期為1年至10年;二是同意續簽合同期為無固定期限。但沒有提供新法中對“違約金”、“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修改的條款。
人才結構性矛盾凸現
同樣面對新《勞動合同法》,為何固網運營商的應對更積極?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力資源專家告訴記者:“這些運營數十年的老企業,在過去的時間里積累了很多問題,需要時間去處理,從而有一個逐步消化的過程。”
事實上,作為歷次電信改革的母體,固網運營商承擔了幾次分營中大量退休、附屬企業員工的負擔,冗員問題也更為深重。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平曾透露,中國電信的員工數大于其他五家基礎運營商員工數之總和,內退、離退休員工高達18萬人。一位運營商人力資源管理人士告訴通信產業報記者,在職冗員以及離退休養老費用等社會性負擔正如高利貸一般,吞噬著固網運營商的盈利。
除去冗員繁多的問題,固網運營商還存在中高端人才匱乏的難題。某地方運營商人力資源經理將這種結構性矛盾生動地總結為“三多三少”,即員工隊伍整體規模較大與高素質人才相對較少的矛盾;生產、操作型人才較多與創新、復合型人才較少的矛盾;從事傳統CT專業人才較多與從事ICT人才較少的矛盾。
同固網運營商相比,移動運營商可謂輕裝上陣。目前中國移動員工數量為11萬,聯通為4萬,而且基本沒有退休員工。但在采訪中,移動運營商的一位基層技術人員坦言,“溫水煮青蛙”的現象在自己和周圍的同事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薪酬之下,“更傾向于圖個安穩”。然而隨著3G牌照的發放、三網融合趨勢的到來,電信業的競爭將更為激烈,移動運營商人力資源與業務發展上的不匹配也有逐漸凸顯的趨勢。
此外,固網運營商面臨的派遣用工問題也更加嚴重。目前,電信企業中存在大量派遣用工,他們被稱為勞務工,人事關系一般掛靠在郵電人才中心。新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此外,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
顯然,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后,面對可能大量增加的“永久員工”,運營商人力資源的結構性矛盾和成本壓力有加劇的危險。如何保持員工的責任感、提高工作熱情、促進能力轉型,是廣大電信企業管理者必須解開的困局。
人力資源的“薩班斯法案”
金慧寧在采訪中強調:“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企業人力資源操作的制度性、流程性與合法性具有更強的約束。從這個角度上講,它就是人力資源上的‘薩班斯法案’。”而美國的《薩班斯法案》向來以嚴格的法律約束和較強懲戒力聞名。
在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彭光華教授看來,新《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幫助企業培養人才,而不是損害企業的利益。“人才的形成是靠一種長期穩定的勞動關系競爭得來的,而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長期穩定勞動關系唯一形成途徑。”因此,《勞動合同法》對電信運營商最大的挑戰在于內部“柔性”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建立,而電信企業破解人事困局的關鍵是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人力資源體系。
實際上,電信運營商早已開始關注企業競爭機制的建立。在各電信運營企業,競聘上崗制度早已開始實施。只要滿足工作年限、學歷、專業技術等條件的要求,十幾個員工可以同時競聘一個崗位。但這一制度的應用僅限于中層干部和技術崗位。賽迪顧問人力資源資訊中心副總經理封殿勝認為,競聘上崗的范圍應進一步擴大。
與競爭機制相比,內部待崗與離崗退養機制卻尚未在運營企業中扎根。金慧寧告訴記者,在新《勞動合同法》規范下,員工如果崗位測評不合格,進一步培訓后仍不能適應崗位,企業也可以采用待崗與離崗退養機制鼓勵員工退出。“這對適應今后的市場競爭很有必要。”
在轉型人才的引進上,封殿勝主張運營商改變現有單一的人才招聘渠道。“在接受應屆畢業生和轉業軍人之外,應更多面向全社會招聘急需人才,從實踐經驗、專業知識、技術水平進行全方位篩選。在3G牌照未定、各家不敢立即大規模建設網絡和規劃技術的當下,這種靈活多樣的招聘方式,有利于運營商對3G人才資源的儲備。”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