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觀念提出之初,僅限于企業,之后,隨著MPA(公共管理碩士)的出現,人力資源概念逐漸擴大到公共組織,發展為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可以說,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是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上形成并發...
一、人力資源規劃
在人力資源規劃方面,公共組織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區別在于雙方的目標定位和價值取向不同。公共組織管理主要定位于公共利益,對社會和公民負責,向社會和公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以實現最大化公共利益的目標。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首先考慮的是公共性,所有人力資源規劃都是以公共性為基礎進行的。企業管理主要定位于經濟利益,對股東和員工負責,為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最終目標,通過向市場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來換取利潤,以實現盈利,為股東帶來回報。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首先要考慮的是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所有人力資源規劃都是圍繞著這個目標進行。
二、招聘與配置
1.招聘渠道與方式。公共組織人員的招聘主要是通過國家各級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等形式進行的,有一套完整的報名、筆試、面試流程,一般都在固定時間、地點進行,因此公共組織的人員招聘渠道與招聘方式比較固定。相對而言,企業人員的招聘較為靈活,可以通過招聘會、廣告、中介、校園招聘、網絡等多種渠道進行,招聘方式多種多樣。
2.對人員的素質要求。在招聘中,公共組織對人員素質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政治素養和道德水平方面,這可以從我國的公務員考試制度看出來。我國的公務員考試,可以說是一種通才的考試,對應試者的要求首先是高度的政治意識,如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大部分崗位都要求應試者的政治面貌為黨員,其次才是考核相關行政知識,這與公共組織主要定位于公共利益是相關的。
企業在招聘中首先考慮的是人員的能力,主要著眼點在于應聘人員能否為企業創造相應價值,對人員的專業技能方面要求更高,一般不會對應聘人員的政治意識、素養方面提出要求。
三、培訓與開發
公共組織一般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培訓的內容一般是傾向于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等方面的內容,如:國家政策法規、公共行政知識等,培訓形式一般是采用講授式,難以保證培訓質量,更重要的是,公共組織沒有對人員進行有效的培訓需求調研,導致不能按需培訓,培訓內容不能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實際效果。這些都說明了公共組織對人員培訓沒有足夠的重視。
在企業方面,對人員培訓有足夠的重視,因為人員素質的提高是企業提高經濟利益的保證。規模較大的企業都設有培訓專員,有完善的培訓體系,所培訓的內容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經過論證確定的,能對員工日常工作中起到實際作用。企業的培訓多種多樣,使受訓人員對知識能夠充分吸收。
四、績效管理
雖然我國現在的公共組織在借鑒古代和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公共組織的特點,已經建立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考核體系,但嚴格來說,這套考核體系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績效考核體系,制度框架較為粗獷,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考核。
公共組織現在運行的考核體系,主要是針對公務員的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工作作風方面進行考核,考核內容過于抽象和單一,標準過于籠統,難以形成真正有效的績效管理。而在企業管理中,由于員工工作績效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整體效益,因此,企業將績效管理視為人力資源部門的一項戰略性任務,對其有足夠的重視,規模較大的企業一般都有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員工定薪定級的重要依據。
五、薪酬管理
1.薪酬結構。公共組織人員的薪酬結構一般為固定工資加福利的形式,薪酬比較固定。而企業員工薪酬結構一般為基本工資加獎金的形式,獎金浮動較大,因此,能充分反應員工的工作成績,更能對員工的工作形成有效的激勵。
2.工資來源。公共組織工作人員的工資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屬于國家征收稅款的二次分配。而企業員工的工資收入則主要來源于企業自身利潤,這于員工的工作業績有很大的關系。
六、勞動關系
公共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在勞動關系方面的最大差異在于二者適用法律方面的差異。公共組織工作人員主要為政府公務員,他們的行為絕大多數是受制于紅頭文件,以行政執法為第一要義,從而支撐其權威性。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務員法》是所有公務員必須遵守的法律規范,對公務員的各項責任、權利和義務規定的明確而詳細,因而公務員的個人權利較容易得到保障。而企業方面,保障企業勞動人員合法權益的主要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其對勞動關系的規定大都為一些原則性條文,相對而言比較抽象,不夠細致,企業必須根據其規定制定更加具體的管理規范。這就使得企業在制定管理規范時,往往會傾向于保護自身利益,難以對員工利益形成有效保障,更易形成人事糾紛。
知識技能實戰類課程
戰略與規劃
企業創新戰略和創新管理
技術路線、技術平臺與產品平臺規劃
組織管理
管理者的創新領導力
體系流程
打造高效研發體系
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工具
核心技能
成功的產品經理技能修煉
研發項目管理
產品需求分析與需求管理
系統化項目管理能力實訓
創新工作坊
產品創新工作坊(四課程,詳見下表)
職業創新能力訓練工作坊
創新思維與技能解決工作坊
關鍵實踐
TRIZ理論與實務高級班
質量功能展開QFD訓練班
敏捷研發項目管理(SCRUM master)
微創新-互聯網時代的最佳創新實踐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低碳經濟下的企業發展戰略》
《企業戰略管理》
《生產運作管理》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