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還是主動辭職,續約還是重新競爭上崗?由華為7千人集體主動辭職拉開大幕的這一場勞資硝煙,正卷入更多公司,工會等第三方力量的介入,以及全社會的大討論! ∵@一事件的導火索,正是將在明年1月實施的《...
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正是將在明年1月實施的《勞動合同法》。這部新法的哪些致命“軍規”導致了這場始料未及的勞資硝煙?
四條軍規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副主任張世誠說,《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就是“保護勞動者權益”。
在《勞動合同法》的“法律責任”一章中,16條規定中只有一條半涉及到勞動者的責任。新法的諸多條款成了資方不可逾越的軍規。
全國律師協會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梁智這段時間一直在各地為眾多企業做該法的培訓。他說,《勞動合同法》刺痛資方的第一條軍規,就是“無固定期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14條規定,勞動者在一家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或者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情形,除非勞動者提出異議,否則用人單位都應當與之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這被企業視為洪水猛獸”,梁智說。
令企業頭痛的第二條軍規則是試用期。
《勞動合同法》第19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只能約定一次試用期。
第三條軍規:勞務派遣。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萬元。派遣單位派遣單位注冊資本不得少于50萬元。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派遣未成也應當按照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報酬。
梁智認為,這些都是對勞務派遣單位責任的加重。
曾直接參加該法起草的中華全國總工會民主管理部部長郭軍認為,對“經濟補償金”的規定,算得上令企業有痛感的第四條軍規。
《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但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五種誤讀
這些軍規導致了始自華為,并有眾多大牌公司加入的集體規避行動。但參與制定這部法律的人士說,這只是一場集體誤讀導致的集體恐慌。
梁智說,華為的“辭職門”和沃爾瑪的“無原則裁員”事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些企業對 《勞動合同法》無固定期合同的規定存在誤讀。
“無固定期的合同并不是計劃經濟的終身制、鐵飯碗”,郭軍說,終身制是員工到一個企業工作,企業得管一輩子,即使是企業破產了,還得安排他去別的企業工作。
而無固定期合同并不是這樣。在新法中有多個條款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可以解除無固定期合同。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李援表示,建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和引導用人單位盡量多訂立長期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現在有些專家在給企業做《勞動合同法》的培訓時為了滿足企業加長試用期的心態,就告訴企業與勞動者簽訂一年零一天的勞動合同,就可以有兩個月的試用期,簽三年零一天的勞動合同,就可以有六個月的試用期等等”。梁智說,這是公然的應對《勞動合同法》的行為,目的是為了讓用人單位通過損害勞動合同,就可以有兩個月的試用期,簽三年零一天的勞動合同,就可以有六個月的試用期等等“。梁智說,這是公然的應對《勞動合同法》的行為,目的是為了讓用人單位通過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方法,來降低企業成本。
對經濟補償金也存在誤讀。郭軍說,《勞動合同法》規定合同終止只有兩種法律規定要求補償,這兩種情況分別是,合同到期終止,還有一種就是企業滅失。企業滅失包括企業破產、兼并。這種情況實際上也與企業無關了。
郭軍表示,跟企業直接有關的就是到期終止!秳趧雍贤ā芬幎ǎ贤狡诤,企業要想不給員工經濟補償金,只要續簽合同就可以。什么時候企業與員工續簽合同了,這才算補償金。但是如果企業一直與員工續簽,直到員工達到退休的年齡,或者說達到了領取社會保險的時候,這種情況企業也不用付給員工經濟補償金。
郭軍認為,《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規定,減少了合法企業的成本。
梁智說,對勞務派遣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勞動合同法》是大力推動勞務派遣制度,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對該法的誤讀!秳趧雍贤ā肥怯梅傻氖侄蝸硪幹七@種用工形式。
比如,現在有些大的單位都自設派遣單位,認為這樣還可以規避用工責任。但《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連帶任。雙方的責任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勞務派遣單位要負起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等的義務,但是對于加班費、福利、勞動條件等,還要用工單位來承擔,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工資調整機制。
郭軍說,一些企業對服務期的問題上也存在著誤解。比如:有的企業的內部制度規定,勞動者必須在該企業干滿多長時間,不干滿就得給企業賠償。
現在《勞動合同法》規定,企業提供了一萬塊錢送員工出國,并事先與員工說好只要送其出過,該員工就要在企業干滿五年。該員工回過之后,如果違約了,違約金最高不能超過培訓費。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